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提出问题在电解质溶液的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是,pH相同的氨水与氢氧化钠溶液相互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如何变化?二、理论探究方法一:氨水是弱碱,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加入等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后,氨水被稀释,使它的电离程度增大,平衡向着电离的方向移动,则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增多,混合物碱性增强,所以pH增大。方法二:氨水中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中氢氧根离子的影响,使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弱,氨水的电离平衡向逆方向移动,氢氧根离子减少,则混合物  相似文献   

2.
例题 pH=8和pH=10的NaOH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求混合溶液的pH.  相似文献   

3.
将pH=8和pH=10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的c(H+)最接近于( ).  相似文献   

4.
布朗斯特酸碱质子理论中对酸和碱的定义分别是: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如HA(酸)≒H~++A~-(碱)中的HA和A~-就称为共轭酸碱对.由共轭酸碱对组成的混合溶液(如醋酸和醋酸钠,氨水和氯化铵等)中离子浓度的比较,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和难点.这类问题在以往教学中经常是给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学生往往限于死记硬背,而不能彻底理解.新课程的教材中引入了电离平衡常数,通过平衡常数进行定量计算,就可以明确讨论出由共轭酸碱对组成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5.
浓、稀溶液混合的问题是考查溶液浓度的一类重要题型,解决这类题型的关键是把握溶液混合过程中的变量与定量,并灵活运用物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OH离子浓度计算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时,应考虑水的离解,否则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7.
在电解质溶液的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两种稀溶液相互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如何变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OH-离子浓度计算两种强酸溶液等体积混合PH值时 ,应考虑水的离解 ,否则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9.
例1 用409/6的盐水300克和209/6的盐水100克配制成的溶液,其质量分数是多少?(注:此处“质量分数”原来习惯上称为“浓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用质子守恒法计算酸碱混合溶液pH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了在计算酸碱混合溶液PH的应用,对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根据质子守恒法书写质子条件式,结合物料平衡、酸碱平衡常数等进而计算出酸碱混合溶液pH,然后从相同型体的非共轭体系酸碱混合溶液和共轭酸碱溶液的pH计算来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所有的化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常会用到以下结论来作同溶质混合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比较: a.研究对象是氢氧化钠、硫酸、氯化钠等密度大于1g·mL^-1的溶液,质量分数越大溶液密度越大,同溶质的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等质量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2.
一、酸溶液与酸溶液的混合 实质两种或多种酸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实质上为氢离子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14.
苏教版教材中出现了2次铜氨纤维的制备,分别在必修2的P88页与选修5的P94页。教材中铜氨溶液配制过程如下:向烧杯中加入5%的硫酸铜溶液,再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静置片刻后,倒去上层清液。用浓氨水溶解得到的氢氧化铜沉淀,以获得浓度较高的铜氨溶液。笔者多次按照此步骤配制的铜氨溶液放入脱脂棉,搅拌,并放置24小时,也未见棉花溶解。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当一个反应体系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都能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此时就存在原反应体系中哪种物质优先反应的问题即竞争反应.那么如何判断反应的先后顺序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摸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混合酸碱溶液的酸碱度计算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王义虎 《考试周刊》2009,(19):227-228
本文主要阐述了不同浓度的溶液等体积或等质量混合后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一、pH的计算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1)强酸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H+)后计算pH.(2)强碱溶液:根据电离方程式计算出c(OH-)后,再由Kw计算出c(H+)后计算pH.注意:不作特殊说明时,一般认为温度为25℃.2.混合溶液pH的计算()对于两种混合溶液pH的计算,则要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计算: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相似文献   

20.
我们如果设某种溶质的浓溶液的质量为m1,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1%,稀溶液的质量为m2,其溶质质量分数为a2%,将它们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设为a%,那么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可得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