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长期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县等历史上郭尔罗斯前旗的属地,这里是东蒙民歌的代表性区域。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多为叙事民歌,一首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犹如一部歌剧,角色较多,情节细腻,歌曲取材多为真人真事。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结构短小、节奏简单、旋律刚劲、调式为五声调式,其音乐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民族区域性。在歌词创作上用语精炼,善于运用各种文学手法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2.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歌曲的旋律一般都是在歌词的基础上产生(当然也有例外,如填词歌曲),而歌词能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工具之一。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人声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歌词是无声的,歌唱却是有声的。如何使歌唱者最快、最准确地领会和表达出歌词所蕴涵的内容和感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歌词有声化,即朗诵。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族民歌是运用海南方言演唱的黎族韵调歌曲,歌词内容多姿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无论是音乐特点还是曲式结构,均体现出鲜明的黎族民族文化烙印。同时,黎族民歌在世世代代口口相传中流转至今,还反映了黎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文章以海南黎族民歌为中心,从歌词以黎族的地方方言为主、歌曲传递出黎族的精神内核、民歌的唱调多变且风格独特等方面阐述了海南黎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从曲调平和柔美、结构短小精练、节奏柔和平缓等方面分析了海南黎族民歌的曲式结构,从人文价值、艺术价值、时代价值三个方面论述了海南黎族民歌的现实价值,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4.
歌曲旋律写作受歌词的影响,歌词是歌曲创作的基础。在浩淼如烟的词海中选取有思想内涵、有艺术品位的上乘词作,已成为歌曲成功写作的前提之一。歌词是文学与音乐、情感与思想的产物,它能激发出曲作者的创作灵感与创作激情,它具有善敷善删、言长生发等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春游》是我国第一首多声部合唱歌曲,其歌词的语义蕴涵着中国古代诗歌"清真""雅正"的审美旨趣;其旋律采用西方音乐传统的再现二段式曲式,调性的审美内涵契合了歌词的意蕴,体现出中西合璧之音乐美学佳境。《春游》是新的时代和社会氛围于"新音乐"的投射。  相似文献   

6.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歌曲的旋律一般都是在歌词的基础上产生(当然也有例外,如填词歌曲),而歌词能直接、准确地传递着情感和思想感受。这是其它任何音乐艺术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语言是人类互相交流思想感情的特殊工具之一。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人声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歌词是无声的,歌唱却是有声的。如何使歌唱者最快、最准确地领会和表达出歌词所蕴涵的内容和感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歌词有声化,即朗诵。[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首民歌风格浓郁的童声合唱歌曲。它的歌词简洁明快,八句歌词以排比手法递进深入,其间两句为一对,上、下联关系,前后呼应,从赞颂祖国建设的风貌,引向对幸福明天的向往。歌曲以七声微调式写成,具有西北民歌韵味;旋律起伏跌宕,音程跳动活泼,儿童歌曲特点鲜明。演唱时要注意力度的对比,如“香喷喷的哩”和“人们的心情”两句弱唱,“光辉的国旗……宏伟的事业……”两句则要唱得饱满有力。  相似文献   

8.
作品赏析这是首趣味性很浓厚的歌曲。与其它歌曲相比,它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既可以唱也可以画。从表面看,歌曲是在写景,但依据每句歌词画下来,便是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可以想象孩子们在发现这一秘密后,是多么的兴奋和快乐。这首歌另外的一个特点便是浓郁的民歌风格。整首歌的旋律,尤其是衬词“哎哟哟哎哟哟”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唱起来别具韵味,能增强幼儿对民歌的体验。此外,这首歌中有附点音符、切分音和休止符。幼儿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进行各类不同节奏的练习,能掌握更多的音乐语汇。此歌适于在大班教授。教法提示一、教唱歌曲。 1.通过谈话,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生  相似文献   

9.
创作一首好的歌曲,固然要结合诸多方面的成功因素:如:和声、节奏、速度、结构等等,但最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要有好的旋律。因此,有许多同行都认为,旋律是歌曲创作的灵魂,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创作歌曲旋律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说来,有的是吸收现有的民歌曲调加工,提炼与歌词结合在一起,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如“西北风”一类的歌  相似文献   

