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琵琶舞台表演是一种多元艺术.不能靠单一的知识灌输完成,它需要琵琶演奏者的综合音乐素质和演奏技术.而这主要体现在琵琶演奏者的舞台演奏风格、表演水平以及自身的风采方面。琵琶舞台表演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演奏者精力、舞台等外界环境、对演奏内容理解程度、演奏者的演奏技术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现琵琶舞台表演能力和水平呢?  相似文献   

3.
每种乐器在演奏美学方面既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琵琶就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对演奏美学的要求与其它乐器也有所区别。琵琶是我国特有的民间乐器,它的演奏几乎不借助于非音乐手段,主要依靠演员自身的二度创作来完成演出。演奏琵琶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点与线、线与点的关系;控制余音以表现琵琶的“韵”;形神兼备的体现音乐内涵。  相似文献   

4.
琵琶是中国传统的弹拨乐器,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经久不衰,绽放着璀璨的光彩,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现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恰当把握演奏中的美学要求对音乐艺术而言变得尤为重要,琵琶演奏者须对演奏的美学要求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并在演奏中有所体现,才可促进演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满足琵琶艺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试论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演奏是演奏者自我文化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全面体现;是演奏者演奏技术、技法、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演奏者的表演与曲目的内涵不相符;演奏者没有内在的、自我感悟的东西,而仅限于老师教出来的外部表现,这与琵琶这一古老民族乐器所要表达的音乐效果是完全背离的。  相似文献   

6.
琵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音乐事业多元化繁荣做出重大贡献。琵琶演奏是我国传统剧目中优秀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由于其器乐种类与演奏方式的特殊性被划归为弹拨类乐器,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琵琶教学实践中,传统琵琶教学注重奏法,忽略了表演的重要性。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曲目的演奏质量,从而对教学效果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从教学法角度,在琵琶演奏艺术中注重奏法的同时要加强表演的成分,做到演和奏的二者统一。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艺术,且该艺术是通过声音传播。因此,要想成为一名好的琵琶音乐演奏者,不仅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音乐艺术有一定的悟性与大脑对声音的想象能力。这种对声音的想象力是听者对琵琶音色、音质最直观的感受,展现着欣赏者对音乐的理解。完美的音色需靠演奏者所掌握的演奏技巧来实现。因此,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手指之间的关系,做到全身部分的统一协调,才能将演奏技术发挥到极致。自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应不断及提升自身的演奏技能水平,以提升自身的音乐艺术感悟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运用好琵琶乐器这门独特的语言,描绘出富有诗意,充满戏剧性的各类场景,充分体现琵琶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琵琶艺术实践的核心是创作与欣赏的实现。而演奏者的演奏是核心的支撑点,它搭起了音乐作品与观众欣赏的桥梁。因此,演奏者作为审美对象的创造者,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演奏技术,丰富的演奏经验,更需要掌握琵琶演奏再创造的美学原则。本文重点谈谈琵琶表演艺术中的几个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9.
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的总体高度进行研究的,它所体现出的是钢琴演奏者音乐文化素养的程度,钢琴演奏者的文化美学素养对钢琴表演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音乐美学文化素养是钢琴演奏者提高自身演奏的至尊法宝。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崇明派琵琶曲“瀛州古调”起源、《瀛洲古调》琵琶谱的形成及《瀛洲古调》各版本曲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瀛洲古调》琵琶谱的传承与发展的轨迹,进而揭示崇明派琵琶各传人在对《瀛洲古调》继承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独特演奏风格与特点。崇明派琵琶音乐美学观点已成为当今琵琶文曲演奏的基本审美理念,说明了崇明派琵琶的各传人以及当代琵琶演奏家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和发展了瀛洲古调。这不仅仅是崇明派琵琶的进步,同时也是对琵琶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确处理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的关系,是小提琴演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音乐表演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更是促进小提琴演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音乐表演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成为连接音乐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首先对音乐表演的本质与作用作简要阐释,接着探讨表演作为中介环节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负功能,包括表演者的演奏风格、工艺技术、演奏技法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音乐表演美学研究,包括音乐表演美学理论、音乐表演技术、音乐表演美学文献、音乐表演美学学科建设等都取得一定进展。同时,也存在着对音乐表演美学的理解和认识尚处较低层次等方面的不足。基于音乐表演美学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双重任务,我国音乐表演美学必须重视音乐分析,实证研究,借用新的观念和方法,注意传统音乐的挖掘与整理,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越剧作为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艺术风格优美抒情、细腻委婉。与此同时琵琶作为弹拨乐器的代表,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使得琵琶具备了音域宽广、音色圆润、演奏技巧丰富等特征。因与越剧的音乐风格、表演特色浑然一体,从而在地位上代替了大三弦与斗子,与鼓板、越胡一起成为了越剧的"三大件"。本文以越剧三大件中的琵琶为主体,首先简单介绍了越剧与琵琶的演变历史,然后介绍了琵琶演奏在越剧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分析了越剧中琵琶在音色、音量与音区上的演奏技巧,以期能够帮助观众对琵琶有所了解的同时,帮助琵琶演奏者提高演奏技术,发挥琵琶在越剧音乐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喜 《时代教育》2007,(8Z):3-3,31
在琵琶的训练过程中,琵琶的技能技巧性训练对琵琶的学习和演奏有着重大意义。琵琶的技能技巧性训练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者的演奏水平。本文通过对琵琶左、右手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试图来提高学习者弹奏琵琶的技术水平和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刘德海琵琶演奏和创作审美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从他对琵琶技术继承与发展、技术与艺术、文化与艺术的认识方面表述美学思想,分析了他的琵琶艺术是曲学、哲学、美学相互渗润、融为一体的结晶,他的琵琶艺术的美学品格就是意随曲动、人琴合一、委婉流畅、浑然天成,他的作品和演奏形式具备了"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四个特征,满足了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琵琶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赋予了其深厚的音乐内涵。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十分强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渲染整体的演奏氛围,将观众带入到一种独特的演奏情境之中,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具体点来说,琵琶演奏的音乐表现力主要体现在演奏者的情感、技巧和琵琶演奏设备方面。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民乐之王"的琵琶,长期以来形成了以多重影响因素评判演奏成效的既定程式,直接导致了琵琶演奏主体功能的缺失。因此,有必要从琵琶演奏的主体独立性、主体能动性、主体创造性等层面,为其澄清谬误并正本清源。继而需要彰显琵琶艺术的实践特性,从琵琶演奏的技术路径上着力探讨展示琵琶艺术风格、加强琵琶演奏基础训练、提升琵琶演奏者音乐素养的方式方法,为确立琵琶演奏主体功能提供保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中,琵琶是非常重要的弹弦乐器,其演奏手法多样,表现力也是非常显著的。琵琶演奏技法主要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琵琶的演奏技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琵琶的演奏效果。在教师进行琵琶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琵琶演奏技法的传承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琵琶的特点,掌握琵琶的演奏方法,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将琵琶的演奏技法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