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爵士乐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世界流行音乐中一种重要的类型。在爵士乐中摇摆爵士、爵士民谣、酷爵士是比较突出的音乐风格。本文对这三种代表性的音乐风格进行音乐特征与演唱特征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走进“JAZZ”     
教学目标:通过爵士乐的电影、音乐的欣赏和文字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流派和表现手法,学会如何区分爵士乐的两个主要流派——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了解爵士  相似文献   

3.
新奥尔良爵士乐风格作为爵士乐早期的一种重要的音乐风格,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爵士乐发展进程,促进了一批爵士乐演奏家在音乐风格上的发展,而最重要的影响当属对爵士乐大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他让人们感受到了他演奏的个性化,使人们开始越来越欣赏具有个性化演奏的爵士演奏家。本文就新奥尔良爵士音乐风格到路易苏·阿姆斯特朗的个性化演奏进行研究,探索新奥尔良爵士音乐风格如何发展并直接影响了他的演奏,并使他具备了个性化的演奏风格。  相似文献   

4.
《音乐世界》2013,(5):16-17
林宥嘉首张爵士专辑,结合五位爵士好手,从选歌、曲目、改编,挑战现场演绎爵士的即兴韵味,精选出16首Live演出爵士乐曲,在《JazzChanneI》这个频率里面体验爵士乐带来的即兴表情。去年2月,在台北举办了一场“林宥嘉邂逅爵士音乐会”的Live录音,原本是要做一张Live专辑《JazzChanneI》正式发行,然而为了不与正规专辑发生;中突,《JazzChannel》的发行日一推再推,经过一年的沉寂,这张Live专辑终于面市。首波主打《爱情的背影》翻唱自陈小霞老师的作品,因为多年前陈小霞老师与他分享了原曲Demo.让林宥嘉深受感动.决定多年后翻唱。“我觉得被自己表演的音乐感动是很难得的。”重新改编演绎,林宥嘉演出当天被音乐感动的实况呈现。  相似文献   

5.
作为爵士乐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爵士钢琴音乐迅速的从民间音乐转身变成正统的音乐形式,并进入世界各地成为了诸多学习音乐人的选择。不到一个世纪,爵士钢琴音乐就得到迅猛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其音乐的大众性,也体现出爵士钢琴音乐具有极好的发现价值。然而,相对于西方国家对于爵士钢琴音乐的几乎普及,我国对于爵士钢琴音乐的发展还不够。笔者根据我国爵士钢琴现状和自己多年的经验,对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足之处还望大家纠正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爵士钢琴音乐属于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特定的时期,从黑人民间旋律中发展成为正式的音乐形式,从此开启了独特的音乐之路。这种爵士钢琴音乐的文化延续至今,始终在独有的音乐灵魂中体现出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之路,相较于西方的古典音乐来说,地位仍旧处于弱势地位。本文将着重分析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爵士钢琴音乐的独特形态特征,结合着国情机制分析爵士钢琴音乐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不时有年轻人提问:"爵士是怎样一种音乐?"碰到这般突如其来、仿佛用黏土砸向水泥墙的问法,被问者也无言以对,只能无奈地苦苦思索。打个比方,这就像提问"纯文学是怎样一种文学",并没有"这便是它"般一语道破玄机的具体定义。但即使没有定义,在某种程度上熟听过爵士乐的人,只消耳边滑过一句旋律,就能当即判断:"啊,这是爵士!"不对,这不是爵士!"这归根结底是经验性、实际性的判断,而非将"何谓爵士"的判断基准当作尺度一一应用和思索。不管谁怎么说,爵士都有固有的气味、固有的回响、固有的手感。将是爵士乐与非爵士乐的东西两相比较,气味不同,回响不同,手感不同,带来的心跳方式也不同。至于如何不同,若无实际经验就不可能  相似文献   

