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人》是夏遇南教授编著的了解日本人的一部专著。该文对《日本人》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都柏林人》的第一个故事,《姐妹》包含了瘫痪、腐败、死亡这三个后来在全书中不断重现的主题。正是这些主题把这15个短篇故事贯穿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就是《都柏林人》的一篇导言。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有不少诗人写过咏五人墓的诗,仅笔者见到的就有以下12首:明林云凤五律《五人墓》、清陆次云五绝《五人墓》、清桑调元五律《五人墓》、清张进五律《五人墓》、清孔传铎五律《半塘吊五人墓》、清蒋士铨七绝《五人墓》、清彭定求七律《五人墓》、清林明伦七古《吊五人墓》、清杨素蕴五古《过虎丘奠五人墓作》、清邵长蘅七古《五人墓行》、清舒位《虎丘竹枝词》、清陈维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写人文学的光辉典范。文章认为《史记》的写人艺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采用了纪传体,为写人开创了有效的艺术形式,二是采用互现法与聚焦法,为写人解决了历史真实与性格凸显的矛盾,三是娴熟运用各种技法,为写人提供了艺术的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5.
《史记》作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为我们塑造了众多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以《鸿门宴》为例,浅析《史记》在写人方面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桑下饿人故事见于《史记·晋世家》,《左传》《公羊传》《吕氏春秋》《说苑》以及汉画像中亦有记载.但是在这些典籍中故事文本的情节、内容有一定差异,桑下饿人的姓名、身份也模糊不清.笔者认为,《史记》中这则故事的撰写依据了《左传》等早期史料,但司马迁误解了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同时对故事的改写也有不合常理之处.本文试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材料来证明.  相似文献   

7.
人殉是古代社会特有的丧葬文化,其产生和原始人民的鬼神信仰观、社会生产力、私有制的发展密切相关。《左传》中有不少关于人殉的记录,透视《左传》,探寻文本中"人殉"特点,不难发现春秋时期传统的用人殉葬已然受到人民的批判,殉葬习俗正逐步衰落,人殉成为社会问题,人的价值和人主体性的觉醒越发明显,在此基础上,诞生了个人与社会的新关系。  相似文献   

8.
张勇 《成都师专学报》2001,20(3):45-49,113
本文就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三部曲的环境描写问题作了探索,认为李士力人三部曲在环境描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烈的时代性,浓郁的地方性,空间的细致、真实和准确性,地理环境的相对独立性,描写手法的开放性等。  相似文献   

9.
V.S奈保尔是当代后殖民文学的重要作家。《孤独的人》是其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自由国度》中的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叙述展示了印度移民以及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的生存状况,同时也反映了前殖民地人民与西方文化的格格不入,孤独的心境和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课《启蒙运动》第31页说:“《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作者通过一位在法国旅游的波斯贵族同朋友的通信.评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97页则说:“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  相似文献   

11.
论李劼人创作的巴蜀文化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劼人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和极为清醒的对乡土文化的皈依态势。他的代表作《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对蜀中风情、乡土景貌和民俗特征的精细描摹。作品中的人物性恰、生活语言、服饰起居,无不带有蜀地特征,成为一部近代的巴蜀风俗史。  相似文献   

12.
清代杨方晃所编《磁人诗》旨在保存自唐至清磁州籍人士之诗,是一部重要的地方诗歌总集。清代《皇朝文献通考》、《皇朝通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均著录此书,《国朝畿辅诗传》引用《磁人诗》多达二十余处。民国《雪桥诗话续集》亦提及此书。《磁人诗》之文献价值与广泛流传于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今人著述多对其语焉不详,《中国古籍总目》失收是集。上海图书馆所藏清雍正原刊本《磁人诗》,弥足珍贵。此书在保存地方文献上有其独特价值及意义,尤其可补《全唐诗》、《全宋诗》、《全金诗》等全集对某些诗歌的失收。  相似文献   

13.
《史记》、《汉书》都是以写人为中心的传记文学作品,二书写人的总方法就是以事写人。就此而言,《史记》、《汉书)中典型篇章,不相上下,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亚》中日本人形象做一整理,以期完整对该小说人物群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15.
车玉茜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24
在《亚细亚的孤儿》中生活着一组神态各异的日本人群像,他们或可爱,或可恶;他们也有喜怒哀乐,也有惆怅失意,而以往对《亚细亚的孤儿》人物形象的分析却集中于中国不同知识分子或胡氏家族代表人物的典型分析,本文试图以日本人为焦点,对《亚》中日本人形象做一整理,以期完整对该小说人物群的形象分析。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和名的革命烈士。他在生命最后时刻留下的颇多争议的《多余的话》,显示了他的多余人气质。在瞿秋白的《多余的话》及其一些杂记随感中,他作为抒情主人公,和多余人形象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性魅力,从而获得社会史思想史以外的学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无名氏前期最重要的作品《荒漠里的人》,不仅是其小说园圃中一枝早绽的奇葩,也是连接其早期“习作”和后期《无名书》写作的一座桥梁。这部长篇湮没70年无人问津,以致许多问题成为了无名氏作品研究中的“谜团”。本文立足于既有的材料和事实,对《荒漠里的人》在作者构想中的百万言长卷《亚细亚的狂人》中的位置、意义和最终完成情况,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查证,并甄别了作者1980年代中期以后的一些“追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考察辨析了它与作者后来的巨制《无名书》的因果关系和作者放弃《亚细亚的狂人》改写《无名书》的因由。  相似文献   

18.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10,(7):75-78,165-167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  相似文献   

19.
埃米瑞·巴拉卡和爱德华·阿尔比同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巴拉卡擅长写作美国黑人革命戏剧,反映黑人受压迫的处境,以激发黑人为争取种族平等而武装反抗白人的热情;阿尔比擅长创作荒诞派剧作,其作品着力表现美国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绝以及中产阶级的盲目乐观、精神空虚。独幕剧《荷兰人》和荒诞剧《动物园的故事》分别是二人的代表作,两部作品在剧情结构、叙事主题、写作技巧等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本研究从多个角度对两部作品进行相似性解读。  相似文献   

20.
杨密 《中国教师》2014,(Z1):193
<正>一、《孔雀东南飞》的发展背景《孔雀东南飞》的相关知识背景。最早,在《玉台新咏》,当时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诗前,有一个序文的描写:"在汉末建安中,在庐江府,有个小吏叫焦仲卿,他的妻子叫刘氏,他的妻子被仲卿的母亲所遣,她发誓不再改嫁。在其家的逼迫下,投河而死。当仲卿听说后,也上调而死。当时地人因此很伤心,写了这首诗来祈祷。"这是序文的全部。在《孔雀东南飞》这首诗,在我国古代是最早的、长篇、叙事诗,这是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