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冲动,也是个体生命的一种自我选择。《诗经》是中国爱情文学的源头,陕北民歌也是以歌唱爱情而著称的,二者在主题趋向上存在着共性美——尊重爱情、崇尚自由的生命美。由于二者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背景,所以体现的美感是不同的。《诗经》体现的是优美,而陕北民歌更多体现了一种悲壮美。  相似文献   

3.
运用材料解析等方法,讨论了史学界众说纷纭的义和团运动开始的时间与地点问题。认为平原起义是义和团运动的开端。理由是:1,平原起义是义和拳改称义和团后,最先爆发的也是最大的武装起义;2.山东巡抚毓贤对平原起义的绥靖处理和对义和团的扶持,直接导致平原起义后义和团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3.平原起义高举“兴清灭洋”旗帜,使单纯的反洋教斗争转变为“兴清灭洋”或“助清灭洋”、“扶清灭洋”、“顺清灭洋”、“保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4.从以朱红灯为首的鲁西北义和团的组织形式和信仰上看,也应视平原起义为义和团运动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的爱情婚姻悲剧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女主人公刘兰芝的人格魅力与价值观和行为折射着一种现代思想,即呼唤人性与自尊.中国的古典文学中缺少严格意义上的悲剧.该作者在这个悲剧故事的最后,加上了一个浪漫和理想化的结尾,象征着爱情的不朽,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生活的孜孜追求.  相似文献   

5.
山西民歌根植于黄土高原,凝结着几千年厚重的华夏文明和黄土文化底蕴,生动地反映了山西这块土地上的民情、民生、民俗,是黄河乡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甘肃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类型和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艺术风格、论述了甘肃各族人民特有的情趣、风貌以及他们的艺术创造力、论述了甘肃民歌在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中的文化作用和占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陈典松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詹天佑》的民歌运用技巧入手,对该书运用的十首中外民歌引用的环境、效果等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认为《詹天佑》一书中的民歌有跨地域性、跨文化性,在文学创作中有其创新之处,是值得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应该极力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再创造活动,提倡学生质疑,让学生自信地想和说,为学生营造自由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  相似文献   

9.
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受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的影响,从体裁内容、表现形式、风格色彩等都有自身独特性,我国民歌尤以它不同的地方特色而丰富多彩。它用最古老最朴实的旋律,丰富着人们的生活,表达着他们的思想和意志,哺育着历代文艺家,是我国民间音乐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10.
濮族是史学界争论最多的民族,"裸濮"因带有"濮"字,其族属也一直争论不息,一直列入佤崩语支先民之列。其实"濮"与"羌"同源,同是东夷民族的后裔。"裸濮"应是"羌濮"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佤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长期落后封闭的社会环境,使得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不受外界太多冲击的情况下,得以保留相对完整的原始形态。文章主要介绍的是保存得相对完整的沧源佤族原生态民歌。  相似文献   

12.
王洛宾,一个家喻户晓的作曲家,用乐谱写作传奇故事,用歌曲绘就人生旅程,王洛宾的歌曲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升华为各民族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浅显高雅,意切情真,久唱不衰。在62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上千首民歌,其中新疆民歌多达700首,被誉为"西部歌王"。王洛宾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事业。本文将会通过四个部分对王洛宾的艺术人生、音乐足迹、其部分新疆民歌的创作背景、创作历程以及其音乐贡献进行简要的概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务院已下发了要求抢救、保护、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门文件。民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六盘水搜集记录的各民族民歌的文化内涵作了一定层面的阐述,揭开六盘水民族音乐画卷的一角。  相似文献   

14.
《常用文言虚词词典》(陕西师范大学《古汉语虚词用法词典》编写组编,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词典》)在“其”字条的助词类第二义项“用在句中,使语句和谐匀称。可不译出”下,列有《左传·僖公十五年》“以德为怨,秦不其然”一例,译为“把恩德当做怨仇,秦国必不肯这样(做)的”。我以为不妥。“秦不其然”的“其”字,用在否定副词“不”后、动词谓语“然”前,并不是助词。它在句中的作用不是“使语句和谐匀称”,而是与用在否定副词“不”前的“其”字一样,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揣测、估计。它不是“可不译出”,而是可译为“大概”、  相似文献   

15.
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都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之一,而后者对前者显然有着吸收、借鉴、提炼和创新的作用。本文在对比汉乐府中的民歌与文人五言诗代表作的基础上,再次阐述了民间文学是一座宝库,文学只有深入生活才能丰富与发展;而从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也可以使得文学丰富与发展;同样,民间文学的丰富与发展,也有待于文人的提炼加工。  相似文献   

16.
六盘水民歌中的比兴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水民歌中的比兴艺术丰富多彩,在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极为广泛。比兴或触景生情借物寓事;或用神奇的想象予以夸张对比;或巧妙安排比兴句子之间相互结构和意象构成展示铺陈;或根据歌中主题营造某种特有环境及意境予以表现等。均能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自然生动的形象、精巧多变的形式来描绘出各种亲切感人的画面,用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形成了其鲜明的比兴艺术特征,丰富了六盘水民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简述安徽省九华民歌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基础上,分析了九华民歌对外译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着重从精选译介内容、明确译介主体、活用翻译手段、优化对外传播四个方面探究了九华民歌对外译介策略,以期提升九华民歌译介效果,促进其国际传播,推动我国优秀地方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民俗生活是歌手的生存环境。晋北独特的民俗生活成为歌手滋生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直接影响了晋北民歌的内容构成。晋北民歌所表述的情感和思想以民俗生活为载体,得以形象化和生活化,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地域性,并且获得了意义张力。  相似文献   

19.
六盘水市是贵州彝族的主要聚居地,两千多年来,彝族民歌伴随着彝族先民的生息繁衍而发祥。彝族民歌是彝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彝族社会生活的"镜子"和"百科全书",有高层次的艺术性。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价值,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彝族文化传承平台的价值和审美功能发挥社会作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彝族有五百多万人口,散居云、贵、川、桂等省(区),属古氐羌系。有自己的语言和古老文字。但彝族由于分布较广,加之历史渊源、方言土语,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地域性音乐风格的明显相异状况。贵州彝族在分布上也是属于大分散、小聚居。威宁、赫章一带比较集中,在音乐风格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些地方的民歌由于调式的双重性,调式交替以及各种类型的转调等特征,而形成了这一地带彝族音乐的特点。本文只就威宁、赫章等地的彝族民歌调式特征作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