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题目]100个和尚分吃100个馒头,大和尚1个人吃4个,小和尚4个人吃1个,正好把馒头吃完。那么,大和尚和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2.
顾东春 《红领巾》2009,(1):34-35
一巧妙分组 例1(《算法统宗》趣题)有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一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 常规解法是用假设法。假设100个和尚都是大和尚,那么共吃馒头3×100=300(个),这比实际100个馒头多出了200个,这是因为小和尚被当做大和尚的缘故。  相似文献   

3.
看《大家》     
《菩提》是杨文冰发表于“前沿”栏目的中篇。小说将对佛教中的“执著”与“放下”、“劫数”与“正果”的探讨放置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座清净被打破的寺庙。在日军战火的胁迫下,大和尚将深具慧根的小和尚——自己的儿子送还俗世逃生、延续香火,此为大和尚之“执著”。而小和尚放弃逃生,为救他人而死。后来日本兵强暴、杀戮了藏在寺庙中的妇女,  相似文献   

4.
“分组策略”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解题策略。针对题目特点合理分组,往往能化难为易,避繁趋简。现列举几例说明如下:【题1】100个和尚共吃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3个,小和尚每3人吃1个。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个?分析与解:百倍百馍问题。此题可把和尚作这样的分组:…………大和尚:小和尚:1个大和尚对应3个小和尚,即把1+3=4(个)和尚作为一组。100个和尚共有100÷(1+3)=25((组)。则大和尚有1×25=25(人),小和尚有3×25=75(人)。【题2】有位妇人在河边洗碗,过路人问她家中…  相似文献   

5.
数学也多情     
那年,我还在读小学4年级,一天,放学路上,伯父双手张开,不让我通过.问: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大和尚一个人分3个,小和尚3个人分一个,正好分完,这寺院里有多少个大和尚,多少个小和尚?我说算不出来,伯父不让我回家.  相似文献   

6.
最好的老师     
林周颖 《小火炬》2020,(12):34-34
瘦瘦的个儿,阳光的笑脸,走路时两脚生风,浑身上下透着活力,他就是我的数学老师——黄老师。他绝对是最好的老师。“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些和尚,大和尚给小和尚分馒头,一个小和尚两个,两个小和尚四个……”正当我们觉得故事老套时,黄老师停下来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循环小数。”黄老师总是能用特别的方式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体积时,他让某位女生站起来,指着她说:“我把她拉长了,体积会不会改变呢?”  相似文献   

7.
忘记道路     
“非典”过后,我读到一篇《路曲心直》的散文。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和思想深深吸引着我,感染着我。读罢掩卷,感悟颇多。唐朝时,在一座古老的寺院有一个小和尚和几个大和尚。他们天天诵经念佛,修身养性,晨钟暮鼓中,10年过去了。一天,老方丈让他们分别从寺前和寺后的小镇买盐和日用品。几个大和尚很晚才回来,小和尚却提前了许久。方丈不解,问大和尚:“你们去的小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为何这么晚回来?”几个大和尚面面相觑,说:“方丈,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晚了。10年了,每次都这样。方丈转身问小和尚:“你去的小镇距寺较远,还要翻山越岭…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两个著名的数学问题。一是“百僧”问题。题意是一百个和尚分一百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分得3个,而3个小和尚只能分到1个馒头,问有几个大和尚和几个小和尚?(见《算法统宗》)。二是“百鸡”问题。题意是用一百元买一百只鸡,公鸡5元1只,母鸡3元1只,小鸡1元3只,问各能买多少只鸡?(见《张邱建算经》)。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道古老的趣味题,100个和尚吃100个馍,大和尚吃3个馍,中和尚吃2个馍,两个小和尚吃1个馍,问有多少大、中、小和尚? 在小学阶段接触到这道题后,不少学生恐怕只能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地去推算,这样的计算量是相当大的.到了初中学了方程组后,有的  相似文献   

10.
小心眼     
有这样一则佛学故事。一大一小两个和尚来到河边准备过河,看见一个姑娘也正要过河,但河水很是湍急,姑娘显得十分犹豫。大和尚念了一声善哉善哉,便背着姑娘过了河,姑娘千恩万谢地走了。两个和尚赶了一段路,小和尚  相似文献   

