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参加人数众多,保安措施历来比较严格。自慕尼黑奥运会上以色列运动员被枪杀之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都加强了安全措施。美国9·11事件发生后,安全措施更成为奥运会的“重中之重”。为保证奥运会的安全举行,运动会期间对比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历程充满戏剧性. 从1907年张伯苓先生在天津青年会第五届学校联合运动会的颁奖式上提出要参加奥运会开始,中国人已经有了对于奥运会的向往.但是,参加奥运会对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1932年,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举动,使得中国人仓猝间闯进了奥运,迈开了中国奥运之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07,(9):F0002-F0002
从1910年到1948年,中国共举办过七次全国规模的运动会,参加过三次奥运会,地方性运动会更是难以记述。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令国人热血沸腾的体育运动盛事也  相似文献   

4.
1915年,由于中国筹办和参与远东运动会的积极表现,国际奥委会致电远东运动会组委会:正式承认远东体协;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不巧的是此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令中国体育走向世界的愿望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8月8日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为让观众了解奥运发展史,北京市平谷档案局馆世纪阅报馆最近特意将一部分珍贵的中国体育运动史料作为一个新专题展示出来,其中包括民国时期举办的七次全运会和三次参加奥运会史料,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运动会史料,令参观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6.
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开始,奥运火炬真正实现了人力传递,并成为奥运会期间最重要的标志性仪式之一.熊熊燃烧的火炬宣告着奥运会的开始,也点燃了人们对奥运的期待之情,渐渐成为奥运会和人类体育精神的象征.此后,几乎所有的洲际运动会都沿用了这一仪式,以至当初曾被视为可有可无的火炬传递对如今社会的影响甚至远远超过了奥运会某些比赛项目本身.  相似文献   

7.
青记 《青年记者》2005,(11):41-41
冯有真:第一次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 我国记第一次采访奥运会,当追溯到1932年的第10届奥运会.当时担任中国官方通讯社中国中央通讯社南昌分社社长的冯有真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且学生时代曾经是足球健将,又曾随中国运动员前往菲律宾参加远东运动会,遂被选派随团采访.可悲的是,当时中国体育水平极其落后,国际地位低下.冯有真无奈,留着一小簇胡须,佯装外国记,连其身份也不敢暴露.  相似文献   

8.
杨秀琼是中国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游泳运动员;此前,她还在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上独得4枚游泳金牌,为祖国、为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极大地震撼了中外泳坛。  相似文献   

9.
参加过1986年汉城第十届亚运会的记者们,都感到组织者尽可能地为采访和发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些不足之处正好为其筹备奥运会提供了改进的依据,一国连办两届大型综合运动会,把资金集中使用以奥运会的标准办亚运会,优越的机遇使其能办成亚运史上较好的一届,同时也为其后的主办国提出更高的要求。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准备  相似文献   

10.
在奥运会和其他大型体育运动会上,圣火采集和火炬传递,历来是最富仪式感,甚至带点神秘色彩的活动.2005年深秋,我在出访希腊期间,曾专赴奥运会圣火采集地点,位于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在灰褐色的残墙断柱边,在斑驳的绿地间,我仿佛看见,身着米色长裙的希腊少女,簇拥着头戴橄榄树叶编织而成花环的取火女神,半跪着用火炬伸向取火盒中央的凹面镜,聚焦日光点燃了圣火.然后,将圣火储存在火种盒里,在火种盒运抵奥运会举办地后,用火种点燃举办地的火炬,用接力的方式最后将火炬传递到奥运会丌幕式现场,点燃奥运赛场中的主火炬.而在1993年5月的第一屑东亚运动会,我作为运动会圣火采集代表团的一员,曾亲临东海见证圣火采集过程.这寓意深刻的采火地点、庄重炽热的取火方式,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11.
进入80年代,体育运动领域内的杯赛、锦标赛、精英赛、公开赛、对抗赛、系列大奖赛……在世界范围或我们国内接连不断;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又增加了世界运动会(即非奥运会项目运动会)、友好运动会(以美苏运动员为主,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获奥运会各个项目前八名的选手参加),亚非运动会等等。这期间,远动成绩不断提高,竞争技艺日渐纯熟,比赛规则日臻完善。但伴之而来的不正之风也愈刮愈烈,诸如粗暴野蛮比赛,服用违禁药物,年龄弄虚作假,收买贿赂裁判,暗订“君子”协定等等丑行,时有所闻,时有所见。随着“体育热”的不断加温,读者渴望了解体育领域中更多的信息和知识,而且欣赏竞技远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这一切,为我们体育记者提供了采访报道的广阔领域,同时对我们报道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捕捉广大读者喜爱的新闻,提高报道质量,深化主题思想,需要我们体育编辑、记者共同探讨和实践。这里仅就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每日综合消息的采  相似文献   

