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绩溪“四大胡氏”源流及其名人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南徽州绩溪县著姓胡氏,一般而言有“四大胡氏”,即通常所指的“明经胡氏”、“金紫胡氏”、“龙川胡氏”和“尚书胡氏”。它们同姓而不同宗,各有始祖,各有宗祠,且均名贤辈出、代不乏人,各以其独特的宗族文化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2.
有些学者断定胡雪岩的籍贯是浙江杭州,甚至提出胡雪岩祖上从余姚迁入杭州已200多年,和徽州毫不相干。根据胡氏嫡亲子孙的家传说法与徽州实地的民事诉讼档案记载、新发现的徽州文献手稿、口碑等,阐明胡雪岩籍贯是安徽省徽州府绩溪县。  相似文献   

3.
<正>你知道安徽省的命名是怎么来的吗?原来,1667年(清康熙六年),安徽省设立,省名就是取“安庆”和“徽州”二府的首字,而现在的黄山市、宣城市的绩溪县、上饶市的婺源县古代都属徽州。徽州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荟萃,全都集中在一个“徽”字上。“徽”字头上为山。“新安多佳山,黄山白岳为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百里黄山,  相似文献   

4.
巍巍古祠坊     
清末时安徽绩溪县有30幢胡氏宗祠,其中有一幢被称为“中国古祠一绝”,已列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就是龙川胡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离胡宗宪尚书府不远。由远望去,宗祠崇阁层层高起,背衬着亦晴亦阴的天空,显得庄严、平静。圆筒的屋瓦,圆背的屋脊,标志着当年胡氏宗族的重要爵位。飞檐高翘,直指天空。檐角上立着有各种形象的雕饰品,其造型与屋身浑然一体,增强了古祠的磅礴气势。跨过一尺多高、三寸多厚门槛进入祠堂,惊叹堂内结构严谨,形制恢弘,美伦美奂,一个宽敞的大厅可容纳数百人,有些柱、梁非千年古木难以承担。有些柱座亦非石制,而是用枣木…  相似文献   

5.
徽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重地,它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追本溯源,古代徽州地区最早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所设置的歙州.自宋徽宗宣和3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除元末曾改为兴安府外,直到辛亥革命(1911)废府留县为止,徽州之名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其下辖六县也一直没有变动,这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是极其罕见的.文章以历史地理为视角,结合史料着重从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探讨徽州政区稳固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郡、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家乡,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就诞生在徽州歙县西乡的黄潭源村。1.陶氏家族迁新安的时间新安陶氏族谱现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族谱的封面上明确记载了新安陶氏祖先于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由绍兴府会稽县来徽州,举家定居歙县城西古溪村。《新安陶氏族谱》封面的原文如下:大明(《新安陶氏族谱》封面)  相似文献   

7.
缪(miao)袭,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县)人。生于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卒于齐王芳正始六年(245),享年六十岁。初辟官御史大夫府,历事曹魏四世,官至侍中尚书光禄勋。《魏志》说他“有才学,多所述叙”,又是位精通音律的诗人。推想他在当时会有很多文学著述,但留下来的却只有十三首诗:即魏《鼓吹曲》十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拾趣     
以名句而得名昀词人北宋文学大家宋祁(字子京,曾任翰林学士和工部尚书),有一次他专门去拜访词人张先。待到张先家门口时,宗祁对门人说:“通报你的主人,就说宋子京尚书要见‘张三影’郎中。”(郎中是张先的官职)张先听了,急忙出来通接,刚走到屏风后面就高兴地说道:“是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来了?”  相似文献   

