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伟大的德国作曲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伟大作曲家之一.在他的艺术生涯中,钢琴创作也是很有成就的.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中《月光》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本文从贝多芬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对贝多芬的作品特点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2.
裴丽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1):131-133
《月光奏鸣曲》是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名作。在这部写于1801年的作品中,贝多芬不仅表现了他音乐创作技巧方面的天赋,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些技巧的运用,表现了他当时丰富的感情和思想。本文试图结合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的生活背景,从这两个方面对赏析《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和以德彪西的《月光》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研究两个作曲家和两首作品的背景,对其形成时期、音乐风格、和声、曲式结构等的不同进行阐述,以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音乐感悟为基础,以比较的方法和视野,将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与德彪西《月光》并置,解读这两首以"月光"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在创作背景、审美意境等方面的差别,寻求理解音乐的魅力超越国界,从而从两首钢琴曲中领悟两位曲作者所倾诉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5.
丁妮 《成才之路》2011,(21):54-55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18世纪下半叶以来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艺术创作中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艺术中的精品,也是世界钢琴文献的瑰宝,其中最为闻名的非《月光奏鸣曲》莫属。本文着重分析了这部作品标题的意义、创作背景,以及对浪漫主义乐派的影响,力图使读者从多角度了解贝多芬及其《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6.
德彪西,是站在漫长的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与20世纪"现代"新音乐时期之间并起到了纽带性作用的印象派大师。他的音乐集中体现了印象派时期的艺术特点,强调了一个客观的"标题性"的氛围,营造了一个畅想的空间。本文通过对德彪西的《月光》在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处理的分析,论述其有关的风格与特点,加深读者对印象派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音乐史上,如果说有哪位作曲家主张个性解放,把人的真挚感情、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提到首要地位,那便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这位被誉为"乐圣"的作曲家不仅在音乐史上享有盛誉,更重要的是他的创作从形式、题材和风格都沿袭了以莫扎特、海顿为代表的古典音乐风,并奠定了浪漫主义的音乐特征。在贝多芬所创作的钢琴曲里,其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最为经典,它们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钢琴艺术史的高峰,通常被称为"新约全书",成为人类宝贵文化财富的重要部分。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就是众多代表中最为出色的作品之一,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是20世纪俄国最优秀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之一。他一生写有百余首各种体裁的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独特新颖,其中九首钢琴奏鸣曲是他钢琴曲中最具代表性、最优秀的作品,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体现出他创作风格变迁的轨迹。《第四钢琴奏鸣曲》创作于早期,属于作曲家对新的现代技法和风格进行探索的一个时期,体现出明显的多元风格——既融合了古典传统,又有富于个性的创造。本文通过对《第四钢琴奏鸣曲》音乐本体、音乐风格特征的分析,试图探讨与诠释普罗科菲耶夫《第四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及演奏要点。  相似文献   

9.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而且具有显著的时代性。这首钢琴曲有三个乐章,分别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演奏特点。因此,探析《月光奏鸣曲》的演奏技巧,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钢琴曲,而且能够提升我们的演奏水平,其研究具有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月光幻想曲     
月光的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芽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秦少游《踏莎穴suō雪行》词曰:“雾  相似文献   

11.
作为印象主义最主要的法国代表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一生中都只创作过唯一一部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g小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和《G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这两部作品均属于作曲家的晚期创作,可以说是体现他们成熟创作风格的典范,标志着印象主义小提琴音乐的风格特征。本文将两部作品在创作特点上做出比较式探究,希望通过此文,让...  相似文献   

12.
《月光》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这是贝多芬早期(维也纳时期)的作品,该作品从规模上算不上宏篇巨著,技巧上难度不大,但却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形象、鲜明的个性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 《月光》这个名称不是作者定的,贝多芬曾把它定为《升C小调钢琴幻想奏鸣曲》(op27-2),后来,德国诗人,评论家莱尔什塔勒听了这部作品后说:“乐曲使他联想起瑞士琉森湖上的月光”,于是“月光”便成为这支曲子的曲名了,这个曲名虽不是作者主要描写  相似文献   

13.
《钢琴奏鸣曲》op110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晚期的作品,他的《钢琴奏鸣曲集》在世界钢琴音乐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贝多芬晚期的奏鸣曲作品也是让人令人深刻的,在风格上与之前的作品也大为不同,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贝多芬晚期的作品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与思考,所以在这部作品中,他同样投入了大量情感。贝多芬既是古典主义的开拓者,也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本文分析了贝多芬晚期奏鸣曲的特点,并对钢琴奏鸣曲OP110第一乐章的演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贝加莫组曲》是德彪西早期作品。这个时期德彪西还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风格,人们普遍认为德彪西早期的作品不重要,但任何一位作曲家或者一种风格流派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早期的作品更能清楚地反映作曲家的创作倾向。因此,对于《贝加莫组曲》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升C小调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一首幻想曲似的奏鸣曲,是他最有独创性、最充满灵感、最感人,也是流传最广的钢琴奏鸣曲之一,整首奏鸣曲充满了感人的力量和浪漫的激情。第三乐章是贝多芬在所写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首作品,其个性十足,尽显贝多芬暴风雨般的情感和内心复杂矛盾的冲突。文章从音乐的形态、曲式结构,及其演奏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6.
作为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乃至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也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而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酝酿和创作与著名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处在同一时期,作曲体现了作曲家热情奔放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痛苦,被认为是作曲家最成功的钢琴奏鸣曲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十分唯美的故事:在一个月夜,贝多芬为盲人少女弹琴的故事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为了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常常把音乐引进课堂——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18.
夏熳 《湖北教育》2003,(3):58-58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名为《月光曲》。课文描写了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贝多芬为一位贫穷的盲姑娘和她的皮鞋匠哥哥演奏这首《月光曲》的故事。其实,该曲之所以称为“月光”,是由于德国诗人路得维希·莱尔什塔勃(1799-1860)把该曲的第一章比作瑞士蔬森湖上的月光,才使这首奏呜曲获得了“月光曲”的别名。 这首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的艺术境界,试阐述其内在的涵义。  相似文献   

20.
阿尔贝托·吉纳斯特拉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著名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风格多样的钢琴作品,而《第一钢琴奏鸣曲》正是其广受赞誉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规模宏大、热情高亢,展示出了作曲家非凡的创作天赋。本文从作曲家的创作历程入手,主要对《第一钢琴奏鸣曲》的风格特点和演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