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希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提出的关于人的灵魂三部分自然发展的思想,奠定了其关于依据年龄分期实施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在道德教育中,亚里士多德强调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习惯。因为,在他看来,理性和习惯是人们具有"善德"的根基。因此,他指出,"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的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在教学方法上,亚里士多德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东方传统文化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源头人物。在伦理思想上,孔子在中国首倡中庸,亚里士多德则在希腊强调中道。中庸思想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以及中道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思想中占有极其最高的德性。他们的思想内容在一些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不同,看似相同的思想也有不同的认知内涵。  相似文献   

3.
亚里士多德是古典共和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共和政体思想是在中庸哲学基础上阐发的,具有明显的折衷调和色彩.他认为共和政体应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中产阶级为领导阶级,维护城邦的长治久安;以法治为治理原则,用法律来规范、制约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以混合与平衡为政体建构原则,并使各种力量在国家政权中保持恰当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儒家核心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理解中庸的深刻内涵,分析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研究中庸重要思想的践行,在现代社会仍有重要价值。中庸之道主张"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仍秉承了"中和"的思想;提倡不偏不倚、合理适度的处事原则;倡导治国安邦需为政以德。践行中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通过好学来提升自己,并能坚守仁爱,具备慎独品质,追求至诚精神。  相似文献   

5.
王梦娇 《教书育人》2011,(27):44-45
一中庸思想的含义"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瑰宝。朱子曰:"中者,无过不及之名也","中"是适度、中正、恰如其分的意思。"庸"有平凡、普遍等意思。"中庸"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1"无过无不及"的适度原则。做任何事情要适度,不能走极端,要有节制,做到恰如其分。比如要做到"乐而不淫,哀  相似文献   

6.
《伦理学大辞典》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传统儒家学派关于道德德性这一问题有着内容近似的阐述。本文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道德德性观点,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的观点,对道德德性作为"适度的品质"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线展开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论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互通,在学说思想上形成互补,对道德与道德德性问题作出补充性解读。  相似文献   

7.
"中庸"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中庸"思想在朝代的更迭和历史文化的变迁中遭遇到了褒贬两极的命运.在古代,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它的"中庸之道"曾被统治者改造,为其政治统治服务,而历代儒学大师将其推崇为"至德";近现代"中庸"思想作为封建主义的东西遭到唾弃,而且还增加了"折中主义"、"阶级调和"等内容,"中庸"的所谓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更遭批判.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中庸思想和亚里士多德中道思想几乎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他们的思想在德性、理性、知性上表现出高度的一致,在前提、标准、归宿上又各不相同,看似相通的中庸和中道思想实则在诸如个人意志自由等问题上有着各自不同的认知内涵,对东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亚里士多德以中庸为本位的正义观,既是古希腊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论表现,也是对此前古希腊政治思想中的“中庸”观念的继承和发展。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正义观的理论前提是中庸伦理观,其理论内容的核心是“法律就是一种中道的权衡”,在国家行为中坚持中庸之道是“适用于一切政体的公理”。可见,中庸正义观构成了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基础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中庸及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们不但处于春秋战国和古希腊的大致相同时代,而且还留下了大致相同的中庸学说。东西方中庸的价值取向、方法论、社会作用、产生的时代背景等是相同的,而在理论基础、发展方向等问题上则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中庸"思想作为孔子以及儒家的核心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中庸"思想不仅是我们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更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的修身境界。本文从"中庸"思想一系列的具体表现中去发掘"中庸"思想的最高价值和现实意义,为当今的我们继续坚守"中庸之道"提供一些重要的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修·阿诺德不仅自诩为维多利亚时代的智识提供者,而且毕生致力于把一个心胸狭隘、不具亲和力、不具吸引力的中产阶级改造为一个有文化、思想自由、心灵崇高、洗心革面的中产阶级.以便居于支配地位的中产阶级能够获取与保持霸权——一种折中平衡.所以,主张"世界上的最佳思想与言论"的马修.阿诺德不仅仅是一位精英主义文化思想的颂扬者与维护者,更是一位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孔丘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学说比较刘伏海中庸学说作为一种伦理理论,在思想史上影响深远,尤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但学术界对它的解释不一,有说它是精华,有的说它是糟粕。笔者认为要正确地评价它,首先必须正确地认识它。将中西的中庸学说进行比较,必定有...  相似文献   

14.
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勇敢"作为第一德性的观点,认为那是出于高尚目的,带有理性选择且适度的品质才是亚里士多德所指的纯粹的勇敢.在这个时代,教育很有必要重新祭起"勇敢"的大旗,我们必须对"勇敢"有一个深刻的、理性的理解,而不是笼统的说法,即: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塑造现代化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是教育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5.
今本<中庸>原为"中庸"、"诚明"两个独立的部分,两个部分思想上存在差异,荀子主要接受了"中庸"的思想,而对"诚明"进行了改造.荀子对"中庸"、"诚明"两个部分的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学内部相互影响、借鉴、改造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适度"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贯穿全文,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适度"概念的界定,对获得途径的探究,分析其特性作为选择时的一种实践智慧和选择美德的方法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庸》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在选修教材讲解上,应该结合学生情况,自主整合教材进行讲解。教师先围绕"中庸"二字,通过对比、分析经典语段等方式,引领学生品读"中庸"内涵,即自然平和、不偏不倚、义之与比,而在为人处世上尽量做到执两用中、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等;再结合现实,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谈谈"中庸"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把"四因"最终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究竟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本体论是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的核心,本文试图从本体论的意义层面上来讨论二者的关系,以期能对进一步理解亚里士多德哲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庸"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是一种有关现实生活的处世之道."中庸"是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价值,其核心内涵是"过犹不及",寻求适度与合理.笔者相信给予其当代意义新的阐析,将中庸之道与现代组织管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古为今用"必将取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佳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儒家和谐思想植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武术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深受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熏陶,表现出"贵和""中庸"的和谐思想.武德是中华武术的核心,因此,武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