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蕾 《档案时空》2007,(10):8-9
每当我提到"兰台"这个美丽的字眼时,不禁想:这个从汉代就出现,几经变迁延续下来的名词现在已演变成为档案馆的雅称,这是一种厚重的历史积淀,人们从那一卷卷发黄的故纸堆中读到的是一个国家的文明历程;读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的变迁,为此多少代兰台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今天我们这些档案人,继承了前人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要怎样做才能不辱没"兰台"的称谓,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所从事的档案事业熠熠生辉呢?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10日,北京城雪花飞扬,寒风刺骨。但此时西交民巷50号中国记协二楼会议休息室里,却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刚从人民大会堂全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颁奖大会返回的人们,还沉浸在喜悦气氛里。这时,一位中等个头,壮壮实实,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径直走到一位戴副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人面前。“你是杨登榜吧?”那头发花白的老人询问道。“对,请问你……”那中年人有些惊奇,用一种不地道的普通话答道。“我叫范长城,是范长江的弟弟,我们是四川老乡哟!”一阵惊喜涌上杨登榜心头,他赶忙改用四川话与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追求     
电视剧《小木屋》中的主人公、南京林学院副教授徐风翔曾七次到西藏考察高原森林生态,掌握了高原林区的许多宝贵资料。为了事业,为了理想,她毅然放弃内地优越的工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8日,人民大会堂。我国第8个记者节暨中国记协成立70周年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当我手捧着“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奖牌,激动的泪水瞬时滑落下来。  相似文献   

5.
刘学洙 《新闻窗》2012,(5):16-17
王保民同志身上,有几点在贵州新闻界颇具独特性,或堪称“唯一性”:  相似文献   

6.
1985年,刚从部队转业回来的任成宣同志被分配到检察院做档案工作.坚韧不拔、默默无闻的他用13年的心血和汗水,使检察院的档案工作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7.
初识王志敏,是在1990年夏。那次,她来本刊编辑部送一篇稿子,只说明她是山西电视台的,正在人民大学新闻系进修,趁暑假回来,“写了篇小稿,看是否能发表”。一身朴朴素素的装束,几句简简单单的介绍,给人留下朴实无华的印象。 当我编她写的那篇《采访中的提问艺术》论文时,心中不禁一亮:文中对采访对象细致的心理分析,对采访话题准确的设计把握,颇见作者功力。 第二次见面是今年8月份,她作为山西省的推荐者之一,到省记协报送“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参评材料。依旧是那样朴素端庄,但又提来一摞沉甸甸的材料。翻看她的参评材料,令人感到惊叹:14年  相似文献   

8.
刘洋  于航 《黑龙江档案》2014,(4):179-179
正有这样一份事业,用它淡雅扑鼻的墨香,揭示诞生年代的久远;用它褶皱发黄的页面,诉说岁月侵蚀的容颜;用它多样传承的载体,记录人类进步的演变;用它公正无私的庄严,绘制历史进程的画卷。库房中有文明的薪火相传,卷宗里有历史的沧海桑田,文书内有百姓的离合悲欢。我崇敬这份事业,因为它"对历史负责";我珍惜这份事业,因为它"为现实服务";我热爱这份事业,因为它"替未来着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淡泊名利,恪守信念,甘于清  相似文献   

9.
我是图书馆战线的普通一员,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奋斗了十个春秋。十年来,我做过外借、分编、阅览等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平平凡凡的,但我并不以平凡为借口来逃避社会赋予我的使命,推卸人生给予  相似文献   

10.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今年的《新闻传播》又改版了。展现给读者的是我们的心血,但我们的心是忐忑的:“画眉深浅入时无?”这次改版,基于如下的考虑:自从2002年初改版,至今已经五年,需要一个新装了。第二,理论性刊物,能不能有个轻松一点的面貌呢?有如下的想法:版面要轻松,内容要更深、更广、更厚重、更贴近、更可读。我们因此增设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图书馆在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现实层面之外,还要将图书馆的具体文献工作“进之于道”,积极参与理想人格、理想社会和理想生态的三重建构,形成了中国古代独特的图书馆学思想的理想景观.  相似文献   

