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历来存在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有人主张文学应为道德服务,也有人主张文学具有独立的价值,不应把道德教化的使命强加在文学头上。上述两种观点皆有偏颇之处,文学不必刻意进行道德说教,但引导人类的心灵进入一种更高远更纯净的境界则无疑是其最重要的使命之一,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体现了文学的道德功能。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文道关系已成定论,然在新的历史时期又面临挑战致使对文学与道德的关系作进一步思考。文与道密不可分,是双向互补的关系。困惑来自于对“世俗僵化的道德规范”和“真正的道德精神”的理解的误区。“道”乃是不同于伦理范畴的体现“颠倒道德精神”的“人性的光辉”,而非世俗生活之“伦理”。文学是审美与道德和谐统一,而道德与审美的一致性来自道德的中介作用。美善合一,是文学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文学与道德关系的研究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和道德在社会结构中都处于离经济基础较远的意识形态层面,属于精神性的活动。文学自发生起就与道德有密切的联系,理清二者的关系对于文学的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由与道德关系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与道德都是人之属性。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取决于一种尺度。善是自由的根本尺度,这种尺度不是对象或客体对主体的一种规定,而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对外部对象或活动客体实现的一种价值要求,即道德判断。追求自由的过程,就是追求善的过程,道德的完善,就是自由的实现;自由以道德作为最终表征,道德以自由为表现形式;自由是人的一种自主、自决、自律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必须以对道德必然性的认识与遵循为基础;只有通过道德责任的自觉选择,才能达到理想的自由境界。因此,在自由与道德的关系中,道德是实现自由充分且必要的条件,自由离不开道德的判断,道德以自由的实现状态为依据,道德与自由共生共存,密不可分,道德与自由的这种关系是人的目的状态不同的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5.
道德环境和道德主体,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两个互为前提又相互作用的环节.道德环境的不同构成部分或者决定、或者影响和制约着道德主体性生成.因此,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就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从当今文坛重“物”轻“人”的现象谈起,通过对自由、道德的基本内涵、文学的自由与道德关系的探讨,来说明文学的自由要以普遍人性意义上的道德为底线准胂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回顾与总结过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道德关系的思想及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据,分析论证了经济与道德的基本关系,并就经济与道德的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1.经济制度与经济水准共同决定道德.2.经济制度与经济水准对道德的决定性作用有所区别.3.道德的阶级性只是阶级社会的部分道德的特征.4.经济因素对道德的决定性,对不同的道德来说,具有程度上的差异.5.经济状况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变迁.6.道德与经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这种对应关系不是一一对应关系.7.道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8.
浅谈市场经济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中,不论是把市场经济道德等同于社会主义道德。还是用社会主义道德代替市场经济道德,或者是把它们完全割裂对立起来,都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自古以来,文学和生态的关系便十分密切。文学作品中包孕着对生态的关怀,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人类生态意识的增强;同时,生态促使文学进行反思,使其向着更积极、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古希腊、古罗马的法律观,到近现代西方法理学,西方法学家充分论述了法律与道德之前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发展演变,呈现出相对和谐的一体化,不同程度的剥离与理性的整合的趋势。法律与道德之间互动的最终归宿将是一种规范,既是法律,又是道德。  相似文献   

11.
在中西文学史上,文学与道德关系的争论古已有之,至今这种争论仍未停止,争论焦点在于文学是否为道德服务,"为文艺而文艺"、"为道德而文艺"两种观点旗鼓相当。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对文学与道德关系进行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关于道德与法律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完善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的体现,但是社会事物千变万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法律也不能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法律的制定应该是社会道德无法约束人们行为时出现的,就是所谓的“礼治君子,法治小人”。因此,我们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同时,还要完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科学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派别,大体上可归结为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派。在现代社会中,二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科学技术会促进道德的发展,道德对科学技术也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作用,科学技术与道德的有机结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汉唐创建文治政府,进士科在唐代受到尊崇独贵,文士的价值和地位得到张显.社会普遍尚文,而朝廷的态度暧昧.及至中晚唐,文风渐至虚浮华艳,文学崇拜之风愈演愈炽,文士的修养和行为问题与名教产生紧张关系.由此,社会对文学的道德要求越来越强烈,开启了中唐以后的文学改革运动.这为宋代道德诗学的重建和张扬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造势,其意深远.  相似文献   

16.
《河西学院学报》2017,(1):92-97
在新一轮文学与道德关系的论争中,直接指涉的是文学与社会道德是否对接。纯文学观点坚持文学不需要承担道德建设责任,暴露出在审美认知上的心理误区和心理恐惧惯性。要真正地认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就要克服纯文学的心理障碍和认知误区,回到淡然、真实的心境。特定政治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学对政治的疏离、文学与现实社会的紧张关系,留存在纯文学作家的心底,使纯文学对道德建设报以简单地回避。回到淡然心境,正确审视文学与道德的关系,担当起文学的责任,这是当下文学创作的理性心境。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跨学科研究,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与比较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发展密切相关.该研究方向在发展初期吸收了影响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在原始资料的搜集、整理,以及20世纪中外文学的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研究者们对影响研究的质疑、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的提出、对"文学性的重申"等,都是试图使20世纪中国文学能以对等的姿态进入世界文学的多元格局中,并以自己的独特创造丰富世界文学,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也将在不断的质疑与尝试中,寻求自身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学,是作为汉代主流思想形态而存在的,崇经、尊圣、明道三位一体,直接影响了一个时代文学家的认知模式与心理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讲,崇经、尊圣本质上是经生士大夫们的自我肯定与彰显,同时成为他们的某种思想武器以及文学创作的指南。一方面,经学总是要对包括文学在内的一切社会意识形态发出认同性召唤;另一方面,文学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对经学的召唤以自己的方式作出应答,与经学构成了一种立体性的张力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移情发展与道德发展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姬慧  乔建中 《教育探索》2004,(6):111-113
移情具有重要的道德功能,移情发展对道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移情的内涵与道德原初的内涵相一致,个体移情的发展体现着个体道德的发展;移情发展是情绪社会化的基础,是个体社会化的基础,也是道德发展的基础;移情促进道德准则的内化,移情水平反映了道德的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政治和道德的是一对孳生姊妹,在于政治和道德的目的相同,它们都是促进人人实现自我人生目的、获得自我人生完善的两种方式,因为人所需要的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个人的人生目的就难以获得实现,所以社会必须需要政治的治理与引导;反转来看,如果个人无视社会的要求而自行其事,即使有良好的社会秩序也难以获得长久的维持,所以人必须需要道德的约束与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