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论述人声音响的选择、合唱中声部间人声音响的变化与统一,把握人声音响与情绪的联觉关系,通过联觉对应关系把握合唱中人声音响的选择与变化,就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日本研制出一种可辨识人声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即使在嘈杂拥挤的环境中也可辨识人声,适合用来作为接待员或会议场所的带位员。这种无脚机器人名叫Sig,利用头部两侧的麦克风辨识人声,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中人声字幕在各种电视节目中有着不同的运用规律,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在新闻、专题片、科教类节目、影视剧等几类节目中,电视媒体要重视和加强人声字幕的作用,充分发挥人声字幕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发展为现代汉语,官话人声的消失是其声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官话人声的发展、演变进程中,人声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逐渐普及,其发展演变的趋势又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即越来越接近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官话人声发展中的上述规律,在重庆方言的发展演变中有其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5.
试论美声唱法的形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艺术是一门极为独特的表演艺术,它不仅要依据歌词和乐曲进行二度创造舞台形象,而且要依靠人声塑造声情并茂、意理深邃的声音形象。声乐声乐,实际上就是运用人声的演唱艺术。人声不仅包含着物理因素,而且具有生理机制和心理功能,所以,古人说“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可见,声乐艺术的物质是人声,而人声的优势、美丑,就不仅决定于天生的嗓子,而且要决定于后天的训练和修养。“玉不琢、不成器”。天生再好的嗓子,不经过长期训练,仍然成不了美好动听的歌喉。人类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日益丰富了训练歌喉的科学方法和艺术技巧。其中最主要的恐怕就是产生于汉语基础上的我国民族唱法和产生于印欧语系基础上的美声唱法。  相似文献   

6.
音乐的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声乐,一种是器乐。声乐是用人声表现音乐,器乐是用乐器表现音乐。不管是声乐还是器乐,声音的质量对音乐的表现都有直接影响。 人声是用气息做为发声动力的,乐器中用气息做为动力发声的是管乐器,它和人声发声原理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乐器的形状是事先制做好的,并且是用比较坚硬的材料制做的。人声乐器的形态是在歌唱时产生的,它们的产生是靠  相似文献   

7.
在歌唱艺术中人声是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除了声部因素外,因不同唱法、作品风格、流派以及不同的语言特点、演唱技巧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声音色彩。本文就人声在歌唱艺术中个性色彩的形成从理论上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经过几千年的风雨历程体现出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和文化的深厚性等特征,它既传承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唱腔风格与技巧,又合理吸纳了人类对人声美感研究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风格和内在气质的人声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9.
陈宇京博士的著作《语感与乐感——汉语声乐语言人声阐释研究》于2008年9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一部质疑当今声乐教育教学"为声音而声音"纯技巧训练现状,强调声乐语言人声阐释过程中必须重视"乐感",同时,亦不可偏废"语感"对艺术性人声阐释活动有巨大影响的艺术实践美学类专著。全书划分为二个部分:第一部分有八个章节,以"语感"与"乐感"两个概念为肇端,深入探讨了"语感"与"乐感"的本源及其在声乐美学上的意义,总结出了"语感"与"乐感"在声乐语言人声阐释过程中的内在规律、目的定位、具体感受等经验;第二部分有三个章节,解释说明了"感言与感乐"的概念及性质,并列举了大量音乐素材来作为解析人声阐释过程中主体的独特创新、个人抒兴的具体技巧法则、断连处理手法等问题的实证。对声乐教师、声乐演员、声乐学习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二胡的音色近似人声,擅长演奏悠扬宛转的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的细腻、柔婉、深沉、哀怨而著称。在音乐艺术的领域里,声乐是直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而人声则是最优美的。每一个二胡演奏家都力求使自己演奏出来的音符富有人声美,追求旋律的抒情性和歌唱性。因之,二胡演奏的发音问题,就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音乐艺术中始终推崇着"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人声歌唱,认为歌唱是可以充分地表达人类的各种情绪、情感和思想的。各种乐器的表演都以最富有表现力的人声为最终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2.
声乐作品《昭君出塞》表演艺术的再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是以人声作为乐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和艺术手段,表现出词曲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予听众以美的艺术享受。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中,演唱者必须尊重词曲作者,以人声为载体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电视教材的声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电视教材中人声的功能特点和节奏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歌唱,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的活动。人们习惯于把所有用人声达人类情感的活动都称为歌唱。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教学工作中就出现了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学生,他学习了五年的合唱,他按照合唱训练所要求的声音唱歌给我听,  相似文献   

15.
录音技术领域自1877年爱迪生发明第一部留声机开始,就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除了以古典音乐为代表的乐器录音外.人声录音技术及处理应该是首当其冲的明星.进入20世纪后,多轨录音技术和数字音频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录制和处理人声的手法越来越多,要求在技术和艺术上的结合程度也就越来越高了.  相似文献   

16.
歌唱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其中蕴含表演者大量的思想与情感。人声是一种良好的发声乐器,歌唱便是以人声为主要发声乐器,并调节多种发声器官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歌唱者在声乐表演中将人声充分运用,并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将作品的思想向观众传达。声乐表演需要表演者进行二度创作,将声音以一种十分良好的状态呈现,其中便充分展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创造性思维的锻炼是声乐表演中二度创作的关键所在,其中蕴含了独特的创造性与审美性。本文将从创造性思维为出发点进行解析,并穿插探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式,深层剖析创造性思维在歌唱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躲开喧嚣的人声,抛却往日的烦恼,我来了一片难得的碧绿无瑕的青草地。  相似文献   

18.
贝彩红 《成才之路》2011,(15):52-52
世界上最美的是人声,而最美的人声是合唱。《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人民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涌现出很多出色的声乐类艺术人才,这些优秀的歌者,就避免不了与形形色、色的数字音频设备打交道,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高科技的音频设备层出不穷,除了极大满足了人们对声乐艺术审美的要求,也极大地方便了,歌者对声音效果的追求,一套好的硬件设备,可以极大地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满足了歌者对声音的要求,也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审美的要求。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音频设备对人声的影响,在以前试验中,我们对拾音器和原始人声做得比较分析,这次我们,粗略的探讨一下,如何解决原始人声转化为数字音频的畸变和修复,如何得到纯净客观的人声频谱图像,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应用在频谱仪声乐教学法中。  相似文献   

20.
《父母必读》2010,(6):16-17
研究者向5个月大的来自英语家庭或者法语家庭的宝宝呈现人类面孔和猴子面孔的图片,他们给这些图片配上人的语音或者猴子的叫声。当人脸和人声匹配,猴脸和猴声匹配时,宝宝看这两种图片的时间要显著长于看人脸配猴声,以及猴脸配人声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