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大学德育工作面临着挑战,强调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成为德育主流,德育的实效取决于对教育对象的规范引导和深层的主体重构。通过分析主体性德育的发生领域,传导方式、内化机制,文化氛围的整合力量等方面,探讨主体性德育构建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目标取向、内容和途径四个角度比较了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指出主体性德育是保证德育评价有效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进而从德育评价目标、德育评价主体、德育评价内容以及德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索了传统德育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目标取向、内容和途径四个角度比较了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指出主体性德育是保证德育评价有效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进而从德育评价目标、德育评价主体、德育评价内容以及德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索了传统德育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4.
医德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德育理念。本文从对医学生进行主体性德育的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医德教育主体性的缺失问题,将医学生医德教育中的主体性培养分为三个时期,并从德育的视角探讨主体性德育模式,以期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大学的道德教育弱效的主要原因是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实施主体性德育是增强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而要实施主体性德育,需要首先构建科学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琪 《科教文汇》2012,(11):14-15
医德教育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性德育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新的德育理念。本文通过对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医学生主体性的新特点分析,从德育的视角探讨主体性德育发展的对策,以期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卢频 《知识窗》2014,(6):19-20
主体性德育观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是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必要前提。本文在分析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主体性德育观的基本内涵及特点,并对在高职院校确立主体性德育观的必要性、道德对人的影响、如何运用主体性德育观和开展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确立的基础、强调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三个方面分析了主体性德育与德育的主体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倪可 《科教文汇》2008,(14):31-31
本文主要从确立的基础、强调的重点和追求的目标三个方面分析了主体性德育与德育的主体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在生活中实施德育,促进德育生活化。小学德育生活化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校园育人的环境,重视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柯昌堂 《科教文汇》2009,(18):60-60
目前技工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开展,这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从事德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应面对现实、分析原因,找准切入点,在日常教学教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把德育知识转化内化为道德品德。另外主体性活动,也将有效地改变教师的角色,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主体性活动既具有时代特征又是适合技校德育现状的德育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技工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越来越难开展,这是一个不容小视的问题。从事德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应面对现实、分析原因,找准切入点,在日常教学教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主体地位,从而把德育知识转化内化为道德品德。另外主体性活动,也将有效地改变教师的角色,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主体性活动既具有时代特征又是适合技校德育现状的德育工作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李建 《科教文汇》2012,(24):19-20
本文从阐述当前高中德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更新德育理念,丰富德育手段;完善各项制度,调动学生主体性;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做好潜移默化;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四个方面谈了增强高中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增强高校德育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教育理念,妥善处理高校德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道德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活动,主客体这一对范畴是其过程中最基本的逻辑起点,正确处理二者关系能够从根本上找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办法。这就意味着在德育过程中,绝不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当成道德教育的前提,而是必须把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养成作为过程、作为目的来看,使之贯穿于德育活动过程的始终,只有从这一理念出发才能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它要求人的主体性能够进一步弘扬,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更具有自尊自信、自我控制、独立判断、自理自立等独立人格,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强烈的竞争意识,广泛的爱好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研究德育过程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德育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方式和途径的偏失及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方式和途径的偏失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重教师的主导性,轻学生的主体性;重理论知识,轻实践;重言教,轻身教;重显性教育,轻隐性教育.其原因受高校管理、教育和学习层面重智轻德、修养缺失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树立德育首位观、提升德育教师素质和能力、创新德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拓宽德育途径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主体性德育教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校的德育教育存在把德育目标当做德育教育的起点,忽视受教育者自身的实践活动,"严"、"爱"脱节,师生关系恶化等误区,导致德育功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水平。我们认为,依仗实践,合理发挥学生在德育实践中的主体性,不失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郑奇 《内江科技》2011,32(6):69-69
德育的核心在于内化,是一种教育者外在性的施加和受教育者被动性地接受的传统模式发展为把德育归于社会和人的内在性需要,彰显了内化在德育过程中的举足轻重。内化具有双重主体性,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以化观内,以化促内。同时,要逐渐完善德育的评价体系,让德育真正朝生活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德育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全社会尤其是德育教育工作者所长期关注。"德育为首,做人为本","德育是素质教育的中心"等等均见证了德育在教育工作者心目中的地位。而德育主体是德育实践的关键因素,其作用发挥的程度,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好坏。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的德育理论、如何充分发挥主体性问题就成为现实社会中高校、理论研究者工作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孙美玲 《科教文汇》2011,(21):23-24
人既是现实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然而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使用使得大学生的主体性面临弱化,甚至是丧失的危险,因此构筑大学生在网络境遇下的主体性成为网络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