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东大族群体是一支在两晋之际江东政局中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重要力量。随着两晋天下及江东形势的不断变化,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政治心态。在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挣扎后,他们选择了与“侨姓”士族合作的道路,最终促成了东晋王朝偏安江南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2.
江东·河西在古文中,“江”“河”属专用名词,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就长江来说,从江西省的九江市到江苏省的镇江市一段,呈南北走向,因而长江以南称“江东”,长江以西称“江西”。古人表述地理的方位,又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东”又称“江左”,“江西”又称“江右”。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出现江南、江东、江左和江表等表方位的词,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如能注意区别,将有助于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江南一般泛指长江以南地区,但不同的时期其含义又有所不同。春秋战国和秦汉时一般指今天湖北的长江以南部分与湖南、江西一带。近代专指苏南和浙江一带。长江在芜湖至南京之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在隋以前这一段是南北来往的主要渡口所在地,所以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三国时,江东是孙吴的根据地,故当时习惯上称孙吴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东。  相似文献   

4.
隋炀帝对江南人才群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炀帝复痒序、倡南学、统一南北经学,为江南人才群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石;创立科举制是推动江南人才群体形成的主动力,开运河、建江都,形成了江南人才群体的凝聚与发展中心。隋炀帝对江南人才群体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瑜等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发动江陵之战,并最终迫使曹仁撤走。占领南郡江陵等地使得孙权后来在与刘备就荆州问题的交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刘备赴江东谈判“都督荆州”之事,周瑜、吕范劝孙权借机留下刘备。不过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c义,对刘备采取笼络、联合的立场,但又力求从刘备那谋取一定实际利益。周瑜向孙权提出先攻取巴蜀、汉中而后进占襄阳的战略规划。他或想到刘备以后会染指益州.因此主张先西进益州,这样可挤压刘备未来的战略发展空间,实现“二分天下”的目标。他的病逝使这一战略规划未能实现。赤壁之战后的周瑜是江东方面向外扩张的急进派,而且他抓住了向荆州扩张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韩文虎 《历史学习》2005,(11):13-13
现行人教版统一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中有一些地理名词,教材未做注解,教参也语焉不详。为此,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做一注解,以利于同学们理解教材。1.江东:见于第三章第三节“江南农业的开发”一目。因长江在安徽省境内向东北方向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记》:“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夏日绝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资…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目标及战略步骤各不相同。东吴鼎足江东,重视对长江中下游的防御和开发,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发展;征讨山越,开发豫章、岭南、闽江流域,促进了江南民族融合,为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的吴国,位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孙氏父子凭借“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历经三世,制跨荆吴,割据江东,创立了六十年的基业,形成了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的局面。 东吴政权何以能在江东立国,何以能和魏、蜀抗衡,决定性的条件是江南经济在东汉时期得到了开发。  相似文献   

9.
汉末魏晋间,北方在军阀混战以及异族入侵的蹂躏下,人民向长江流域流亡,到了江南,和土著居民接触,所引起的政治、经济、民族问题,各不相同。兹按地区分三方面叙述于下: 一、扬州方面中国东南部扬州地方,在汉代所辖的区域,甚为广大,可证明在这地方人烟稀少,土地多未开辟,又有长江之险,兵马不容易渡过,所以是个很好的避难所在。山东河南及江准等地居民,当流末大乱中,一部分流到安徽,出寿春(现在帮县)经合肥而渡江南来。如河南项城的程秉和、在河南南部避难的诸葛瑾等都是为着中原大乱才到江东避难的。至於山东人到江东避难的,可以从泗水流域划一鸿沟,以作当时人民分向南北迁徒的界线。因为曹  相似文献   

