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从事艺术活动的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共同创造的。富于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根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创作主体应深入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生活,发现评价审美对象,形成审美意象;激起强烈的创作冲动,创作主体进行审美创造,使艺术美高于生活美。艺术的审美价值由其社会效果来决定,只有为人民大众的艺术才最富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萌 《黑河学院学报》2023,(8):134-136+146
以意大利作曲家孔空《孔空声乐练习曲》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创作特点与艺术价值。该作品集不但为其后的作曲家创作声乐练习曲提供了非常系统与科学的借鉴模式,而且实现了声乐教学中实践训练的阶梯层次,蕴含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文艺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艺术逐渐转向商品化。把艺术当作一般商品在市场上买卖。艺术与经济生产活动发生了紧密的联系,艺术生产的效应除了知识活动发展文化和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生活方式的传播外,同时还是一种经济来源,艺术生产不单纯是艺术形态的精神生产活动,而是以艺术本体为灵魂、为内容,以一定的物质媒介为载体的特殊的特殊的经济活动。艺术本体的精神属性和媒介载体的物质属性,决定了艺术创作活动既是精神生产活动,也是物质的艺术经济活动。艺术逐渐商品化,艺术只有通过市场这块沃土,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价值的文化价值,同时体现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崔薇 《文教资料》2008,(4):11-12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不仅需要优秀的剧本,还必须经过舞台演出和观众接受才能实现其价值."沈汤之争"触及到了戏剧的本质及其价值定位问题,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围绕剧本的文学价值与表演价值问题而展开的.从二者的主次关系、接受群、艺术感染力和传播的角度来看,剧本的表演价值应高于其文学价值.剧本的创作是为戏剧服务的,其根本目的是可以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戏剧.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创造特殊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最具智慧的创造之一。音乐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音乐要通过创作、表演、欣赏来实现艺术价值。学习器乐,对培养人的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为整体的存在其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审美实质。艺术活动可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艺术创作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凸现了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和审美理想。审美需要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它作为人所特有的一种本质力量,唤起人不断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强烈激情。笔认为,艺术家通过他的个人作品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表达个人的审美感受,而且赋予作品动人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审美理想是创作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①。本主要浅谈艺术创作对于创作主体的意义和价值,以确立自己的个性和品格,证明人在艺术中获得最本真的存在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美术创作是艺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创作者将个人创作风格及思想理念融入其中,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文化艺术特色.艺术价值是美术创作最大价值的体现,也是美术创作过程价值的最终体现.艺术价值的本质是指一件艺术品所代表的作者的艺术个性、风格.所反映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个性越典型,其艺术价值也就高.现代美术创作的艺术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发展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并且它们之间都相对具有独立性.文章对此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艺术价值与精神笔谈——论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正在向纵深发展。为使艺术教育的开展更加自觉和富有理性,本文拟就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的途径、方法作一简略的探讨。一、关于艺术教育的价值价值问题伴随着人的物种提升而产生,是人类超越本能活动水平的结果。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客体的存在、属性及其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发展的满足程度。艺术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是人类得以从中直观自己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个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体现,它陶冶人们的灵魂,激发人的勇气,给人以美好的希望。因此,关于艺术和艺术教育的价值理应为我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0.
王尔德是19世纪末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艺术而是艺术"是其理论口号和创作实践的目标,但其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性一直受到学界争议,通过对王尔德在创作中对现实性及虚构性的双重实践和对艺术审美价值及道德价值的双重追求的浅析,力图展现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唯美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摹仿说、表现说和形式说等从不同角度对艺术本质问题进行了探索,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观和迪基的“习俗”论也拓展了艺术本质的研究视野,但都没有抓住其根本所在。艺术作为人类特有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其存在、发展和意义旨归,必然以人的存在为价值依托。因而把价值观引入美学和艺术领域,从价值本体论角度探求艺术本质应成为艺术本质探求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2.
艺术作品的价值结构主要可区分为三种层次,即艺术的认识价值、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艺术的审美价值.艺术的认识价值,是以主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客观性质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艺术帮助人们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内涵.艺术的伦理价值,是以主体的意志能力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艺术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伦理主体的伟大与崇高.艺术的审美价值是以主体的想象力为根源而产生的一种属于艺术自身的价值属性.它的意义在于通过艺术作品所展示的精神境界,可以帮助人们充分体验到人类艺术创造的精神魅力.这三种价值属性是人类生命活动方式的必然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3.
万谊 《文教资料》2009,(34):20-21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灵活动极其丰富复杂.参与创作的心理因素也因之相当繁多,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情与知。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只有将情感和认知互相渗透、互相促进,这样才能创造出激动人心的艺术精品。本文以五四时期著名的女作家庐隐的小说为例,阐述知情交融在小说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艺术创造活动的系统特征 艺术创造活动集合着主客体多种要素的相互作用,这些要素以动态联系的方式形成艺术创造系统;艺术品便是通过这种创造系统得以产生,从而满足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 作为复杂的艺术创造活动,艺术创造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一 有机整体性 艺术创造要实现某个目标,必须由各创作要素密切合作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进行,这就表现为创作活动的“有机整体性”。在这里,“有机”是指进行创作的合规律性。“整体”既指创作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艺创作是一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活动,它是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创作主体通过发现、体验现实美,进而进行典型化、情感化、理想化,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文本。 艺术形象是审美价值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以人物性格塑造为构思和创作的中心 ,在艺术形式和方法上 ,也必然以性格刻划艺术为美学追求。本文试从人物性格刻划——内心外现法谈其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城市雕塑的价值与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雕塑是公共艺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更注重与城市空间和人环境的联系。本论及城市雕塑的历史、社会、人、艺术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并探求了一些城市雕塑价值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豫歌"是以河南戏曲音乐为主要创作材料,以歌曲写作手法为主要创作特点的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音乐风格的新型歌曲形式。豫歌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兴艺术形式,不仅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创作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心理机制和审美实践活动的特殊表现和规律等为根据,探讨了作为美的反映形态的“夸张”产生的过程及其美学价值,提出:作为物化形态,夸张是基于审美需要而创造的合于并高于生活真实的艺术美;是变形的艺术美;作为物化过程,它是强化审美效应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双创”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努力实现“双创”。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与学术价值,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是舞蹈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重要命题。文章立足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从其前期准备、内容立意、形式创造三个方面阐释“双创”理念下新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创作高质量的舞蹈作品提供参考,也为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民间与专业、东方与西方的借鉴与融合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