9.
《黄山学院学报》2007,9(2):100-100
“小徽州”就是指徽州本土一府六县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的地域范围,徽州化形成于徽州,研究范围局限于此.我们称徽州学研究的是“小徽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明代凤阳府和徽州府书院发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明代的安徽,人们自然会想到当时以至后来在全国闻名遐尔的两大地域人群:凤阳乞丐和徽州朝奉。明代的凤阳府和徽州府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凤阳府是“龙兴之地”、“帝王之乡”,而徽州府则是“商贾之乡”、“文献之国”;前者在政治上处于显赫位置,而后者在经济和文化上则占有绝对优势。明代这两个府的教育各具特色.尤其是书院教育更是出现各异的发展。对两府的书院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好地认识书院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之间的综合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福建泉州府同安县永丰乡人。他从23岁在朱仁宗庆历二年 (1042年)与著名改革家王安石同登进士及第后,历任地方和中央官职,一直到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升任尚书左丞兼枢密院事、右仆射兼中书尚书,当了宰相,掌握全国行政大权为止,先后在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任职,是一位终生从政的封建官吏。他从政稳重、精明、廉正。虽然没有王安石那种大胆的改革精神,但也是一位忠君爱国、廉洁正直和富于远见的著名贤相。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他:“赵郡苏公,道德博闻,号称贤相,立朝一节,终始不亏。”  相似文献   

12.
《老年教育》2009,(1):38-38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题诗作对,常有随机应变、出人意料之处。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以鸡冠花为题作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接口吟出:“今日为何浅淡妆?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妙。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出师表》有云:“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其中有“宫中”“府中”两词。此为何意?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如此注释:“宫中府中:指皇宫和丞相府中。”对此,部享昌老师在《“官中”“府中”之辨》(《语文学习》2018年第12期)中认为“这个注释值得商榷。……‘宫中’指皇宫是没错的,实质上就是朝廷。那么,‘府中’又指什么呢?……‘府中’指丞相府中”。郭锡良先生在《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1年版)中也认为“宫中:指皇帝宫中;府中:指丞相府中”。  相似文献   

14.
戏曲活动在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徽剧是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绩溪县伏岭镇的“舞佪”是徽戏中最富有生命力、最贴近群众的一个流派,更是徽州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体现。在人文视角下,徽剧与徽州祭仪音乐有其社会传承渊源,祭仪中的徽剧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徽剧剧目的艺术分类多种多样,从地方文化角度看,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  相似文献   

16.
福倒(到)了     
清代某一年的除夕,恭(gong)亲王府的大管家为了讨好主子,挖空心思想计策。他想,恭亲王最宠(chong)爱的是王妃(fei),凡事只要王妃高兴他也就高兴。王爷的妃子叫“福晋 (jin)”,那就在王妃的称呼上做文章。于是,他就亲自写了很多个大大的“福”字,并叫人贴在王府的大门上、窗子和库房上,想让王爷和妃子看了高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仔细剖析了《金瓶梅》中的"应俗之文",指出它们系门客徐渭为其主子兵部尚书(堂上官)胡宗宪所作。小说里之所以有大量的"应俗之文",一方面固然是徐渭作为刀笔吏极擅长此类文字,另一方面也是他出于对自己"代作"的宝爱,使一些因政治、人事等因素而无法收入其抄代集子的作品通过《金瓶梅》而得以留存人间。  相似文献   

18.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6,(6):F0003-F0004
①歙县老城阳和门安徽歙县历史悠久,始于秦代置县,迄今已有2000年之久。因地近歙浦而获名。隋开皇9年(589)置歙州。北宋宣和3年(1121)改为徽州;元至正14年(1277)升徽州路。朱元璋时又改为徽州府,直至1912年废。“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步入徽州老城,(即今歙县县城徽城镇),古风扑面而来,行走城街,俨然置身历史,这里有著名的许国牌坊、练江大桥、斗山老街。图为歙县老城东谯楼阳和门,原为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重檐式双层楼阁。阁内现已辟作古歙历史博物馆。②玉垒关位于四川都江堰市城区西玉垒山虎头崖上,下临岷江,地势险要,可俯瞰都江堰…  相似文献   

19.
正噶(g):准噶尔盆地,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下属的贡嘎县、西藏噶尔县、萨嘎县。曲(qū):甘肃省碌曲县、舟曲县、玛曲县、九曲回肠、韶关曲江区、云南省曲靖市、西安曲江文化产业示范园区、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办、当曲(长江源头)、卡日曲(黄河源头)。荆(jīng):荆州是中国古城墙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之一。洮(to):洮河——甘肃第二大河,流经临洮盆地。歙(shè):歙县,中国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1,(Z2):114
明代才子解缙,自小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他家与当时辞官在家的曹尚书家离得不远,有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