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杏 《文教资料》2009,(14):59-61
谭盾先生是中国优秀作曲家,也是一位世界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得到海内外音乐界的一致赞扬。他所创作的《地图》广泛地借鉴了民间音乐元素,并结合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将这些元素进行发展与升华。在当代音乐家的新作品中.我们能同样感受到他们都在力求音乐创作的民族化.这就使民族音乐的传承摆脱了过去从单纯的、博物馆似的保存.转换到积极地借鉴并将其运用到创作中。这将对推动中国音乐全球化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谭盾将中国民间的原始音乐元素和遍及世界的交响乐充分融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听觉和视觉同步,让听者全方位的感受一种创新的、从时空距离到文化差异相互融合的、立体式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一部由湘西民间音乐与大提琴、管弦乐器组成的多媒体大协奏曲。2003年2月由马友友独奏、谭盾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在纽约首次演出。2003年11月21日,谭盾带着他的国际演奏班底,在湘西凤凰古城外的沱江之上上演了“《地图》”多媒体大型实地景观音乐会,将音乐融入天地人之间。  相似文献   

4.
巴松也叫大管,是西方传统文化中较为重要的木管乐器,也是室内乐、交响乐队中较为常用的低声部乐器之一.《地图》是中国享誉世界的著名作曲家谭盾在21世纪初期创作的多媒体作品.巴松(大管)在《地图》的整体乐队色彩、剧情设计、结构布局以及气氛渲染中,都表现出较强的载体功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表现作用.  相似文献   

5.
"音乐鬼才"谭盾以创作先锋、实验性的音乐作品而著称,擅长将中西方音乐进行融合,通过竞奏的表演方式,实现中西音乐的微妙对话,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音乐的呈现与演绎。本文以其代表作之一的音乐作品《地图》为研究对象,以"文化人类学"观点为依托,阐释作品中中西方音乐的巧妙融合,并从音乐创作的文化根源、器乐、声乐原生态的运用等方面,对谭盾的音乐创作进行一定解读。  相似文献   

6.
《山海经》地图包括《山经》地图和“海荒经”地图。《山经》地图为山川名物考察图,是调查路线图而非职方图,“海荒经”地图为“全域图”或“四裔图”、“四域图”,似有职方图性质。《山海经》地图图标出自“海荒经”图画,来于实地采风。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的湘西长篇小说创作非常活跃,文章从文学地理学视角,以《巫师简史》《铁血湘西》《湘西秘史》等作品为例,着重阐述了新世纪长篇小说创作中湘西历史书写的承继和新变,并将之置于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视域中初步衡定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仲庚是一个典型的湘南汉子,诚恳、淳厚而有韧性。2000年,他到我们所进修博士课程,由我做指导老师,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极其用功。陈仲庚的工作效率经常令我吃惊,他不断地拿出一篇又一篇的论文给我,我提出一些意见,他立即修改,大刀阔斧,毫不迟疑。有时数天之内就几易其稿,让我都有些招架不住。他的学业水平在某些方面相当不错,应该是高出于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不少,例如在古典文化、地方志方面。当然,也可能是生长于楚文化的地域环境的缘故,他对楚文化源流的理解把握就相当出色。在这方面我就不敢好为人师。我对他的建议是多读点…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全曲共分四个乐章,在每一乐章低音提琴都通过自己的声音为乐曲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师应该深刻地感受《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在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完善教学,帮助学生走好未来的路。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品,韩少功的<爸爸爸>体现出了一种冲突:文明与愚昧的冲突.小说中,作者在批判愚昧落后的传统文化的同时还体现了一种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之情,期待着现代文明对古老落后的传统文明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12.
《湘行散记》与《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对这两部散文集的比较可以看出,沈从文散文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恒定的写作题材,另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情感表达,它们共同构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不变”。而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变”则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这三方面,造成他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与作者心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芣苜》与《十亩之间》,既是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景的窗口,又是展示女子情爱世界的舞台,同时二者又是中国诗歌省略与留白艺术的典范之作。观照这两首诗,对认识《诗经》风貌与诗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炜发表于1986年的首部长篇小说《古船》刚一问世,便因其历史再现的独特形式以及与《百年孤独》的"形神兼似",引起评论界的热切关注。本文试图通过两部作品在叙事形式尤其是时间塑形上的汇通式比较,分析它们在历史想象与再现方式上的异同,进而为《古船》这一80年代经典文本在"影响—接受"过程中所偶合的历史语境与意识形态话语提供阐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红楼梦》及《傲慢与偏见》这两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外名著所折射出来的爱情婚姻观念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传统中西婚姻观的共同点及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根》是美国黑人作家亚历克斯·哈里的代表作,它完全以黑人为主人公,并以黑人的生活为主题,不仅反映了黑人作为奴隶的悲惨命运,还挖掘非洲文化之根。在小说中有众多关于黑人文化传统的描写,诸如:神话、成人训练、葬礼等,本文对小说《根》中体现的黑人文化传统加以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浮士德》是哥德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诗体悲剧。由于它巨大的文化内蕴、深遂的思想和不朽的艺术形象,从一诞生便被欧洲一流的音乐家谱写成大量音乐作品。本文就从这个角度着重评述了瓦格纳、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斯卜尔、柏辽兹、古诺、李斯特、柴科夫斯基等人创作音乐作品《浮士德》的特点及艺术成就,说明文学与音乐的互相关系和互相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邢孟达 《考试周刊》2012,(29):25-26
日本文学对自然的感受方法与思维模式是把人看做是自然的一部分,人融进自然之中;把自然看做是与人相互依存,可以亲和地共生于同一大宇宙中。川端康成继承日本人与自然合一之文学传统,又擅长描写女性,通过写自然展示女性,通过写女性感受自然。自然美与女性美相融合,形成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冯祖强 《教师》2011,(6):123-123
沈从文被誉为中国现代的"风俗画家",其代表作《边城》以湘西生活为题材,通过对湘西人原始、自然生命形式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完美结合,共同构筑了作者心中的那个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20.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