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 :盛宁教授 ,您好 !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开辟了一个“博导新观察”栏目 ,希望国内的大学者也来关心中学语文教学 ,很受读者欢迎。今天 ,我受编辑部委托 ,专门对您进行一次采访 ,想听听您对语文教学的高见。盛 :我没有直接从事过中学语文的教学工作 ,但由于工作的原因 ,我对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还是挺关注的 ,可以和你谈谈我的看法。李 :您主要是从事外国文学及西方文论方面的研究 ,那么您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外国文学作品的意义何在 ?盛 :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录外国文学作品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国家正在倡导素质教育 ,…  相似文献   

2.
外国文学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已有80多年的历史,新课标下的新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受到了特殊的礼遇。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其特殊的审美作用,在教学中也应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或淡化差异或对比参照,因异制宜,进行审美渗透。  相似文献   

3.
一、中学语文外国文学学习与动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生活,尊重多样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遵循这一理念,根本的途径就是要加强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学语文外国文学的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异域文化的窗户,  相似文献   

4.
外国文学作品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更是我们语文教师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课本选编了部分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为了满足这类课文教学的实际需要,积几十年外国文学教学经验的邵鹏健先生,编著了《中学语文外国文学讲读》一书,现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教学参考书兼文学评论集具有以下特色:体例新颖。编著者突破了老三段(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主题思想)的程式,采用作者简介、内容提示、课文批注(着重分析关键词句)和作品简评(综合评析)等一整套解说方式,对全书所收十七篇统编中学语文课本(一九七八年、一九七九年  相似文献   

6.
守望理想     
刘祖光 《成长》2005,(10):30-31
我向不喜欢读外国文学作品,印象中除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格林童话集》,我几乎没有认真读完一本外国文学著作。有时老师隆重推荐给我们的几本书诸如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些名著对我夹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在同桌陈娟的劝告下我勉强读了几页后便开始头昏,不知道里面絮絮叨叨的想说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问卷调查的结论入手,结合中学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教学的难点,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外国文学教学的背景知识:外国文学作品怎样来的;外国文学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如何面对外国文学作品?力图从文学翻译、文学创作与读者接受心理三个维度,提出外国文学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比尔·布莱森之前,我对外国文学作品中和旅行靠边的理解仅限于《鲁滨孙漂流记》,更何况那还是本虚构小说。捧起这本《走遍"烤焦国"》,一开始我也持怀疑态度,一个专注于写《万物简史》的作家能把游记写得分外精彩吗?更何况澳大利亚也不算一个陌生国家,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相似文献   

9.
严阳 《师道》2011,(5):32-32
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说,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美誉的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外国作家之一。因为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他的若干篇作品,如《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米隆老爹》等。这些作品被我们誉之为莫泊桑的代表作,倍受肯定和赞誉。  相似文献   

10.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新理念、新目标、新要求的指导下,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材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人文主义、多元文化和开放意识是选材的重要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有了较大的进展,许多学校和教师积极进行探索和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尚未彻底肃清,中学语文课的外国文学教学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教材的选编还没有摆脱“文革”时期闭关锁国思想的桎梏,外国文学教材的选编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开阔学生视野的需要.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收入的外国作品篇目过少,教材反映的地域面、生活面过窄.全国统编教材共收三百三十三篇课文(知识短文除外)。外国作品仅二十五篇,其中文学作品二十篇,占教材总数的6%,每学期平均不到两篇.而二十篇外国文学作品中只有一篇阿拉伯民闻故事(《渔失的故事》),赞扬十五至十六世纪阿拉伯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揭露恶魔的残暴和愚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我们早应该介绍一下郭预衡先生和他的《中国散文史》,因为这部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很密切。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古文,在这部书中都有很精彩的研究、评论。《中国散文史》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三个。一是材料丰富。有着深厚旧学根底的郭预衡先生,为写此书,花了十几、二十年时间,遍览古人文集,精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充分例举作品,结合作品来做研究评论,言必有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与介绍工作,贯穿了鲁迅一生文学活动的始终,是他的不朽的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青年时代起,便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多方面阅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评介。一九○二年他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时,便翻译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一九三六年在他逝世前的几个月当中,在病体难支的情况下,仍继续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第二部),并为瞿秋白的译作《海上述林》的编辑出版而费尽心血。鲁迅一生所介绍的外国文学与艺术范围之广、门类之多,以及他为介绍外国文学所进行的组织、出版和扶植后进的工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孙毓修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既没有创作过小说诗文,也没有翻译过什么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但是,在介绍外国文学知识方面,他却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所撰写的《欧美小说丛谈》一书,对于开拓近代中国人的文学视野曾产生过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清政府推出"新政"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现代意义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外国语文进入中学课程,而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最早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则是在1920年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白话  相似文献   

16.
在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材里外国文学作品的比重相对较少,并且这些篇目一般被列为选读或略讲课文,而非必读或精讲课文。每年的高考命题中有关外国文学的知识考的也很少。但教材编选者却不能无视外国文学作品的存在。因为如果教材中缺少了这一部分内容,那么学生的知识体系将是不完整的、有缺憾的,学生的阅读视野将受到限制,对文学的兴趣也不可能做到全面广泛。毋庸置疑,中学语文教材应呈现文学的多样性、多元化与多声部,应做到多姿多彩、兼收并蓄。中学生除了重点掌握中国的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知识之外,外国文学作品也…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清政府推出“新政”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有现代意义的学制—《钦定学堂章程》,外国语文进入中学课程,而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最早出现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则是在1920年洪北平、何仲英编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一套中学白话文教材《白话文苑》(四册)中,共有四篇:胡适译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18.
李红 《华章》2013,(19)
从20世纪初外国文学作品的译本的引入,到如今新课改环境下,外国文学作品所占的比重有大幅度上升。以粤教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为例,不少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入选其中,涉及各式文类,跨越了西方文学的几大重要文学史阶段。外国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同样承担着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学教育的双重使命,且肩负起特殊的审美教育作用。在高考试题中,外国文学作品也崭露头角。这些变化都要求高中语文教师探索新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增强对外国文学的欣赏、比较和借鉴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品,提高综合素质,以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现当代外国文学作品中情感价值的内涵,分析情感价值的艺术体现,随后将不同时期的外国文学作品情感价值进行对比,明确各个阶段对于情感价值的认知;其次从社会意识形态、传统价值观和道德束缚、文学领域三个方面,论述情感价值在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从而体会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人文主义精神,这对于今后同类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这门学科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随着社会交流的不断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西方文学作品也开始进入到了我国。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也就成为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一、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历史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教育问题。在清末民初阶段,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文言文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