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三的一次课上,笔者先点评了作业中的一道题,该题是2010年江苏省高考第18题.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如图1,已知椭圆等x^2/9+y^2/5=l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l,y1)、N(x2,v2),其中m〉0,yl〉0,y2〈0.(1)设动点P满足PF^2-PB^2=4,求点P的轨迹;(2)设x1=2,x2=1/3,求点T的坐标;(3)设t=9,求证:直线MN必过X轴上的一定点(其坐标与m无关).  相似文献   

2.
一、利用函数定义 例l已知函数y=f(x)满足条件:f(1+x/x)=x^2+1/x^2+1/x,x≠0,求f(x)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3.
【习题】已知两定点A(-3,0),B(3,0),点M是直线l:x+y-4=0上的动点,求当|AM|+|BM|达到最小时点M的坐标.  相似文献   

4.
1.概念理解 例1 已知集合A={y|y=x+1},B={(x,y)|x^2+y^2=1},则集合A∩B中元素的个数是()  相似文献   

5.
题目如图1,已知双曲线C:x^2/a^2-y^2=1(a〉0)的右焦点为F,点A,B分别在C的两条渐近线上,AF⊥x轴,AB⊥OB,BF//OA(O为坐标原点).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过C上一点P(x0,y0)(y0≠0)的直线l:x0x/a2-y0y=1与直线AF相交于点M,与直线x=3/2相交于点N,证明:当点P在C上移动时,|MF|/|NF|恒为定值,并求此定值.  相似文献   

6.
2005年天津市中考有一道代数综合题: 例 已知二次函数y=αx^2+bx+c. (1)若α=2,c=-3,且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求b的值; (2)若α=2,b+c=-2,b〉c,且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2),求证:b≥0; (3)若α+b+c=0,α〉b〉c,且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q,-α),试问当自变量x=q+4时,二次函数y=αx^2+bx+c所对应的函数值y是否大于0.并证明你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例1 已知函数y=f(x)=x^3+3x^2+x+1的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求其对称中心的坐标。答案(-1,2)。做完这道题后,我立廖想到:  相似文献   

8.
题目:(2010上海理23)已知椭圆Γ的方程为x2/a2+y2/b2=1(a〉b〉0),点P的坐标为(-a,b).(1)若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M,A(0,-b),B(a,0)满足PM=1/2(PA+PB),求点M的坐标;(2)设直线l2:y=k1x+p交椭圆Γ于C,D两点,  相似文献   

9.
题目已知函数f(x)=x+ √2/x的定义域Z为(0,+∞).设点P是函数f(x)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则|PM|·|PN|=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2007年4月高三调研试题20题)已知函数f(x)=x^3+bx^2+cx+d有两个极值点x1=1,X2=2,且直线y=6x+1与y=f(x)相切于P点.(1)求b和c;(2)求函数y=f(x)的解析式;(3)当d为整数时,求过P点和y=(x)相切于一异于P点的直线方程.  相似文献   

11.
1.听到的教学设计2006年春,在一次市级数学中考复习会上观摩了一个反比例函数复习的教学设计,现分享如下:1.1设计的呈现问题1你能写出一个经过点A(1,5)的函数解析式吗?问题2如图1,已知函数y=5/x与y=x+4交于A(1,5)、B两点.(1)说说这两个函数的异同点;(2)求交点B的坐标;(3)若y=x+4的图像与y轴交于点C,  相似文献   

12.
问题 已知点P(x0,y0)是直线l:Ax+By+C=0外一点,求点P到直线l的距离.思路1 先由方程思想求出过点P向直线l作垂线时垂足Q(m,n)的坐标,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PQ|.  相似文献   

13.
反比例函数y=k/x(k≠0)中,比例系数k有着一个很重要的几何意义.如图1,P为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上任一点,过点P作PM⊥x轴于M,PN⊥y轴于N,得到矩形PMON.若设点P的坐标为(x,y),则PM=|y|,PN=|x|,所以S矩形PMON=|y|x|x|=|xy|.[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三角函数     
试题1(安徽卷,理科第6题)将函数y=sin ωx(ω〉0)的图象按向量α=(-π/6,0)平移,平移后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平移后的图象所对应函数的解析式是( ). A.y=sin(x+π/6) B.y=sin(x-π/6) C.y=sin(2x+π/3) D.y=sin(2x-π/3)  相似文献   

15.
例 已知直线l:y=k(x 2√2)与圆O:x^2 y^2=4相交于A、B两点,O是坐标原点,△ABO的面积是S.(1)试将S表示成k的函数S(k),并求定义域;(2)求S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k值.  相似文献   

16.
文[1]利用导数研究了三次函数y=f(x)=ax3+bx2+cx+d(n,b,C,d均为常数,且a≠0)的图象的对称中心.本文将直接利用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性质来研究三次函数y=f(x)=ax3+bx2+cx+d(a,b,C,d均为常数,且a≠0)的图象C是否具有几何对称中心以及在存在对称中心的情况下如何求其对称中心M点的坐标.  相似文献   

17.
徐道 《数学教学》2010,(12):44-45
(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卷第18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x^2/9+y^2/5=1的左右顶点为A、B,右焦点为F,设过点T(t,m)的直线TA、TB与椭圆分别交于点M(x1,y1)、N(x2,y2),其中m〉0,y1〉0,y2〈0.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可知,两个变量x与y的乘积是一个常数k(k≠0).如图1,设P(x,y)是反比例函数y=k/x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P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为A、B,则△OPA(或△OPB)的面积=1/2OA.PA=1/2|xy|=1/2|k|,即矩形PAOB的面积等于|k|.[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当a为何值时,函数y=A^X(A〉0)与y=X图象有公共点?许多人给出了不同的解法,本文将从另一个角度人手,通过函数y=x^1/x((x〉0)的值域,求a的取值范围.先证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题目 已知函数f(x)=x^2+ax+1/x^2+a/x+b(x∈R,且x≠0),若实数a,b使得f(x)=0有实根,求a^2+b^2的最小值.(2014年高中数学联赛贵州赛区) 1.一题多解 分析 令t=x+1/x,则t∈(-∞,-2]∪[2,+∞),于是 方程f(x)=0,即t^2+at+b-2=0(|t|≥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