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龄居住环境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迈进了老龄国家的行列。本文从我国老龄居住环境现状入手,从老年住宅建设、社区服务开展和户外环境设计等方面探讨了老龄居住环境的营造和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2.
主要探索住宅建设在走向未来的过程中,居住空间和绿化系统共同组成的居住环境如何适应居住的心里要求。以大量试点小区经验和居住观点,展望一下如何创造人性化空间,使诗情、画意、舒适的环境最好地服务于每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住宅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党和国家对住宅建设的工作越来越重视。不仅将其作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关键措施,而且作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为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国家对住宅建设以及住户对住宅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新科技在住宅建设中广泛运用,这不仅要求我们搞好房屋的功能、质量与配套设施建设,而且要抓好住区环境与文化建设,全面提高住宅的功能质量水平。因此,住宅发展要与这新的时代背景相适应,才能把全面、持续、健康发展的住宅产业带入新世纪。 21世纪是注重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时代,住宅是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形态,居住建筑的本质和目的是给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住宅发展是物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居环境。居住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人类居住环境和住宅建设的发展。已成为设计师、开发商和广大居民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住宅空间质量和居住环境质量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居住者对居住生活环境质量的需求,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关注人的生活,关注环境,并对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涛  龚克 《高教研究》2005,21(1):49-5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需求和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住宅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的住宅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需求对住宅形式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要进行住宅设计,就必然要从分析人的居住需求入手,分析人的居住需求则需从人的居住心理出发。自古以来,人类心理对住宅设计就起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谈住宅建设     
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要素,住宅建设要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住宅居室的设计布置需要满足物质需要,同时要合乎精神要求。即舒适方便,温馨恬静,有个性。房改制度实施,贷款制度的实施,使更多的人扩大住房面积,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人类已经跨入了新的世纪,经济技术迅速发展,思想文化高度活跃,人类社会生产和居住生活也将引起极大的变化,为居住建筑与人居环境的建设创造全新的契机。本文从教育、邻里、环境、健康、购物等几个方面提出粗浅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数字大参考     
●根据建设部公布的最新统计资料,截至2000年年末,全国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4.8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为10.25平方米。住房建设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使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环境有了新的改善。据悉,“十五”末期,城镇人均住宅建设面积将达到23平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议以居住行为模式为切入点进行设计,注重公共空间的存在,关注居住者在公共空间的行为和心理空间的存在需求。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进行住宅建设,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增长,需要建设符合老人居住要求的住宅,我国老人住宅建设应着力做好选址、规划、设计、定价、融资、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住宅建设和消费中,以“人”为中心的原则主要体现在房型设计的人性化上.人们呼唤住宅的适应性设计.在我国,老龄化,核心家庭的日益增多,都将成为住宅消费中的居住文化发展问题.所以,如何体现房型设计中的人性化,就成为迫切需要解答与解决的未来住宅建设和消费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进行研究并加以拓展,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前,居住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对居住环境做进一步研究,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居住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本文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可操作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原则,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大方面构建了一个“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组成该体系的主要指标进行了说明,旨在从各指标的分析比较中,找出先进经验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指导小城镇居住环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客家传统民居的主要类型及其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家传统民居是集家、堡、祠于一体的天井式民居,其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围屋、土楼、围龙屋、天井式院落。追根溯源,客家传统民居的形成,是特殊群体在特定时空下的必然产物,其中承载着客家人独特的生存情感。  相似文献   

13.
武陵山苗族聚居区山岭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武陵山苗族的家居环境必须与亚热带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文章从村寨选址、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民居建筑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区苗族民居的生态智慧,对武陵山区苗族的生态意识进行了研究,希望为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宜居城市尤其是重庆作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处于西南地区的核心经济政治地位,建设宜居城市成为必须;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物质文化水平要求的提高,对于城市住区环境的品质要求也相应的会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创造出更加适宜人居住的住区环境也成为宜居城市建设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在环境和社会领域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住宅又是环境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生存空间能否满足当代人及后代人的需求,它的建设及使用是否会对自然产生影响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因此,探求可持续发展的住宅设计思想是十分必要的.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前提,从住宅和人、自然、社会的关系着手,探索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住宅设计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彝族原始宗教对生态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原始宗教信仰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反映出彝族“天人合一”、自然至上、尊重生命、人与自然物之间平等的生态文化观,对于构建彝族独特的自然、人文生态系统,美化彝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保护彝族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及传承彝族生态保护传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试论武陵山区苗族民居中的生态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陵山苗族聚居区山冷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盛,由此决定了武陵山苗族的家居环境必须与亚热带山区独特的生态环境相适应。从村寨选址、对自然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民居建筑工艺等方面,分析了武陵山苗族民居的生态智慧,对武陵山区苗族超前的生态精神进行了研究,为现代村镇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沉井施工受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施工环境的多样性、施工管理的复杂性等影响,具有非确定性的特征。本文结合江苏陈家港电厂循环水泵房大型沉井施工的实际情况,着重介绍施工方案的编制及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技术,以期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9.
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of the traditional village in Shanggantang, Hunan province, P. R. China, we analyzed ecological strategies in aspects of the whole human habitation environment and vernacular building human habitation environment. The ecological strategies included adapting to the local climate, reducing source consumption, utilizing local materials and so on. The research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of eco-folk house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数字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与公共利用矛盾突出、图书馆与出版社的良性互动不明显、合作共享不足等问题.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上要明确定位,彰显特色,优化配置;要构建新的采访模式,改进采访手段,积极开发网上信息资源;要推进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