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关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译介,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的热流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文化和审美形态是女性主义得以繁荣的根本原因;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生存状态是60后女性作家写作的基本内容;60后女性作家的成长背景和经历也为女性文学兴起提供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视角的引入和众多日常生活理论资源的借鉴、吸收和转化,是时代给中国女性主义批评提出的要求,更是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走出研究的危机和困境,获得新的话语生长点和兴奋点的内在要求。从日常生活视角出发,有利于女性主义批评超脱男性中心创作和批评观念的束缚,深刻地认识到女性的创造天赋以及这种创造天赋的优越性和它对人类文化开放性、多元性存在的贡献,也是更新和拓展我们的批评话语的一种契机。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彰显女性身份的政治行为,把翻译作为争取译者和女性地位的工具:为了消除翻译研究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主义译者采用各种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翻译过程进行文化介入,操纵译本。但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西方激进的翻译策略在中国并没有得到热切的回应。中国女性主义译者选用了较为温和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无疑是近几年来美学和文艺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但是“日常生活审美化”不是纯粹的本土命题,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西方语境。追述它在西方的出场,并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关于这一命题的论争,得出中国当下不具备“日常生活审美化”产生的语境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以高科技为核心支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由于其革命性的技术手段,越来越成为影响甚至左右人们日常生活世界的主导性力量,在其提供的语境世界中,技术化的传媒提供了以集体记忆名义出现的日常生活的规则、共同生活的准则以及淹没在同一性中的文化诉求,其结果便是日常生活越来越具有制度化、共同性和文化认同性的变革特征。  相似文献   

6.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即语言环境,它是言语活动的过程,任何语感都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语文教学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下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的对话型交往活动,需要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7.
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即语言环境,它是言语活动的过程,任何语感都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语文教学是发生在特定语境下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的对话型交往活动,需要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主要是指以女性经验为源泉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性主义已经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研究也不例外。随着近年来翻译研究的迅速发展,在翻译理论文化转向的环境中女性主义从关注语言转向关注翻译,形成并发展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9.
身体写作在女性主义看来,是一种将文本与生理的愉悦紧密联系起来的写作方式,而在以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后现代语境中,由于对身体新的哲学认识及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身体转化成为新的美学对象,形成身体美学。在女性主义和身体美学化的双重语境下,身体写作具有如下内涵:一是身体写作是女性主体确立的一个标志;二是身体写作并不是要用物质的身体来取代语言的创造,而是一种女性对话语权的争夺;三是身体写作把私人领域转化为公共领域,从而与他者建立联系;四是身体写作使身体成为本体,形成新的身体诗学。  相似文献   

10.
11.
后现代主义框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理论的文化流派,通过语言的性别角色研究与转换,将翻译研究置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范畴中。女性主义翻译研究者提倡把女性主义观念移植入译本,解构男性菲勒斯文化,强调翻译的政治性,让语言替女性说话以突出女性主体身份和女性意识。同时,女性主义译论也受到多方的质疑。从翻译思想研究的认识论、对策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可以看到该译论存有诸多方面的局限性:翻译哲学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一些翻译主张有偏颇、极端之嫌;“话语霸权”势头的出现;在实验性作品的翻译实践中方法单一等。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的早期阅读指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出现的随机读写行为符合早期阅读的特征,日常生活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指导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3.
无神的庙宇-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上海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后现代学语境是带有某些西方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宽泛的化语境,其积极意义主要在于多元化的取向下倡导个人独立的话语空间。试图在后现代化语境中,对上海当下的批评和创作进行一番整体性评述,并期望众语喧哗成为民族人价值重建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和德国后现代学者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日常生活审美化"与生活方式的发展演变有着直接关系,即日常生活批判语境中的生活方式在向消费文化语境下的生活方式转变,同时也在逐渐向当今学术界所讨论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转变。理清这一演变关系,有助于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的现状,审美文化产生有其必然性,审美文化是在最普遍的意义上现实的满足人的生存要求,本质上具有为人的更高级的生存而发展进步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反思教师的"日常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逗留于“想当然”的生活世界中的教师需要吸纳更多的创造和变革意识,使自己不再沉湎于重复的日常生活中,从非反思的,重复的“日常生活”转向反思,创造为特征的“反思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服饰装扮、饮食起居深刻地参与到《死水微澜》的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情节之中,与个体的精神存在有着本质联系。日常生活形象不仅构成了小说中女性空间的基础,而且暗示了女性空间的精神潜质和价值取向。作家在对日常生活进行叙述的同时,回避了女性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意识形态主流话语,却具有超越特定时空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散文本是人的自然生态的从容展现,这一特点在抒情与叙事并重的散文中表现尤为突出。针对学生散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现今叙事抒情散文在文章立意选材、篇章架构、表达及语言方面的写作特点,大学生的散文写作应从最基本的写“真”记“实”的叙事散文开始,体味散文写作的真正味道。  相似文献   

19.
当代作家笔下的"文革"日常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文革”题材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旨在凸现动乱年代中普通人远离政治狂热、逍遥于平凡日常生活中的主题。这些作品既开辟了“文革”题材文学的新天地,又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中国平民对日常生活情趣的执着,以及善于和政治狂热周旋的心态,这是他们抵御政治狂热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由此也产生了重新认识世俗心态与日常生活积极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一种超越现代主义的新思想或新理论,代表了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思想理论是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对教育领域的变革和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教育观包括个性化、多样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非线性、复杂性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范式,关注个体、回归生活的后现代主义教学指向,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后现代主义师生关系,丰富性、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人性化、民主化的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变革思维范式,强调对人的关注,倡导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注重平等对话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