12.
刘根社 《今传媒》2005,(5):49-51
本刊第三期刊发“流浪记”赵世龙的报道后.读的反响至为热烈.大家还想更多地了解他.比如他的成功秘决,他的新闻理念.他的力量源泉.等等。为了满足读的需求,我们请前的作和赵世龙进行了如下对话——  相似文献   

13.
12年间,采访路上,我遇到了数不清的人,其中,最让我牵挂并动情的,是那些处在极度困境中的人们。1998年夏天,九名打工妹在白沟打工时,因苯中毒而瘫痪。走近这九名打工妹,我极为震惊。17、18岁到22岁不等的花季少女,满怀着希望前往白沟打工,每天,干活没日没夜,给箱包刷胶,胶水的名称不知道,对健康有什么影响不知道,就知道刺鼻,强忍着刺鼻的气味在恶劣的、不通风的厂房里工作。最后,一个个身体没有了力气,走几步路就摔倒,竟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在打工妹的病床边,听到她们和父母悲痛欲绝的讲述,我的眼泪和着她们的哭诉一起长流。再到白沟政府…  相似文献   

14.
改扩版后,文化新闻中心承担了文化征程、双休娱乐和万千气象三个版块的任务,除为其他版面供稿外,目前每月我们负责编发组版的固定版面达到60个(含28个文化新闻、科教之光新闻版和32个版的专副刊)。在工作量翻番、而一线记者仅增加一名的情况下,全体同志戮力同心、三军用命,在创新中追求卓越,为本报改扩版的成功做出了一份贡献。文化报道一方面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一方面又衔接着现代大众文化消费;既要高扬主旋律,又要适合百姓的文化审美口味。如何创新出彩?半年来,我们的所思所悟可用以下4组关键词来概括:第一组关键词:"鲜活"与"深度"要做到"鲜活"就要放下身段,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可贵之处在于各具特色,出版工作并不例外。认识这一点,对三联书店说来尤其重要。如果丢掉特色,三联书店一年十二本刊物、五十种书,会在当今浩瀚的“书海”里淹没。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特色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6.
赵秀娟 《大观周刊》2012,(40):172-172
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陌生,人与人这间有着“母爱”、“友爱”、“情爱”等,还有一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师爱。这种爱在学生的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母爱,它并不是血缘关系,也不是亲情关系,而是教师的职业中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教师,就必需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应该像教育自己的孩子那样爱自己的学生,做到教生如己,爱生如子。否则就达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汪康年是维新时期著名改良派报刊活动家,一生办报近10种,其在办报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办报理念。在经历了诸多风雨之后,汪康年蜕变为文化保守主义者。他游走于政治家与实业家之间,时刻注意着两边的平衡。内部环境、外部刺激、社会变迁是汪康年人生定位改变之因。  相似文献   

18.
马俊骥 《青年记者》2016,(21):15-16
俗话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媒体人追求新闻真实的过程,有时就像猎手斗狐狸. 互联网自带虚假属性吗 2013年11月27日,一组图片新闻火了.新闻是“济南市民哄抢近千盆菊花,称拿回家可以泡脚”,图片中,大妈用轮椅搬运菊花,大叔甚至用上了小推车.配发的文字只有一句话:11月27日,济南解放阁近千盆菊花遭市民哄抢,现场一片狼藉.一名老人自己为抢花更将轮椅装点成“花车”;还有市民拔菊花回家,称可以泡脚. 这组图片27日下午出现在了网上,27日晚上,不少反应迅速的电视媒体在晚间新闻节目中就播发并评论.28日一早,众多媒体官方微博也转发了这组图片,其中不乏央媒.  相似文献   

19.
20.
理性在执著追求中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人对免费服务理念回归的执著追求,对范并思、蒋永福、张勇的免费服务思想和实践以及《图书馆》多途径、多方式的宣传、研究免费服务作了介绍。图书馆有偿服务是图书馆发展中的一股逆流,应记住这段历史并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