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我们远未进入所谓的"消费时代"、"消费社会",而是进入了一个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文化经济阶段.在当前,其实并不存在什么纯粹的"文化",纯粹的"消费".经济、生产仍然是第一性的.现在已成为全社会"关键词"的"消费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文化产业所创造出来的产品和消费形式.在全球化"消费文化"背后实际上潜藏着一个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双重意义上的殖民化陷阱,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2.
梁婧  董彦宗  高霞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9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传承及文化底蕴,其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对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分析和角色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是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育人和宣传推广的天然阵地,是非遗文化实现市场转型、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链接主体,是非遗文化突破传统桎梏、实现创新发展、融入创业实践的承扬主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功能,提出建设非遗学科共同体、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非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成立联合发展共同体以加强社会宣传推广、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转变;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树立文化理念引领、推进多元主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输出.  相似文献   

3.
梁婧  董彦宗  高霞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9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传承及文化底蕴,其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对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分析和角色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是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育人和宣传推广的天然阵地,是非遗文化实现市场转型、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链接主体,是非遗文化突破传统桎梏、实现创新发展、融入创业实践的承扬主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功能,提出建设非遗学科共同体、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非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成立联合发展共同体以加强社会宣传推广、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转变;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树立文化理念引领、推进多元主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输出.  相似文献   

4.
梁婧  董彦宗  高霞 《教育与职业》2021,1000(24):98-1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血脉传承及文化底蕴,其保护工作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关注.对高职院校进行内涵分析和角色定位,明确高职院校是非遗技艺传承、文化育人和宣传推广的天然阵地,是非遗文化实现市场转型、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链接主体,是非遗文化突破传统桎梏、实现创新发展、融入创业实践的承扬主体.在此基础上重构功能,提出建设非遗学科共同体、完善学科体系建设、打造非遗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质量、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成立联合发展共同体以加强社会宣传推广、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文化资源市场转变;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以树立文化理念引领、推进多元主体建设、加强文化交流与输出.  相似文献   

5.
健康社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身体健康,远离疾病;其次是心灵、精神健康;再次是社会中个体和群体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太极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所具有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双重特性,所承载、传递的随曲就伸、舍己从人、不丢不顶、蓄而后发等哲学理念在健康社会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新疆农村的精神文化需求程度提高,为经营性文化产业拓展农村文化市场提供了条件,应积极培植农村的文化市场,鼓励文化经营单位深入农村,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浪潮中 ,西方经济的优势使其在消费市场具有优越地位。从物质到精神产品的市场占有 ,外来文化日渐呈现强盛的消费竞争力 ,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本土消费文化观念。研究东西文化的历史撞击 ,打破西方神话 ,重塑民族形象 ,既是一个经济问题 ,又是一个正确对待全球化的社会文化问题。面对消费文化的“西化” ,我们不能坐待其变。  相似文献   

8.
"读图时代"使视觉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强势文化,但也给视觉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文章从视觉设计的主体、视觉设计教育、视觉设计所处的市场、行业环境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读图时代"语境下视觉设计的责任问题,强调视觉设计乃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正视"读图时代"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不要一味沉湎于表面上的视觉繁荣及其所带来的高额经济价值,认为构建一个更加健全的视觉设计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人口文化是“人口生产创造的精神结晶”。狭义的人口文化是由人口生产直接派生的直属直系的人口文化系列,是人口文化的核心,包括性文化、婚姻文化、生育文化、家庭文化、老龄文化、人口变迁文化、丧葬文化,这些文化因素,从多方面长期影响和制约着整个人类自身的生存、繁衍、发展、进化和升华,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互协调、互补互辅,共同推动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广义的人口文化是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联姻、嫁接的旁支旁系的分系统和分支,包括各种人口文化的传统、制度、机构、产业等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三种生产”(人口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三种文化”(人口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理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论点。人类社会从事“三大生产”的历史,同时也是创造“三大文化”的历史。无论从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还是从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看,构建“三种生产”和“三种文化”的网络系统,都是学界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点,更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现状,确定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从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着手,探究"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相较之前"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的工作部署,此次对人民文化权益的保障在内容上由"基本文化权益"扩展至"文化权益",在力度上作出了"系统性"和"全局性"的制度安排,体现出"保障内容"和"保障力度"的"双重发展".因此,在明晰"双重发展"具体意涵的基础上,从实践维度分析我国文化权益保障工作中的三大问题以明确实现"双重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维度剖析当前文化权益保障体制机制中的三大短板以把握"双重发展"的实现方向,就成为新时代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3.
为科学建设大学物质文化,打造大学精神,文章在科学诠释大学物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化对大学精神的承载与积淀、表现与彰显等方面对大学物质精神化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大学物质文化精神化的本质,对促进大学物质文化精神化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4.
布迪厄从"精神生产"这条线索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接受了马克思"精神生产同样受生产的普遍规律支配"的论断,指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秩序是建立在文化资本不平等分配的基础之上,并通过学校教育而得到合法化和自然化的,从而为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目前教育界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否定了"教育市场"、"培训市场"、"教育产业化"等观点的合理合法性.教育是培养人的崇高的社会公益活动,不具有市场那样以成本盈利为法则的交易属性.教育和培训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培养人来实现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功能,不能将市场的概念搬到教育领域中,否则教育便失去了本质属性和独立存在的价值."教育市场"、"培训市场"、"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等提法,片面扩大了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对教育的本质属性、基本功能以及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相互关系的曲解.  相似文献   

16.
"羞耻文化"与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羞耻化”具有双重效应,特别是在目前后现代社会语境中,“羞耻化”蕴含着道德约束机制和鲜明的理性精神,在剔除其落后一面的同时,“羞耻化”对于提升社会主义先进化中的新的道德建设、人格建构、理性重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为经济与社会的双重效益发展人力资本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建国之初.正是这一想法导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高等教育系统。现在大多数国家都在竟相扩大大学以及学院的入学率,并增强其在社会中的作用。高等教育在建设一个抱负文化中的重要性将显著地增加.并反过来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提高社会经济流动性.并决定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本文横跨过去和未来,简要讨论了人力资本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探讨了从高等教育中收获的公共和私人利益、民族国家和地区为了建成一个抱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高等教育领域试图建设一个"结构化机会市场"所用方法的整合。各种机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像欧盟这样的超国家实体,将越来越多地走向结构化机会市场的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而那些未走向这一市场者将被要求在国内以及国际范围的舆论环境内为其不采取这种模式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本文最后对中国新出现和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系统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化中最有活力的一个因素,广告既是商品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它集经济目的与文化形态为一体,蕴含并反映着社会文化,具有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功能,同时也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肩负着经济与文化的双重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19.
"60年代"在西方是一个特殊的词汇,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的时代.60年代在西方发生的包括学生运动在内的许多社会运动,都体现着60年代精神.因此要深刻理解这场学生运动,给它一个准确的历史定位,必须首先解读60年代.60年代,西方各国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发达工业社会,或称后工业社会推进的转折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发展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摆脱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同步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束缚,实现进一步的社会调整和文化变革,是整个社会完成转型的关键."60年代"举起个人主义和文化自由主义的旗帜,对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权威进行批判.这些批判不仅引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文化变革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也催生了某些新的时代精神,70年代以降的一些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在延伸和扩展着60年代.  相似文献   

20.
生育信仰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因而,我们无论从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考察,土家族文化中的生育信仰,其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是多元的,它对整个土家人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