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盖蒂作为伟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木管五重奏》是利盖蒂所创作一部室内乐曲作品,分别是在1953年和1968年前后创作了同一题材的木管五重奏作品,前期的作品代表了利盖蒂转型和探索的特点,后期的作品则反映了利盖蒂大胆的创新以及音乐技巧的娴熟。本文将围绕后期的《十首木管五重奏》进行分析,对乐曲结构等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2.
里盖蒂是当代匈牙利作曲家。前期他注重音块与音色的变化,尝试用微分音来使音高层次变化和色彩的明暗更精细。八十年代起创作风格开始回归调性音乐领域。在九十年代的创作中,将节奏的因素发展成复杂的复调节奏技术(即"复合律动"),创作了可以称为20世纪钢琴作品经典的三册《钢琴练习曲》集。本文将对第一卷中的压轴之作,被里盖蒂看作是一首"tempo fugue"的"华沙之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他作品中的复杂的复调节奏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盖蒂是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主要应用纯铜乐器进行创作,作品中带有鲜明的匈牙利音乐特色,利盖蒂创作的《音乐探索》,是现代影响较为深远的音乐层次杰出作品。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就是《音乐探索》中的钢琴演奏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利盖蒂的《第二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68年,该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作曲家将"音色—音响"提升为核心的结构元素,通过对"音色—音响"的精心设计与合理布局以促成全曲结构的有机发展,这种技术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根据倪密·盖茨在盖蒂中心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上的讲话写成的。盖蒂中心成功举办的"敦煌莫高窟"展览和专题研讨会再次证明"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些活动是大家经过几年合作的成果。2016年对敦煌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盖蒂中心的展览将敦煌的宝藏带给了美国的广大观众。数字化技术把高质量的敦煌史料带给全球用户。敦煌基金会将继续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培养新一代的跨文化、跨学科的敦煌学者。  相似文献   

6.
里盖蒂在《魔鬼的阶梯》一曲的节奏中,选择以2或3个八分音符为组合的两个节奏模式作为核心材料,并由这两个节奏模式控制着音乐节奏的陈述及发展过程,甚至影响了结构的形成,因此可以在讨论这两个节奏模式在乐曲中的运用情况及其机构功能的基础上,分析《魔鬼的阶梯》的独特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王丹  闻艺 《学前教育》2010,(4):46-47
儿童对节奏的把握直接影响到音乐能力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语言节奏在培养幼儿节奏感以及音乐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德国的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最早提出将单独的语言节奏作为训练儿童节奏感的手段之一。另外,根据蒙台梭利的敏感期理论,  相似文献   

8.
德籍匈牙利作曲家乔治·利盖蒂(Gy?rgy Ligeti,1923-2006),是20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其独树一帜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术对西方乃至全世界的现代音乐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利盖蒂创作于1971年的管弦乐曲《旋律》中,作曲家将传统意义上的"旋律"置于宏大的微复调织体之中,无论在视觉(乐谱)还是听觉(音响)上,都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音乐体验,从而赋予这一传统的音乐素材以新的表现和意义。本文即以此曲为解读对象,"赏"与"析"相结合,既有感性的处于音乐欣赏层面的品评,也融合了理性的属于作曲技术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利盖蒂作于1953年的《六首木管五重奏小品》是根据作曲家本人的作品钢琴套曲《音乐探索》中的第3、5、7、8、9、10首改编而成[1]。木管版的第一首材料简洁,结构清晰,音乐生动流畅,同时还运用了一些不同于原作的处理手法,产生了新的音乐趣味。  相似文献   

