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享受生命     
说起来有些伤感,面对当今社会丰富多样的娱乐方式,我却不知干什么好。有些事没兴趣,有许多事不会做,还有许多事想做无条件,所以把读书看作最好的休闲方式,也许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读书不是为了做学问(尽管我的职业和书有关),也不是为了转化成文字换稿费,甚至也不是为了充当和朋友的谈资,更多的仅仅是为了自己不去想一些无解的烦恼,不觉得时光流逝而坐立不安。书是我白夭的一道窗帘,遮挡了我内心的孤寂和空想。夜深人静,独坐灯下,翻开一册书,渐觉尘嚣远遁,杂念皆消,忘却了自己,也获得了自己。书有各种各样,给人的感觉也各…  相似文献   

2.
Q1 主持人:学生时代总免不了考试,对此,大家都怎么看呢? A我深切地感受到考试的无聊.一些放屁胡诌的讲义硬要我们记!整天没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有些个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的都是些什么东西?不是test,就是reading report,这种生活,我真有点受不了!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开卷有益” ,“书到用时方恨少”……许多人都是念着这样的句子长大的。从古至今 ,书就是人们的好朋友。读书的好处用不着多说 ,爱读书的人都能体会得到。但是 ,近些年来 ,一些同志对书的感情开始淡漠。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 ,真正静下心来读些书思考些问题的也不是特别多。我们这次刊发新邵县教委蒋宏平同志的文章《徜徉书海乐无穷》。蒋宏平同志多年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知识经济已崭露端倪的新千年 ,在终身化学习已成为时代对每个人的要求的新时代 ,我们还…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2,(Z1):37
我们知道读书一定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当你真正能够把书读进去的时候,真正获得这种精神享受的时候,你才知道读书的这个乐趣,我们人生有两种乐趣,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物质的乐趣呢,很容易填满,对不对,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物质生活得以改善,但是物质生活的改善一定是有边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种边界在哪儿。但是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我深以为是。古今中外凡一个健全的人,一个有所建树的人,无不是一个会读书的人。所以培养“会读书的人”更应是以读写为学科核心的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的人。就是说他有着浓厚的读书兴趣、爱好,但又不是盲目的,他会选择读物也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他知道在广泛的阅览中,只把那些真正有用的书作为自己的阅读目标,而且能读出聪明智慧,不断充实自己。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所要求的。而现实却不容乐观,不少学生恰恰是不会读书,首先是不知道读什么书。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哲学家说:有些事,做了才知道;有些事,错了才知道;有些事,长大了才知道。有些事,做了才知道。那是哲学家在告诉我们,知晓一件事、成就一件事,需要行动和实践。有些事,错了才知道。那是哲学家在告诉我们,知晓一件事、成就一件事,需要经验和教训。有些事,长大了才知道。那是哲学家在告  相似文献   

7.
导写读书可能成为读书种子,像顾炎武那样,专心读圣贤之书又事事关心;也可能成为书呆子、会走的书橱,不仅把书读死了,把人也读死了。所以,读书之于成功确乎是或然性的联系。读书几近成功之论虽用心良苦但并非尽然,善良的谎言中有误导成分。尽信书不如无书——别掉进坏书的陷阱;不信书又不如读书——“我是文盲我怕谁?”你谁也不怕并不意味着别人就都怕你,谁怕谁呢选读书不是为了让人怕,当然也不为了怕别人。自己别往陷阱里跳。怎样把书读薄了,怎样把书读厚了;什么是我注《六经》,什么是《六经》注我?怎样在陷阱上穿行又不落入陷阱,这需要何等…  相似文献   

8.
本期话题:书与人写书的人,读书的人,爱书的人,都与书朝夕相伴,在写书、读书、爱书中获得精神愉悦和生命支撑,从而使人生更有意义。──编辑人语每当静夜遐思或闲庭信步时,我们是否想到:书,读得太少了!每当走向讲台或援笔缀文时,我们是否感悟:读书,实在太重要了!每当感概人生或惆怅逝波时,我们是否发觉:不读书,生活未免太乏味了!我们有千万条理由呼吁:朋友,咱们读书吧!读书才是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道绚丽风景,读书更是为人师者应有的洒脱与绰约。读书,使我们悟出多元人生价值。权力与金钱虽可让人怦然心动,教书和育人尤…  相似文献   