10.
徐俪成 《东吴学术》2023,(4):102-107
战国时,长江以南的主要政权为楚国,“江南”主要指楚国政治中心所在的长江中游洞庭湖流域。六朝时,长江以南的主要政权建都建康,“江南”所指开始扩展到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东晋以前,吴越地区一直扮演中原王朝敌人的角色,因此被认为民俗“好勇”“轻死”,与后来公认的江南习俗大相径庭。永嘉南渡后,“江南”成为南朝政权的代名词,作为南朝统治阶层的北来侨人,开始自我认同为江南人。他们将原先洛阳一带的社交习惯和文化习俗带到江南,建构出新的江南文化。南北朝分立造成的政治变动与文化融合,塑造了当今“江南”的地域范围和“江南习俗”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永嘉丧乱,儒士持续南迁.东晋前期,儒士籍贯以黄淮地区和江东地区为最多,至后期则北方籍贯者遥遥领先,籍贯在江东地区的儒士人数减少.在东晋政治高层中,北方南迁大族明显压倒江东大族,从而在政治上处于优势.南朝之初,继续了东晋的政治格局和文化格局.但由于中央政权南迁已久,不免走上本土化的道路.这表现为南人地位的提高,北方大族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作用日渐衰退.宋齐梁陈四代,儒士籍贯江南者所占比例不断增长.由南朝儒士籍贯随着时间延续而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江南政治势力的消长和儒学在当地的传播.儒学在南方地区的传播,促进了本土学术文化的发展,激发了南方土著力量的觉醒和壮大,并使之走上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职工教育》2010,(5):46-46
荆州是一个拥有640万人口的楚文化发祥地和三国文化中心,也是中部重要的工业基地。自2004年“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馆动后,各级工会组织充分认识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意义,以“创争”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党的工作大局,坚持以科学理论教育职工,以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武装职工,以劳模精神引领职工,以先进文化陶冶职工,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切实抓好职工素质的全面提升,为荆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3.
孔氏大宗赐家寓衢后,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修己安人”、“有教无类”、“述而不作”、“礼让治国”、“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张“痛自引责以收人心”,“学以行道教以化民”,“既有美实必假于言”,“泗浙同源无间南北”,“学与人共有资于世”,对江南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挥军直指荆州,刘琮举州而降。曹操率轻骑急迫南奔的刘备,占据了军资充实的江陵。此时,谋士贾诩劝曹操止兵江陵、安民休军。曹操不纳,而举军顺江东下。对此,陈寿认为“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言外之意是同意贾诩之策的。裴松之则认为曹操守不住江陵,贾诩之谋“未合当时之宜。”当今史学家对裴松之的看法似乎没有异议,认为曹操乘胜顺江东下是一个正确的战略。其正确与否,不妨一议。  相似文献   

15.
东晋初,王导极力推动清谈之风,以之团结南方士族,安抚北方士族,进而巩固江东政权统治.他谈〈声无哀乐论〉、〈养生论〉和〈言尽意论〉,并非仅用于清谈场以自托风流,更重要的是以清谈的方式向南北士人宣传其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6.
程普曾追随孙坚破黄巾军及讨伐董卓,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后来他跟从孙策平定江东,并因战功得到孙策重用,其后又参与进攻刘勋、黄祖诸役。孙权继任后,他辅佐孙权平定江东叛乱,又继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并参加讨伐黄祖之役。在赤壁之战与江陵之战中,他与周瑜同为统帅。他先后领江夏太守、南郡太守,是孙权方面镇守荆州的重要人物。程普可以被称为三世“虎臣”,并在孙吴建国道路的前几个阶段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是江东诸将中资历最深者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代的争夺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人才的争夺。曹操的“唯才是举”,刘备的“三顾茅庐”,早为世人所传颂;孙权年少继承父兄遗业,能够长据江东,何尝不是他善于团结南北世家大族、知人善用的结果呢? (一)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在相互混战中,曹操能够同出身于四世五公,地跨并、冀、青、幽的袁绍征战,最后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间知人善用的问题,无疑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诚然,袁氏拥有的文臣武将是众多的,今天无法作出袁、曹双方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对比,但是真正能知人之长,善于用人,发挥各自的特长,却是  相似文献   

18.
古诗配画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篇大意]活着应当成为人中的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的英雄。至今还让人时常想起当年的项羽,宁死也不肯渡过乌江到江南苟且偷生。  相似文献   

19.
西晋是一个腐朽的、战乱始终的朝代,随着汉族政权迁移江南,以所谓“王胡”为主体的少数族进入中原,展开了连年的征战争夺。在长期战乱中,北方佛教得以繁荣,江南经济得以发展,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经济得以同步。南北文化上的新的取齐,是与战乱同期的中原文化的再造。  相似文献   

20.
五、四出征巡隋炀帝在位期间,曾巡塞北、下江南、略河右、征辽东,前后亲巡十次。十次出巡多为前人和当代学者所厚非,或曰其“好大喜功”,或曰其“劳民伤财,诚无可取”;或曰其“旨在游玩”。我认为这种评论是不客观的,隋炀帝在西巡河右时曾说过“自古天子有巡狩之礼”,他鄙夷“江东诸帝多传脂粉,坐深宫,不与百姓相见”的陋习(《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