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要从音乐形态学的视角,阐述比较了湖北黄梅采茶戏、安徽黄梅戏、江西武宁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和南昌采茶戏等剧种的腔名及音乐特征,揭示出黄梅采茶戏与其它话剧种之间的密切的渊源关系,得出了黄梅采茶戏是黄梅戏、武宁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和南昌采茶戏等剧种的重要的或最主要的源头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主要从音乐形态学的视角,阐述比较了湖北黄梅采茶戏、安徽黄梅戏、江西武宁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和南昌采荣戏等剧种的腔名及音乐特征.揭示出黄梅采茶戏与其它诸剧种之间的密切的渊源关系,得出了黄梅采茶戏是黄梅戏、武宁采茶戏、赣东北采茶戏和南昌采茶戏等剧种的重要的或最主要的源头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4.
袁河采茶戏作为扎根于赣西地区的一个剧种,其发展阶段经历了由“单台戏”到“双台戏”、再到“耍戏”和“本戏”,逐渐成熟,在宜春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袁河采茶戏有一定的价值意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剧种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遇到观众群体后继无力、主创人员青黄不接、推广传播程度不高、缺乏剧种间的交流等困境,还需从寻求政策扶持帮助、扩大受众促进传承、对接高校联合培养方面寻求思路。  相似文献   

5.
江苏南通民间音乐是历经数百年保留下来的本土文化,具有独特的江风海韵、多样的审美形式和宝贵的文化价值,目前已经有多项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前期是进行音乐启蒙不可错过的最佳时期,本文据此提出了在学前教育中传承南通民间音乐的思路,并分别强调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幼儿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大众音乐文化可以代表着一个时期大众对音乐的接受,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着对大众音乐文化重视程度低、挖掘不到位的情况,对于当前音乐教学产生着不利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大众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展开讨论,探究如何利用大众音乐文化,调动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全面推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已进行多年,目前仍存在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如理论准备不充分、职能错位等。贵州布依族器乐合奏乐种小打音乐,是贵州省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切入,对布依族的民间器乐品种小打音乐的现状进行研究,以求探究布依族小打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赣南采茶戏是客家人的文化产物,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世界、性格特征,展现了赣南客家的社会历史、风土人情,是客家人民间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教育,应大力弘扬和传承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采茶文化、客家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许多研究针对于满族音乐在高校应用;如何保护、传承、融合与创新;与不同民族或其他艺术类型融合交流;以及满族聚居地的音乐总述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经过梳理和分析笔者认为我国满族音乐相关研究应着重强调在学校的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切实的落实保护与传承满族音乐使它迸发出现显得活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日渐升温,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形式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湖北阳新传统布贴作为楚文化的代表,它集刺绣与剪纸艺术为一体,有着显著的艺术审美特征.本文试图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启发当代的艺术设计,使阳新传统布贴能得到更好地传承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肇庆是我国广西中西部的一座城市,它的民间音乐十分有特色,在我国文化遗产的统计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肇庆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度前所未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由于其年代久远,内容复杂,再加上搜集难度大,整理难度高,因此为日后的传统研究带来了许多障碍,本文认为加强肇庆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保护和传统势在必行,这不仅对中国民间文化的发扬光大是一个有力的措施,也是实现中国文化强国的有力途径,希望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抛砖引玉,为国内许多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带来新的思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彝族民间音乐传承千百年来,形成了丰厚的文化积层。多元的文化底蕴及其所折射出的民族文化内涵,使彝族民间音乐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民族文化资源。然而,澜沧江流域彝族特有的民间音乐形式正经历严重濒危、大面积流失甚至永远消亡等的严峻考验。面对新时期的时代变革和文化诉求,对澜沧江流域彝族民间音乐合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语境下采茶戏的生存和发展 --以粤北采茶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其他民族传统艺术一样,采茶戏艺术也面临着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身份认同”问题。而采茶戏之所以一直能显露出较强的生命力,乃是一个待以掀揭的“摩耶之幕”。以粤北采茶戏为例,从历史、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其生存之因,同时从审美的角度,发现采茶戏无论是从价值归趋、还是审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与后现代艺术有相通处。由于后现代艺术思潮以及市场经济的负面冲力太大,致使采茶戏陷入发展悖论。如何直面悖论,笔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种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14.
饮食文化作为一种消费习俗逐渐从口味需求走到了文化层面。以孔府菜、胶州菜、济南菜为代表的鲁菜拥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蕴含着悠久的齐鲁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将鲁菜作为一种地域饮食文化,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对其保护和传承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助于促进鲁菜甚至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在社会和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逝,这就迫切的需要加强对传统音乐非遗文化的保护力度,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和进一步发展.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非遗视域下开展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了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并对非遗视域下传统音乐保...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在对地方民间音乐的研究与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资源及优势,要把对民间音乐的保护作为“为地方服务,对历史负责”的重大事项来做,并以此形成其教学与科研方面的特色,进而打造地方高校的发展特色和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7.
在绚丽多彩的中国音乐戏曲文化中,柳子戏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经历了由鼎盛辉煌到逐渐没落这一段历史时期。本文首先介绍了柳子戏的发展历程,着重通过对柳子戏音乐形态的研究,意在传递柳子戏本身所具备的音乐魅力,以及未来保护与传承柳子戏这一门传统剧种。  相似文献   

18.
19.
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既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又蕴含深刻的文化底蕴.近些年来,地方民族民间音乐在传承中出现了危机,而教育传承则是创新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方式,有效保护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文章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例,探讨了地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措施,包括加强资源整理、合理选择资源、丰富音乐...  相似文献   

20.
祁剧是湖南地区的一种重要地方性大剧种,有较为深厚的民间基础,展示了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于明代并不断吸收改良,逐渐形成今日之面貌。祁剧音乐具有淳朴的地方特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祁剧却面临着诸多问题,论文从祁剧音乐的组合原则、旋律特征、发展现状、如何传承与保护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述,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祁剧,使得这一宝贵的艺术文化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好的流传下去,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的传承尽绵薄之力,让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