9.
读书的四境     
<正>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读书的境界也得慢慢形成。只有用心读书,勤于思考,才能不断领悟书中的真谛,使我们的读书境界达到更高的层次。读书,尽管各人有各人的方法与习惯,但也还是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就拿读书的境界来讲,吾自以为,可以分为四种状态或说四种境界。苦读。谁没有苦读的经历呢?大凡读了不少书的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一些工具书的阅读,更离不开苦读。工具书大多是比较枯燥的,但于我们的生活与发展却极有帮助,我们有时不得不读,而且还不能浅尝辄(zhé)止。有些知识是必须牢记的,加之时  相似文献   

10.
①我总觉得,读书是自己的事,在任何一个学校里都有爱读书和不爱读书的人。问题是,人的价值并不在他的书读得好不好,不管是男性或女性,若是因为书读得好而起了骄傲的心的话,他就不算读过书了。相反的,若是功课成绩并不好,却随时保持着准备学习的精神,才是一个真正读过书的人。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档次     
爱读书肯定是个好习惯。但,“爱读书”并不等于“会读书”。比如有一种人,虽爱读书却从不选择,他们读书的目的常常不是为了吸收,而是为了消遣为了解闷。如果看的恰好是本好书,他们会有所得,而如果看到的恰好是本坏书,他们就会无形中受到污染———既不能觉,更不能察,此乃“糊涂型”读者。还有一种读者,他们的阅读带有明显的偏颇,即:只读那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书。比如:听说经商能赚钱,就找本《经商大全》猛看,突闻炒股能发财,就又寻来《炒股秘诀》猛啃,如此朝秦暮楚,自然谈不上真正的动力,而且极易忽略书本的真正意义———此乃“浮躁…  相似文献   

12.
我的读书观     
小孩子看戏,常常会问:"这是好人还是坏人?"有的人读书也要问:"这是好书还是坏书?"书没有绝对好或绝对坏的。好书坏书,看了以后得自己判断。人能够思考,要相信自己有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要靠读书养成,读得多了,有了比较,渐渐就会有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相似文献   

14.
曹文轩 《新读写》2011,(5):15-15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这些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相似文献   

15.
从读书中获得愉悦,甚至以读书来消遣,这在一个风行享乐的时代,是合理的。对于一般阅读大众而言,我们大概没有必要要求他们放下浅显的书去亲近那些深奥的、费脑筋的书,因为世界并不需要有太多深刻的人。对于一般人而言,不读坏书足矣。  相似文献   

16.
务实人生     
杨海亮 《教学随笔》2013,(11):15-15,29
①上周末的傍晚,和小区里的一位老先生聊天。老先生已是古稀之年,退休前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在谈及自己的过去时,老先生说:“我这辈子是和书一起过来的,读书、买书、写书,教了几十年的书。”言谈间,没有一丝遗憾,却有十分满足。想必,对他而言,与书为伴,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7.
小的时候,我对书的记忆很模糊,只知道书是在很多张纸上印着不同的文字和图画。我渐渐长大了,知道了那些有趣的故事都是来自书里,于是我便让妈妈不停地给我读书,希望从书里听到更多奇妙的故事。在我学会了一些生字后,妈妈让我自己试着读书,书里有很多文字我都不认识,我便开始厌烦读书了。后来我认识了拼音,重新又找到了读书的乐趣。我发现那书的文字多么美妙,那书的内容多么丰富,那书上带给我们的启迪和智慧是多么意味深长。从此,我对书爱不释手,视如  相似文献   

18.
非常语录     
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费力气的行径。我可以选择放弃,但不能放弃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读书恩仇录     
古人云:“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那么,这不关风月的“情”和“恨”都关乎什么呢?答案自然很多,但或许你不会想到,有一种却是关乎“书”的。自古以来,就有爱书、嗜书而至于痴迷之人,我们称之为书痴、书虫。人为书狂,便难免会生出一些爱恨情仇来。本期“时文英华”便为大家辑录了这样一组关乎“书”的短文,文章虽短,却包罗万象: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读书的多少,借书的焦虑,藏书的乐趣,嗜书的趣闻……我们不妨称之为“读书恩仇录”。作者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论及古今,读来不但有趣,而且十分有益,它不仅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是什么样子,还告诉你一个真正爱书的人应当如何读书。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08,(8):154-154
《谁怕大坏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适读年龄:3岁以上推荐理由:瑞奇是个爱看故事书的小男孩,可是他却不懂得好好爱护书,不是乱画乱剪,就是一边吃东西一边看书,把书搞得脏兮兮的。有一天,他看书看得睡着了,醒来却发现自己在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