10.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七课。2 教材简析 :《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 ,它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 ,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 ,描绘了农村的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愉快而又朴实的形象。它的旋律和山西的方言紧密结合 ,出现了很有特色的音调 ,如 :“37”、“53·”、“3.576”。歌曲中除标有滑音记号“”外 ,歌曲还有其它地方也可运用滑音演唱。这首歌表现内容丰富、有韵味、有特色 ,能使学生受到浓烈的乡土气息感染和热爱劳动、勤俭朴…  相似文献   

11.
衬词作为民歌语言的一部分,加强了歌词语言的民间性、地方性,增强了音乐语言的表现性。昭通汉族民歌衬词的特点体现了这两方面的内涵。在歌曲创作中,恰当地运用衬词,会使作品的色彩大增。  相似文献   

12.
<正>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对美的感知来丰富情感世界,净化心灵,提高欣赏能力和对美的表现力、创造力,可以达到"以美育人、以美育德"的目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要的。经过多年音乐及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我总结出如下经验。一、通过歌词内容、旋律特点渗透德育一首优美的歌曲,除了用丰富的和声和优美的旋律打动人的心弦,其精练的歌词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优美景致、人生哲理等,同样能感染人。如  相似文献   

13.
钢琴即兴伴奏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一项基本功,如何弹好“即兴伴奏”是我们音乐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这里我就此做一些探讨。一、要有分析歌曲的能力每一首歌曲都有具体的音乐内容,它既体现在歌词中,也体现在旋律里。伴奏者要通过旋律和歌词来确定歌曲的题材、体裁,再进一步分析歌曲的结构、调式、速度、力度等诸多因素,从而决定编配时的和声、织体、节奏型、音区安排等等。例如进行曲、抒情曲、山歌、号子……它们各自都有不同的音乐特点,一定不要将它们的体裁、调式、内容、风格混淆起来,在织体和和声特点上都要有所区别,否则就会…  相似文献   

14.
歌曲是由音乐语言(旋律、节奏、和声、结构等)和文学语言(歌词)二者相融合所体现出的音乐“形式”来表现音乐“内容”——曲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观情感的。一首成功的歌曲作品,必然是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歌曲又是二次完成的艺术,当改变其形式因素中的任何成份(如节奏、速度、歌词内容、演唱方式等),就直接影响或形成音乐“内容”表达的变化。故没有任何一种具  相似文献   

15.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第七课。2.教材简析:《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它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农村的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那顽皮、愉快而又朴实的形象。它的旋律和山西的方言紧密结合,出现了很有特色的音调,如:等。歌曲中除标有滑音记号外,歌曲还有其它地方也可运用滑音演唱。这首歌表现内容丰富、有韵味、有特色,能使学生在浓烈的乡土气息的感染中受到热爱劳动、勤俭朴素的思想教育。3.教学目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中原韵是河南、河北、山东一带的民歌,具有醇厚的中原民歌风格,内含几千年中华民族音乐的历史积殿,一般来讲,它的旋律舒展,感情奔放。在"醇厚的中原韵"一课的教学中,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掌握民歌与创作歌曲之区别、民歌的音乐特点及风格。  相似文献   

17.
月明风轻,小河静流,一对情侣难分难舍,依依惜别……《月亮走,我也走》这首歌正是以这一动人的情景,给人无限的遐思,透视出一代青年以祖国利益为重的美好心灵。歌词为民歌体,亲切、朴实,旋律具有明显的民歌风格。全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开头的四小节是歌曲的主题,平稳、流畅!接下去的四小节在重复主题之后又有新的发展。作者多次运用跨小节的拖腔旋律,使歌曲的情绪更为深情委宛。旋律中降7的运用,使歌曲的韵味更为浓郁。  相似文献   

18.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旋律能唤起孩子一些鲜明的表象。它是培养理智创造力的无与伦比的手段。"小学生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相对较强,英语歌曲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这一特点。歌曲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英语儿童歌曲中反复的旋律和歌词,还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相似文献   

19.
在讲授歌曲写作课程时大多数教师只讲旋律写作,对歌词创作避而不谈,这对歌曲写作课程的开展是不利的。歌词创作是学生从使用音乐向创作音乐过渡的铺垫,本文拟从分析诗歌以及汉语歌词入手来领悟歌词创作在歌曲写作课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曹婉婷 《考试周刊》2010,(17):43-46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