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在“介词+X+起见”格式中,“起见”是产生见解、看法的意思.介词或引介起点、立足点,或引介凭借、原因,说话人要得出一个见解、看法,必须有个起点或立足点,有所凭据或原因,这个起点或立足点、凭据或原因就是X.在“为+X+起见”中,X具有双重性质,既是“起见”的起点,又是目的介词“为”的对象,这使得“为+X+起见”有别于“为了+X”小句.  相似文献   

2.
《史记》中“所”字结构主要包括“名(代)+所+动”、“名1(代)+所+动+(之)+名2”、“名(代)+之+所+动”、“名1(代)+之+所+动+(之)+名2”、“其+所+动”、“其+所+动(之)名”等六种格式,这几种格式存在着三种共现情况。“名(代)+所+动”是主谓结构里面加助词“所”,而“名+之所+动”里面的“之”只是古人用来凸现说话重心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形容词与动词及数量结构组合常常有两种语序“V+X”和“X+V”,本文全面考察了“多、少、早、晚、快、慢”与动词的两种顺序及其原因。文章认为:“V+X”和“X+V”语序的配置受到“预期与结果”模型和X与“点”的融合度两方面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考察湖南境内湘语九个方言点的“V+X+N(L)”结构类型和地理类型。湖南方言“V+X+N(1,)”的类型共有四种,除了普通话中常见的句型“在+N(1.)”、“V+到+N(1.)”外,还有“V+体貌助词州(L)”和“V+体貌助词+在+N(1.)”。  相似文献   

5.
借鉴构式语法理论对“数+量+动”结构进行分析。在典型构式“数+量+名”的基础上形成的“数+量+x”构式,其构式义有三项内容,即1、“数+量”对“X”进行计量;2、构式整体上是名词性的。且这种名词性不随其内部成分的变化而变化;3、X位置上的词语在该构式的层面上表现为名词性。而在语义层面上这个位置上的词语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因此,“数+量+动”作为非典型构式,是典型构式“数+量+名”的继承和引申,其“动词”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是“数+量+X”这一构式赋予的,是一定认知机制制导下构式压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1+4+X”教学模式是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探索出的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1+4+X”多元化教学模式中的“1”是指基于任务型教学方法和合作学习为教学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主线,“4”是指四种形式的教学辅线;“X”是指多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很+像+X”结构的名词宾语“X”的性状义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论述了名词宾语“X”的性状化方式.比较了名词宾语“X”的性状义程度上的强弱差别,并指出这和名词所指称的事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写和归纳“X+之间”的格式构成,并分析“X”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X+之间”的语义及“之间”的句法功能作简要补议。  相似文献   

9.
极性程度副词“极”是由名词性“极”语法化而来,充当程度补语的“极”须和“了”连用形成“X+极了”结构才能完句。“X+极了”中的“X”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的,一般认为限定为性质形容词和表示心理、生理活动的状态动词,有的情况下“X+极了”并不遵循这一规律,并且“X”的范围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X+极了”结构对“X”的选择机制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上海高校“2+2+X”的布局是指形成南北“2”个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核心的高校集聚地,杨浦大学城和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形成东西“2”个以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建设相结合的松江大学园区和南汇科教园区;“X”是建设若干个与产业、社会文化联系密切、优势明显的特色高校。围绕“2+2+X”的高校布局调整,上海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由分管教育领导主持召开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市各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有关高校的具体问题。另外,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探索政府对教育投入的新途径,建立持续投入、滚动开发、良性循环的长效发展机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吸收社会多元投资,成立了上海申教投资公司,以统筹上海高校布局调整建设项目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以往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提出X必须是抽象名词。但是抽象名词作为一个理论概念颗粒度较大,因为有很多的抽象名词无法进入该格式。“规定属性”和“归纳属性”作为两个颗粒度更细的理论概念可以更好地确定X的准入条件。对“Y+很有+X”格式的研究有两点普通语言学价值:其一,“Y+很有+X”格式与“Y+有+很+Z+X”的变换事实上是“贝克难题”的一个具体体现。解决“Y+很有+X”格式的准入条件更有助于理解和解决“贝克难题”。其二。“有X”被重新分析为表“性质”,促使其中的一些用例呈现词汇化的倾向,这说明“有X”一方面具有句法结构的性质,另外一方面成为历时机制发挥作用倒置短语词汇化的平台,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句法和词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X+透”结构是比较特殊的述补短语。文章主要研究“X+透”中“透”做补语的词性和意义、能带“透”做补语的词、带有“透”做补语的句子结构的特点、“透”做补语的语义指向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了“X+着”类介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动词向介词虚化的角度出发,得出“X+着”类介词中的“着”不表示动态意义这一结论,并指出了“X+着”类介词产生的过程。同时从三个角度对“X”与“X+着”类介词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2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即“ 3+ X”。①作为高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 3+ X”是以“三个有助于”为指导思想,即“在改革中要始终坚持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等学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可见,“三个有助于”是“ 3+ X”高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 3+ X”高考改革方案一出台,赞扬之声四处涌来,被认为是高考改革的一次创举和突破。人们也对“ 3+ X”寄予厚望,期待着这次改革能带来教…  相似文献   

15.
“X+的说”是网络语言中新出现的句法现象。“的说”是个具有高确信度的语气词。表达说话人对事件、意志、感情的强烈肯定,突出强调说话人所说的内容确实是这样的。其中“X”可以是陈述句也可以是祈使旬。“X+的说”旬式可以视为是一种有标记的句式,“的说”是高确信度的标记。由于网络交际这个大语境的要求。“X+的说”句式也具有机器化和宣告性的特点。但“X+的说”还有自己的特点。“的说”承载了表达语言主观性的功能。“的说”的产生是动词“说”逐渐虚化,和“的”粘合在一起表示语气的过程,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王宜  江冰 《教育文汇》2001,(3):6-10
继广东、山西、吉林、江苏、浙江五省于2000年试行高考“3+X”科目设置、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之后,2001年,我国又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3+X”高考科目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陆军 《天津教育》2001,(2):46-47
继1999年广东省率先试行“3+X”高考模式之后,2000年山西、吉林、江苏和浙江四省也实行了这一新的高考模式。而后,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3+X”科目设置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又同意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参加“3+X”改革,这样,2001年全国参加“3+X”高考改革的省、市、自治区就扩大到18个。由于高考对中学教学的巨大影响,近两年来,许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X”特别是综合理科的测试内容、试题特点,以及化学教学与迎考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会对最近一段时期“3+X…  相似文献   

18.
汉语“你想死我了”和“我想死你了”主宾位置相反却表达相同的意思,都是“我非常想你”之义.能进入“X+死+了”句式的词语还有不少,但只有“想类动词”有这种特殊现象.本文试从心理认知的角度探求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这与“会话礼貌原则”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有+所+X"与"无+所+X"是一对肯定与否定范畴,从逻辑上讲,肯定和否定是对称的,但是自然语言的肯定和否定是不对称的。"有+所+X"与"无+所+X"在使用频率、分布、"V"的音节数目和标记性程度上存在着不对称,本文从共时平面对"有+所+X"与"无+所+X"的不对称作出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科目设置,二是录取依据。我们怎样来理解山东方案“3+X+1”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