12.
郝冰花 《兰台世界》2012,(25):47-48
1932年7月,中国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其实早在1931年初,中华全国体育协会就决议参加1932年的世界运动会,并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申请,并决定派遣足球队及业余国术专家参会与表演,但由于美国人对足球缺乏兴趣,取消了该比赛项目。当时的国民政府以经济萧条、政府经费不足为由拒绝参加此次比赛。  相似文献   

13.
1907年10月24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礼堂举行的第五届校际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上,中国著名教育家、南开敬业学堂校长张伯苓先生发表演讲,表达了中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望,成为将奥运引入中国的第一人。1908年8月,他赴美参加世界第四次渔业大会时,正值英国伦敦举行第4届奥运会,他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大会盛况,成为到现场观摩奥运会的第一个中国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2008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在泉州开幕,这是北京奥运会后的第一个全国性综合运动会,也是福建省首次承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  相似文献   

15.
李晓彦 《出版广角》2016,(22):83-85
奥运会是一个举世瞩目的综合性运动会,其特点是自由、开放和休闲,为媒体和社会大众的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语境下里约奥运会的报道特点,并提出“这类报道是时代环境下媒介价值取向和媒介选择的结果”这个论点.  相似文献   

16.
与北京奥运的东道主姿态不同,此次中国代表团低调出征伦敦。在谦虚的姿态之下,金牌数仍注定是中国代表团最看重的在中国代表团团部最显著的位置,贴着成绩榜单,每支队伍的成绩一目了然。每届大型综合运动会都是如此。"队里如果成绩不好,甚至没成绩,进团部大门都低着头进去。"参加过5届奥运会的中国体操队前领队钱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确实不好意思。运动队思想都这样,就是要夺(牌),我们就是干这一行  相似文献   

17.
浅议体育新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新闻属新闻的分支,具备新闻共有的属性。体育新闻姓“体”,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一些个性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把握体育新闻采访和写作的“脉搏”。 一、报道对象的广泛性 体育分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三部分。当今世界,体育活动的参与者日益广泛。 四年一届的奥运会系竞技体育的最高层次。目前,国际奥委会的成员已近200个。每逢奥运会举行,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派运动员参加,以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例,参赛运动员8596人,前往采访的记者超万人,全世界有数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奥运会比赛。 另有名目繁多的世界单项锦标赛、洲际运动会、各国和地区运动会等。上届世界杯足球赛,从预赛到决赛结束历时近两年;一个月的决赛,全世界电视观众就达32亿人,其中亚洲超过16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崛起,大有赶超传统媒体之势.但是,不能获得采访报道权是很多新媒体无法回避的一大心病.尽管在CBA,中超等国内一些体育赛事中,主办单位出于宣传的需要,给一些门户网站的工作人员办理了采访证,但是,这毕竟不是可以拿到台面上说的事情,一遇上北京奥运会这种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严格操作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门户网站就因为其非新闻机构身份而被挡住了门外 .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记者、特别是体育记者,能在自己的国家赶上报道一届奥运会的比赛,借助东道主的各方面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机会确实难得,甚至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现在距北京奥运会举行日期越来越近,各路媒体的编辑记者都在厉兵秣马,进行认真的准备,为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举办的奥运会报道中大显身手、大干一场。我们准备奥运会的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想除了要基本熟悉体育项目外,还要做好打破常规体育比赛报道的准备;编辑记者不仅仅要懂体育知识,还要有强烈的政治新闻敏感和熟悉基本国际规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笔者多次参加大型运动会的报道,在这方面有着切身的体会。应《新闻与写作》编辑之约,自本期开始,我将为读者朋友陆续介绍一些自己的奥运报道感受。  相似文献   

20.
广州亚运会背景下门户网站新媒体经营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6届亚洲运动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广州举行,这是继1990年北京举办第11届亚运会之后在中国大陆境内举办的第二次亚运会,也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我国举办的国际性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