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到耐心与细致,更需要教师倾注爱心。因为教师是与心灵打交道的人,作为灵魂的工程师,面对几十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只有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  相似文献   

2.
如何写出有儿童视角的作文来呢?那就是让习作回归儿童的心灵,让丰富儿童的心灵成为小学习作教学的应有策略:丰富孩子的生活,拓展孩子的阅读,培育孩子的思维,提高孩子的认识,陶冶孩子的情怀,提升孩子的思想。只有生活充实了、体验丰富了、情感细腻了、眼光敏锐了、思想深刻了,一  相似文献   

3.
计娟 《华章》2010,(34)
音乐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音响艺术,它不仅以其动听悦耳的音响激发孩子的情感、陶冶孩子的心灵,而且以其神奇的魅力开发孩子的智力,并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天真活泼的孩子来说,音乐艺术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以理寓情,以情育情,以情促行,使孩子们身心不断健康成长.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正是运用这种"心灵体验"去拨动孩子心灵的琴弦,使孩子在音乐美的感受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帮我们叩响孩子听力的大门,让孩子享受音乐的自由快乐,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促进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帮我们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从而认识客观世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4.
一、以素材中美的情感感染学生心灵 艺术教育以情感活动为中心,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在律动教学中,聋孩子最喜欢舞蹈教学,因舞蹈最能直接表达聋生的内心情感世界。通过优美抒情的动作,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启迪他们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掘素材的情感因素,通过介绍、讲解、欣赏和示范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之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思维敏捷,关注他们的内心生活是教育的重要开端。因此,倾听孩子的心灵之音,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是探寻和开启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6.
邱冬艳 《教师》2014,(30):53-53
音乐本身具有情感,音乐教学就更加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想用音乐释放孩子的心,必须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教师要用心灵去感受学生的心灵,用不同的音乐去打开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7.
陆芳 《教师》2014,(21):128-128
正一、亲子交流的含义亲子交流,应是家长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以信任和理解为前提,敞开心灵,互通思想、观念、知识、技能、行为对错等方面的有无,以达到触动心灵、激发情感、激浊扬清、共同进步之目的的一种言语、眼神和肢体交流。亲子交流的基本含义是:①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处于同一位置,相互平等;②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敞开彼此心灵,相互信任;③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交汇心灵眼神,相互理解;④亲子交流是家长与孩子间互通  相似文献   

8.
走进童心     
陈昆朝 《考试周刊》2013,(72):171-171
童心是一种优美的精神境界,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状态,保持童心使教师与孩子之间拥有默契,灵魂与灵魂之间紧密契合。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心心相印,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如此丰富细腻、如此灵动不羁、如此诗情满怀,甚至充满哲意。那是一片满是清新、满是朝气的田野,懂得呵护、欣赏这蓬蓬勃勃的生命之绿,并努力使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那么教师的心灵也会因此而充实和纯净。  相似文献   

9.
班级管理是一项琐碎的工作,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做到耐心与细致,更需要教师倾注爱心.因为教师是与心灵打交道的人,作为灵魂的工程师,面对几十个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只有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激励,才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真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心灵之桥     
陈杰 《教育文汇》2006,(8):33-33
爱是需要表白的,人是需要相互鼓励和相互肯定的。师生间最真挚的莫过于情感的交融,只有心与心的接纳,才能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让孩子的心灵受到震撼,才有教育的效果与发展。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用更具艺术化的形式带给孩子身心的愉悦和由衷的赞赏。这个学期,我以小纸条的形式走进了我班孩子的心灵,惊喜地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言传,还需要意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职高学生因年龄和生活经历所限,对文中“意“的理解较为肤浅,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去适当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心灵与文本的情感触点,使之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互动,从而对语文兴趣渐浓。  相似文献   

12.
德育教育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声,以一颗理解宽容之心,真诚地帮助每一个孩子。走近学生的心灵,解读学生的心灵,以心灵感受心灵,让学生充满自信地生活,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孩子是天真的,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烦恼。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感在生成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这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别具特色的“情感教育课”,关注心灵的班级“晴雨表”,体贴入心的情感呵护,让孩子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发展着——  相似文献   

14.
卢勤 《母婴世界》2011,(6):20-21
孩子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他不光需要食物喂养,更需要心灵关心。母亲可以雇人来帮助照料孩子,帮助分担家务。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教管,母亲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不仅需要言传,还需要意会的,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和体悟.职高学生因年龄和生活经历所限,对文中"意"的理解较为肤浅,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去适当引导点拨,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心灵与文本的情感触点,使之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情感互动,从而对语文兴趣渐浓.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孩子是天真的,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烦恼.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的情感在生成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这既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教育追求的目标.上海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别具特色的"情感教育课",关注心灵的班级"晴雨表",体贴入心的情感呵护,让孩子在爱的雨露滋润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着,发展着--  相似文献   

17.
有一个关于学前教育的网页,它的首页写着这么一句话:“儿童的情感更需要沟通,儿童的心灵更需要呵护,倾听孩子的心语。”这句话给我很深的感触,特别是其所说的“倾听孩子的心语”。   在教育实际中,我们往往注重培养孩子学会倾听,让孩子倾听老师的所言,却忽视了自己去倾听孩子表达。其实,老师倾听孩子表达,对加强老师与幼儿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以及促进孩子的口语发展等,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限于篇幅,本文着重讨论其对幼儿口语发展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服务于交际目的的特殊符号。儿童获得语言后,就能用…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沟通"?沟通,也就是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碰撞.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要使孩子"亲其师,信其道",也要使家长"亲孩子之师,信孩子之师之道",成功地发挥家园教育的合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因此,教师也要注重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无论采取什么沟通方式,都需要:  相似文献   

19.
童彦 《早期教育》2005,(11):38-38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关爱,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亲子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不当的倾听不仅起不到沟通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对你和沟通行为本身感到失望,从此你也许再难以走进他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与青少年高级情感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纷繁复杂,青少年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对青少年需要加强人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高级情感——爱国主义、精神追求、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而古典诗词往往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高雅的情趣,因此,要让古典诗词走进青少年的生活,走进青少年的心灵,充实并完善他们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