10.
《汉堡协奏曲》它是著名匈牙利作曲家创作的,这首曲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自然音圆号利用在四支助奏圆号中和度奏圆号中。由于在自然音圆号演奏的基本上都是泛音列,它与运用平均律为主的乐队之间还存在着音高方面的矛盾。而利盖蒂在曲中将该矛盾的冲突、交织以及共存作为在音乐乐曲中最基础的结构逻辑基础,并合理运用材料、织体以及音高等手法或整合统一矛盾或突出分离矛盾,从而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保罗·盖蒂是美国的一位石油开发商,他曾经买下一片土地,在这块地里蕴含大量的石油,可惜这片土地正好处在一片森林里。很多石油公司嫌这块地面积不大,道路不易铺设而放弃了它。保罗·盖蒂和他的下属到现场看了这块地,却发现这里是可以采出石油的。但保罗·盖蒂经过分析,认为这块地没有太大的开发前途,因为他的面积比一间房子还小,并且只有一条4尺宽的小路通到这里。这么窄的路一般的开采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保罗·盖蒂准备放弃此地,员工们当时都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但是保罗·盖蒂还是有些舍不得这块地,最后决定让员工们讨论一下,各抒…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综述2016年5月19日至21日在美国盖蒂中心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举办的"敦煌莫高窟专题研讨会"。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以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近30年来的合作为基础,以"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大展为契机,主旨是向樊锦诗女士一生为莫高窟的奉献致敬。大会上来自盖蒂保护研究所、加州大学、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德国海德堡大学、北京大学和敦煌研究院等世界知名学术机构与高等学府的22位专家学者作了大会报告。围绕敦煌莫高窟的艺术、历史、文献、宗教、保护管理及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联系交流等方面,演讲者们表达和阐释了在敦煌学各个领域的最新学术见解与发现,着力体现了莫高窟及其藏经洞出土文献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意义。研讨会通过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促成了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展示和升华,对于敦煌学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里盖蒂<三首婚礼舞曲>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探讨了里盖蒂早期音乐创作的和声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船山诗学将诗歌视为以乐章美为核心的审美整体。这一乐章美效果是通过多层次的节奏运动来实现的,主要表现为诗歌的意义节奏、语体节奏和情感节奏三层。具体来说,在船山诗论中,诗歌的整体音乐性被视为一种基本的诗歌特质,可看作一种本体,三种节奏作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表征,可视为具体的"用"。在这个"一体三用"的关系中,作为诗歌之"体"的音乐性对各种节奏有统摄作用,作为具体之"用"的不同节奏则对诗歌的音乐性有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儒家传统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来看,孔子、孟子、荀子义利观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而且只有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才有可能对人们进行教导,即"利"是"义"的前提.同时,人的物欲是无止境的,不能任其发展,当保障了基本的生活条件时,人们就应该追求更高的价值取向--"义",使"利"符合礼义的规范.应在"义"的准则下追求合理的"利",并且使"义"成为追求"利"的最终目的,以达到社会的和谐.那些认为先秦儒家义利现将"义"和"利"对立起来,甚至强调"禁欲主义"的看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6.
课型:歌唱课年级:三年级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恰利利恰利》及进行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教材选自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开心里个来》)。教材分析:歌曲《恰利利恰利》共5句,前四句以"X XX XX XX X"节奏型贯穿全曲,第五乐句是以轮唱形式的合唱,第一声部先唱,第二声部是第一声部节奏的浓缩与模仿,好似回声的效果,表现了印尼农家人愉快耕种的场景。  相似文献   

17.
学校生活是一段生命的旅程,教育则是一场深入生命的探险.那些对生命充满好奇的探险者,如蒙台梭利、怀特海、维果茨基,分剐在不同的领域中发现了学校旅程中最重要的秘密:生命是有节奏的,睿智的教育期待着与生命节奏的和鸣共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的教学方法进行了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BASE方案>中的"机械性训练"、"半机械性训练"和"自由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安排比较合理,今后在教学中还应加大"半机械性训练"和"自由训练"的比重,同时采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新课改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大多中学英语教师主要关注的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范式的研究和创新,对贯穿整个英语课堂的教学节奏重视不够。教学节奏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准确调控英语课堂教学节奏,既要以教师"教"的节奏为主导,又要以学生"学"的节奏为基点,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演绎精彩英语课堂。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共同举办的“丝绸之路古遗址———第二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 ,于 2 0 0 4年 6月 2 8日至 7月 3日在敦煌莫高窟隆重举行。今年正值敦煌研究院成立 60周年 ,总结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十多年合作中在石窟保护方面所取得的多项重要成果 ,是本次会议目的之一。会议得到国家文物局及甘肃省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甘肃省副省长李鹰、盖蒂基金会副总裁潘美拉·强森、盖蒂保护研究所所长蒂姆·伟伦等出席了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