11.
逆境之痛     
<正>星云法师幼时家境贫困,母亲忍痛把他送进扬州庙里。一段时间后,师父把星云带至南京,交给一名大和尚。师父刚走,大和尚即开始考问星云:"你为何来此地?"星云答:"我师父叫我来的。"大和尚将他一阵藤条鞭打,怒斥:"一个习佛的人没有自己的归心,师父叫你来,你就来吗?"接着大和尚又问:"你为何来此地?"星云想了一会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古代有着许多算题,这些算题不仅富于情趣,而且解法很多,如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就有一道“和尚吃馒头”的著名算题: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个馒头,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个,小和尚3人分一个,正好分完,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对本问题的解法甚多,我们通常见的最普通、最常规的方法当然是列出一个方程来求解,或者是用假设法,将100个和尚全看作是大和尚,或全看作是小和尚,然后求解,由于这样的解法过于一般,也不够巧妙,因此对开发智力也不利。今天我就…  相似文献   

13.
三个和尚     
北山寺住着两个和尚,他们天天到山下抬水喝。一日,有个小和尚云游到此,撵又撵不走,气得他俩摇头晃脑,叹息道:“唉,这厮窜来,该三个和尚没水喝了!”晚上,他们两个躺在床上,各自打着主意,睡到日上三竿也没有人喊起床。“喂,两位师兄起来洗脸吃饭吧!”小和尚来敲门  相似文献   

14.
直面阳光     
小和尚是个孤儿,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外出化缘的方丈遇到了,并带回了寺院。就这样,小和尚在寺院安家长大。小和尚很是羡慕方丈,因为方丈不但受人尊敬,更重要的是,方丈有着很深的禅意。而这些,都是其他僧人无法比拟的。小和尚希望能够跟在方丈后面学习禅理,可令他失望的是,方丈却只让他每天守着厨房,给寺庙里的僧人烧水煮饭。就这样,小和尚整整待了5年。5年后的小和尚已经不再是小和尚,而是一个少年僧人了。可是,除了煮饭的功夫,小和尚实在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其他的长进。就这样,在寺庙其他的僧人面前,小和尚一直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因为他的佛…  相似文献   

15.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某个寺里的老、大、小三个和尚正是这样。该挑水时,大和尚捋着白胡子说:“我修道多年,几天不喝水也不会有大碍,倒是你们啊……”大和尚说:“我已练了四五年挑水功了,也该把练功机会让给新来的小师弟了。”小和尚说:“多谢师兄的关顾,我年龄小,身子骨也比较单薄,难以从山下挑一担水上山来,还是把这练功的机会给师兄吧。”就这样,三个和尚互相推让,水缸干得见底了;又过了几天,个个都渴得喉咙冒烟,两个鼻孔出火,却还是硬撑着。  相似文献   

16.
“你越怕他,他越欺负你!”小和尚在河江岸边打猪草。村里一个富有子弟丁大田,神气活现地来到河滩,见小瑶和一个小男孩对棋,他一脚把棋子儿踢飞了。小瑶一把拽住他:“你坏!”丁大田打他一拳,用力一推,小瑶重重地倒在地上,“哇哇”地哭起来。小和尚放下镰刀,扶小瑶起来:“哭啥?”小瑶说:“大田打我……打我!”小和尚说:“你越怕他,他越欺负你!”丁大田转过身来,猛地打小和尚一拳:“你倒有种,看看老子的厉害!”小和尚和丁大田扭打起来。大田毕竟比他大三四岁,吃亏的自然是小和尚。他从地上爬起来,“嘘……”了一声,小黄狗一下窜到大田跟前,咬住他的衣服就撕,大田没命地向村里逃跑,孩子们都乐得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7.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缭绕,和尚们正在吃晚饭。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面前。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男人看看四周没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一边,小和尚和师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和尚说:师父,有人偷钱!师父说:我知道!小和尚说:我们去把他抓住……师父说:不用!小和尚急  相似文献   

18.
季羡林 《新读写》2010,(2):44-45
多么凑巧的事情,又是多么可喜的事情!唐大和尚鉴真回国探亲,我们在北京刚见过面;他回到日本不久,我们又来探望参拜他了。  相似文献   

19.
不满三岁的小孙子鑫博有个缺点--任性。凡事不乐意,小嘴儿就连连说"不",直到我们满足他的要求为止。 有一天,看到动画片里有个小和尚敲木鱼,他就模仿着拿筷子敲碗。从此,每到吃饭时必须拿筷子敲碗,否则就不吃饭。出于无奈,老伴儿依了他。于是,每到吃饭时,老伴儿就得在小孙子旁边敲碗伴奏--当、当、当,您说,这叫什么事啊!久之,我就和老伴儿商量,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把小孙子这个坏毛病  相似文献   

20.
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讲过一个禅宗里的故事:有一位禅师,每当被问及佛教的"道"如何解释时,他便竖起大拇指,一句话不说,只让人看他的大拇指。久之,服侍他的小和尚也学会了这样做。一天,禅师看到小和尚也这样做,就飞快地拿刀砍掉了小和尚的手指。小和尚哭着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