8.
爵士风采     
很多人喜欢爵士乐是因为大部分爵士具有它独特的气质和浪漫的情怀。不如让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爵士风采吧!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格什温与其创作《蓝色狂想曲》的前期过程,对影响爵士乐形成的重要要素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蓝色狂想曲》中的两种爵士因素:布鲁斯与拉格泰姆,总结了两种爵士因素的特点并通过谱例加以详细的说明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自由爵士     
爵士,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它还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心灵自由的方式。在城市的浮光掠影中匆匆而过的人,不会在意爵士。你或许已经记不起最近一次听爵士是在什么时候。夏日黄昏独处的时候?伴着咖啡的清香和密友闲谈的时候?或者专门去音乐厅欣赏爵士乐演奏家精湛的表演时……这就是爵士在我们这个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越来越多满足的情况下,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诸多种类中,音乐自古以来就是被人们青睐的艺术形式,并且在发展过程中衍生了许多流派。本文将重点研究利用流行的爵士音乐风格、元素对新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和创新,希望能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提供参考和灵感,也希望能够切实促进新古典爵士乐的改编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萨克斯出现于1840年,是一种将木管和铜管有效结合发明出来的新乐器家族。由于出现年代相对其他乐器较晚,因此入门难度相对较低,并相对容易产生新的扩展演奏技术。相对古典传统演奏技法,爵士萨克斯拓展技术显得相对极端且与古典音乐背道而驰,因此如何分析和看待爵士乐拓展技术的存在意义成为本文焦点。本文着重界定爵士乐中部分拓展技术的演奏方式,以最有代表性的bebop和hard-bop风格作为背景通过实例分析"du-da"吐音和非常规音程的存在价值。查理帕克在bebop体裁中大量使用‘du-da’吐音使爵士乐摇摆风格得以体现,同时约翰柯川在hard-bop体裁中对非常规音程的运用使其脱离传统音高、音程的限制,并成为用相对音高表现精神世界的一种手段。由此可以看出萨克斯拓展技术为爵士乐演奏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平台,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爵士乐本身的风格体系,同时也为创造新的爵士乐体裁和风格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格什温的成名作《蓝色狂想曲》是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作曲家以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由的爵士风格,但又不过分拘束,而是选择了曲式结构比较自由的“狂想曲”体裁。曲调流畅随意但记谱固定,切分节奏与布鲁斯音阶等爵士风格特点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4.
格什温的成名作《蓝色狂想曲》是将爵士乐与古典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作曲家以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自由的爵士风格,但又不过分拘束,而是选择了曲式结构比较自由的“狂想曲”体裁,曲调流畅随意但记谱固定,切分节奏与布鲁斯音阶等爵士风格特点的运用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1922年,菲茨杰拉德出版了短篇小主集《爵士时代的故事》,连同其他作品,作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美国二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因此,“爵士时代”就成了美国二十年代的代名词,菲茨杰拉德也被称为“二十年代富人的分析家”,“二十年代的天使,”“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发言人和编年史家”。“爵士”指的是音乐、爵士乐是“一种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近乎于在战线迫近大城市时出现在这些大城市里的那种状态”。作者本人在1931年回顾那个年代时说,那是个疯狂的年代,“困厄的时代”,是青年人蔑视人生,纵情欢乐,追求金钱和炽烈的时代、是“历史上最昂贵的狂欢酒宴”,到处充满暴力,人们的精神逐渐衰弱直至崩溃。  相似文献   

16.
爵士之都面目全非2005年8月底至9月初,来自加勒比海的强飓风“卡特里娜”裹挟着暴雨,在美国东南部路易斯安那、密西西比等州猖狂肆虐,造成严重损失。美国东南部名城新奥尔良成为重灾区,该城是名闻遐迩的爵士乐圣地,如今面目全非。新奥尔良市地  相似文献   

17.
爵士乐首次传入中国上海是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爵士乐传入中国的上海,从此开启了爵士乐的中国旅程.爵士乐作为现代音乐中审美性较强的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结合爵士乐的相关理论概述,然后进一步分析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从而展望爵士乐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旋律小调音阶在音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它的构成可以说是影响了爵士音乐的发展,人们也称它为"爵士小调音阶",由此可看出旋律小调音阶在爵士乐中的地位,而我们如果想要正真的理解旋律小调的特性,那么我们就需要深入分析它,明白它的构成,了解它的特征音与和弦音的结构,理解它与其他小调音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爵士乐是美国音乐文化对于世界的一份厚礼,20世纪30年代是爵士乐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摇摆乐开始成为爵士乐最流行的一种音乐形式。摇摆乐的节奏是爵士乐最重要的音乐特征之一,这也使得摇摆乐成为爵士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30年代"摇摆乐之王"班尼·古德曼开创了摇摆乐时代。从那时开始,爵士乐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听众,超越了种族,成为美国各个阶层、各个种族共同接收的音乐形式。摇摆乐取代了以往的新奥尔良爵士乐,成为新的爵士乐音乐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爵士乐从此成为了美国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是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人们知道爵士乐常常是从30年代的摇摆乐中得来的印象。本文就对摇摆乐的风格特征做出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爵士乐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土地上。以美丽而又婉约的大上海为起点,爵士乐开始了在中国漫长的传播之旅。爵士乐流入中国的几十年以来,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又在中华文化的滋养之下,与中国本土的审美特点进行了民族化的融合。本文首先对从爵士乐的起源与特点两方面介绍爵士乐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爵士乐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冲击与融合,旨在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