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数学的生活化新教材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它有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在教学中我们应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中,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在学习“对称”时,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都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再如“统计”的教学,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统计自己身边的事物,不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了现实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二、数学的情趣…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它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信息,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让生活经验演绎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是演算纸上的智力游戏,它就在我们身边,是有用的,有趣的,精彩的,妙趣横生的。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为基础,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把丰富多彩的数学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时,我们可借助同学们都熟悉的钟表、尺子、课桌椅、书本、饮料吸管、剪刀、水管等生活题材,启发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生活情景中自主地提出数学问题: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有几种角……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是学生熟悉的,他们会感到亲近,引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张小红 《广西教育》2013,(17):62-62,74
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一定要结合身边实际,特别是平面图形的学习。平面图形从生活中的物体抽象而来,但又与平时的认识不同。例如,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这一课,角的特征很简单,即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但学生  相似文献   

4.
角的认识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第四册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懂得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初步比较角的大小。2.发展性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3.情感性目标:通过让学生摸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良好的创造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现在,好多老师片面追求数学教学生活化,许多课不是从“购物”开始,就是以“逛商场”结束,以致学生离开了生活情境就无法想问题,离开手指头就算不出数来。思考一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吗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许多课例都是从生活出发,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  相似文献   

6.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下面举例谈谈角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现象、关系和规律的提炼与升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当成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新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我们要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枯燥的,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充满生命活力的.一、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的亲切数学总是给人以神秘难懂的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当然,数学语言本身也比较抽象,对于知识经验尚欠缺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的确不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那些经过抽象概括的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增进对数学的亲切感.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改变了教材中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例题中的“2.6元”和“3.4元”分别改成了“2元6角”“3元4角”,并出示主题情境图(课本中的挂图):“小明去文具商店准备买一枝圆珠笔和一本笔记本,一枝圆珠笔2元6角,一本笔记本3元4角.小明至少应该带多少元钱?”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算式:2元6角 3元4角,26 34,2.6 3.4.学...  相似文献   

8.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教学中,应以感知生活中的角作为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在趣味操作中认识图形中的角,然后立足生活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并通过巧引妙启,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角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7-70页《认识角》。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角,知道角是有大小的,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2.在认识角的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一、如何从生活经验中引入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教师直入主题,然后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牛角、羊角、鹿角、三角形的“角”……接着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角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然后,教师郑重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角,它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谁能说说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出示,质疑:“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呢?”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江苏省省编教材)。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知道角的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角。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抽象出角的图形1.谈话: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许多物体,它们面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以生活素材为基础,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有趣、有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消除对数学的畏惧感、神秘感,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平时常见的红领巾、扇子、纽扣、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电脑画面抽去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就藏在我们的周围,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  相似文献   

14.
数学和我们的实际生活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尤其是金融领域’处处体现着数学的身影。数学这一门学科, 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性,因此要想学好数学,作为学生必须要 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进而在学好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应用 数学思维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基于此,本文站在学生的角 度,着重探讨了数学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认识角"。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平面图形里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初步学会借助直尺画角。2.通过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活动,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形象思维。3.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的大小。学画角,能识记  相似文献   

17.
一、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有效的数学学习应在蕴含思维的数学活动中产生“.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使他们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教“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可先出示红领巾、三角板等,让学生看角、指角;再拿出圆形纸片,让学生折角、摸角;接着让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摆弄大小不等的角;然后通过图钉转换成点,两根硬纸条转换成用直尺画成的连接点的两条线,角的要素便跃然纸上;最后把角的描述性定义编成歌谣——一个角有个尖,一个顶点两条边,认真想仔细看,角的特征记心间.学生边舞边唱,主动投入,兴趣盎然.二、合作交流——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不同,在探究新知过程中各自的建构过程也各不相同,这种差异性建构正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小组讨论和组间交流正是开...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让数学"生活化",也让生活"数学化"。一、借用生活实际,引入数学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数学问题,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从而激发探求新知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先出示平时见到的红领巾、扇子、扣子、七巧板、书本等实物,然后通过让学生把这些实物放在纸上画一画,拿走实物,留下角、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19.
<正>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一、突出数学化——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角、三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