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有效检测细胞DNA的断裂损伤效应和碱基突变,对彗星实验和RAPD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快速、稳定的实验流程。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彗星实验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实验结果稳定,较好地解决了脱胶、细胞核分离操作繁琐、实验结果重复性低等问题;采用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RAPD扩增条带清晰,分辨率高,实验结果稳定,重复性高。将改进和优化后的彗星实验与RAPD技术结合,可快速检测出细胞DNA断裂和碱基突变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凭借聚阳离子聚乙烯亚胺(PEI)和带负电荷的DNA存在的相互之间的静电作用交替吸附在玻碳电极表面,进而形成非常有序的{dsDNA/PEI}2层层膜.采用槲皮素作为电活性指示剂来检测芬顿试剂对天然dsDNA的损伤.由于槲皮素在DNA多层膜中具有的非常特别的可逆吸入模式,这中模式能够明显分辨损伤和未损伤DNA多层膜的吸入量.由此检测芬顿反应引起的DNA的氧化性损伤,可以提供一种新的检测DNA损伤的电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计算熔解温度的方法,探索应用该方法设计新型基因探针的可能性.利用荧光检测技术进行靶DNA与错配DNA链的鉴别,从而研究了DNA熔解温度对设计新型基因探针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DNA单链断裂的修复过程需要多聚(ADP-核糖)聚合酶、X射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DNA连接酶IIIα和其他DNA损伤修复因子的参与。该修复过程分为单链断裂的检测、断链末端处理、缺口填补和DNA连接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以北斗七星蚕豆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0, 6, 12, 18, 24, 30 g/L的6个质量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蚕豆根尖,利用SCGE技术对蚕豆根尖细胞在不同质量浓度盐胁迫下DNA的损伤进行检测,探讨逆境胁迫对植物细胞DNA的损伤效应,并以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植物DNA损伤检测流程。结果表明,盐胁迫会对蚕豆根尖细胞DNA造成损伤,并且随着盐胁迫质量浓度的升高,细胞拖尾加剧,30 g/L盐胁迫下的细胞拖尾最明显;此外,当NaCl溶液质量浓度大于18 g/L时,随着NaCl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加,蚕豆根尖细胞拖尾率逐渐增大,根尖细胞损伤概率增加。通过利用多种比较分析细胞尾部DNA发现,随着盐胁迫质量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彗星尾长增加显著,同时利用软件分析可增加对DNA损伤的直观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最后,通过对实验过程中涂层琼脂糖溶液和包埋凝胶溶液的制备、载玻片涂胶处理方法等均进行了合理的改良,为后续大批量开展植物逆境胁迫条件的评估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6.
DNA非整倍体的出现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标志之一.食管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中,DNA异倍体的出现是恶变的早期信号.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癌细胞生物学特性,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索肿瘤生物学特性及其发展规律.测量和分析细胞核DNA含量与倍体对恶性肿瘤的病理诊断、恶性程度判定、疗效估价、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综述了肿瘤细胞DNA倍体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的现状,希望对其应用于临床以提高对食道良恶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预测食道癌前病变的发展转归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硒对氟致L-0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硒对氟导致的L-0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80μg/m l氟化钠、1.73μg/m l亚硒酸钠以及80μg/m l氟化钠和1.73μg/m l亚硒酸钠对培养的L-02细胞进行染毒,24小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各组L-02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氟组L-02细胞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硒组和氟硒组(P<0.01);而对照组L-02细胞DNA损伤率与硒组和氟硒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可导致L-02细胞DNA损伤,适量硒可拮抗氟导致的L-02细胞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单细胞凝胶电泳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学、DNA损伤与修复的检测、环境污染检测、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等诸多领域。四膜虫是一种真核单细胞原生动物,对环境中有毒物质的毒性反应敏感,是环境污染早期预报的理想指示物种。目前已作为标准检测生物被广泛应用于毒性检测、细胞凋亡和水质检测中。本文探讨将四膜虫作为简单的模型细胞,与检测DNA损伤与修复极敏感的单细胞凝胶电泳结合起来,通过改进方法,建立一种更为灵敏、快速、简便、经济的环境污染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猴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根据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16S r DNA基因序列,设计1对阿米巴属原虫保守引物和1对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特异性引物,建立猴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巢式PCR检测方法,摸索出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进了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并对96份猕猴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该巢式PCR方法能特异性地扩增出猴源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目的片段,与莫氏内阿米巴、波氏内阿米巴、迪斯帕内阿米巴、大肠内阿米巴、微小隐孢子虫等11种相关原虫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0.3 fg的阳性参照DNA;对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该PCR技术检查阳性者显微镜检查均为阳性;结论: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于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R-ICP-MS)定磷法检测DNA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不受生物实验中常用的TE缓冲液影响,且无需增加纯化及微波消解等繁琐的前处理步骤,定量DNA量值可溯源,最低检出限(LOD)达到0.000 32 mg/L,精密度达到2.15%,适用于定量低浓度DNA样品。该方法满足DNA实际定量测量的应用需求,为分子生物级别系列标准物质的定值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氟对人胎肝细胞(L-02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40μg/ml、80μg/ml和160μg/ml氟化钠对培养的L-02细胞进行染毒,24小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检测氟化物对L-02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各染氟组人胎肝细胞DNA损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idit值得分别为0.5815、0.8145和0.8923;同时,高剂量氟组与低剂量氟组之间细胞DNA损伤率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化物可导致L-02细胞DNA损伤,并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双向电泳及质谱技术分析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蛋白质组的影响,探讨引起心血管毒性的潜在机制。创新点: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与人类心血管疾病有密切关系,而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的第一道防线。本项目应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从DNA损伤的角度探讨了心血管毒性机制,具有较好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可为的危害分析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的防治提供新的依据及思路。方法:培养HUVEC细胞,分为正常组(正常培养的HUVEC细胞)、处理组(50、100μg/mlPM_(2.5)处理HUVEC细胞24h)。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各组细胞蛋白质组图谱,质谱技术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DNA损伤产物8-OHd G的水平,荧光标记技术分析DNA双链断裂的形成,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DNA损伤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经处理HUVEC后,31个蛋白表达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图2,表1),其中8个蛋白质参与了DNA的损伤与RNA的编缉,7个蛋白质与细胞凋亡有关(表2)。进一步实验表明:能够促细胞凋亡(图5),提高DNA损伤产物8-OHdG的含量(图6),促进DNA双链断裂位点的形成(图7),调节损伤修复相关蛋白(Mer11A、Rad50和Rad51)的表达(图8),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增加HUVEC细胞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的水平(图9)。综上所述,能够通过调节一系列蛋白的表达,加重HUVEC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增加DNA损伤,促进细胞凋亡,造成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从检测的原理、局限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几种主要的DNA单链断裂的检测技术包括快速沉降技术、碱性解旋、碱性洗脱和单细胞凝胶电泳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单细胞凝胶电泳的产生和发展、检测范围和影响因素,为检测DNA损伤程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土木工程结构损伤检测技术的发展、各种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包括传统检测方法、基于静力参数的损伤诊断法及基于振动的损伤检测法,并介绍了结构损伤诊断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已成为阪崎肠杆菌的可靠检测方法。为了保证该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研制了4种质粒DNA标准物质,其分别含有一种阪崎肠杆菌PCR检测靶基因(MMS,ITS,16S r DNA,omp A)。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和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R-ICP-MS)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对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定值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结果显示,4种质粒DNA标准物质量值可靠,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可以在-20℃下保存1 a以上。4种质粒DNA标准物质的最终定值结果为(52.3±1.8)、(62.4±2.1)、(75.1±2.1)和(85.7±2.6)ng/μL(k=2)。对质粒DNA标准物质与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的可替代性进行了研究,证明研制的质粒DNA标准物质可以替代阪崎肠杆菌基因组DNA对阪崎肠杆菌进行检测,满足阪崎肠杆菌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被应用到各个领域。该技术以荧光寿命长、荧光强度大的稀土元素作为标记物与时间分辨光谱相结合,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灵敏度。通过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在DNA分析、临床、食品检验中的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对医学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进该方法应用领域的拓展及相关问题得进一步研究,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所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材料的改进虽然各种生物细胞中都含有 DNA,但并不是每一种生物组织都适合作为提取 DNA 的原材料。较好的实验材料应满足以下条件:1.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多.因为提取的主要是细胞核中的 DNA,能适合大量提取。2.实验材料易获取,价格低。  相似文献   

18.
DNA和RNA都是那种叫核酸的东西,又因为它藏在细胞核内,具有酸性,所以它被人们称作核酸。现在,人们都知道DNA和RNA就是携带遗传秘密的基因物质。1869年瑞士青年化学家米歇尔发现了核酸。1909年,美国科学家进一步发现,核酸中的碳水化合物有两种核糖成分,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即DNA,另一种是核糖核酸即RNA。DNA一般只在细胞核中,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都有它的存在。1944年,美国细菌学家艾弗里通过研究肺炎球菌转化时发现并证明,DNA正是被许多人找了许久的携带遗传秘密的基因物质。在20世纪40年代,人们终于揭开了决定生命…  相似文献   

19.
成环恒温扩增法是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方法,它是在具有解链活性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新形成的产物为模板进行自身循环扩增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该方法是Notom i等2000年发明的,由于它与其它的核酸扩增方法相比较,具有更快捷,更敏感,更廉价和能即时判断结果等优点,已经应用到了多种病原核酸的检测上。作者结合研制尤氏泰勒虫核酸检测实践对该方法的原理,用途和应用中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1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的溶解度不同 DNA分子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每个脱氧核苷酸又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磷酸根组成。DNA分子双螺旋的骨架是由磷酸残基和脱氧核糖组成,而磷酸带负电荷,使得DNA带负电。DNA在细胞核中是以染色质或者染色体的形式存在,与DNA结合的组蛋白由于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也会带电荷。在细胞核内,DNA与一些组蛋白结合形成脱氧核糖核蛋白即(DNP),同时RNA与一些组织蛋白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即(RNP),这两种复合物都会带有一定的电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