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水映春晖,麓山钟灵秀。附中广益,广益附中——”当湖南师大附中这所百年名校伴着这青春的旋律迈入2007年,  相似文献   

2.
湖南师大附中星城实验中学位于湘水之滨、麓山之北,地处长沙市政府北8公里的金星大道与银星路交汇处,占地118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校园按湖南省一级标准进行功能布局和装备配置,环境优雅,设施先进。  相似文献   

3.
《当代教育论坛》2008,(2):F0004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是经教育部确认由长沙理工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长沙市赤岭路,临泱泱湘水,望巍巍麓山,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美。  相似文献   

4.
美丽富饶的湘水之滨,钟灵毓秀的麓山之北,金星通衢之西端,坐落着湖南省知名百年名校——望城一中。  相似文献   

5.
《当代教育论坛》2009,(1):F0002-F0002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由长沙理工大学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学院位于长沙市繁华的赤岭路,临泱泱湘水,望巍巍麓山,风景秀丽,交通方便,空气清新,校园幽静。  相似文献   

6.
正欣逢《大学教育科学》创刊三十周年,我谨代表编委会向刊物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一直以来鼎力支持刊物发展的各位专家、学者、作者、读者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由衷的感谢!感谢您,在过往的岁月里,与我们同在,和刊物共荣!感谢您,让创新思想和智慧火花,引领了刊物和教育的方向!到2014年,坚守在麓山之麓、湘水之滨的《大学教育科学》,已然走过三十载春秋。经过一代代办刊人夸父追日般的执着和努力,在一代代学人的支持下,它从曾经的不定期的内部资料、季刊,逐渐发展到目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十六开双月刊,成为教育科学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期刊。它以  相似文献   

7.
《湘君》《湘夫人》所咏神话,为舜妃传说与湘水神话渗透叠合之产物。湘君是原有的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二妃。“二湘”反映了女巫与湘水男神、男巫与湘夫人,以及湘夫人与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关系。  相似文献   

8.
感念麓山     
我现在的住所在一所学校,她的全名是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我亲昵地称她“麓山”。麓山像一个秀气的女子,爽洁纯净。我很深地爱着麓山。陶渊明直到晚年才找到一个让自己心仪的桃花源,而我几乎是很轻易地就与“麓山”  相似文献   

9.
从如实地反映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与风土人情看,福克纳是现实主义作家:从喜欢以传统的价值标准来对待周围陌生、时髦的环境看,他又是一个浪漫主义作家。《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体现了这两种风格。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曰:“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如果说麓山是创业者的摇篮,那么麓山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各位家长通力谱写的篇篇力作,恰是这场战争中不断的善出奇兵。回顾近五年的工作,是否可以说我们已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童话的起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现有资料看,“童话”这一名词始见于18世纪中日本小说家山东京传的《骨董集》,清朝末年才从日本语汇中引进我国。实际上,不论中外,在“童话”这一概念出现以前,童话性质的作品早已存在了。如我国《搜神后记》中记载的田螺姑娘的故事,《酉阳杂俎·吴洞》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看,悠久的学校发展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是蕺山中心小学特有的文化积淀,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学校的历史自南宋乾道年间蕺山相韩旧塾发韧,经明代的证人书院,清代的蕺山书院,辗转递嬗,弦歌相继,在蕺山南麓立校,至今已历八个世纪之久。此处人才辈出,历数百年不衰。早在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理学大师韩度曾经在这  相似文献   

13.
《愚公移山》中“而山不加增”一句,中学语文课本末作诠释,廖序东先生的《文言语法分折》把“加”作为副词,训为“更加”,作句子的状语,来修饰动词谓语“增”,不少同志在讲解这一句时也这样解释,把全句译为“可是山不更加增高”。笔者认为,这样训释是欠恰当的。从字义上看,单独一个“加”字,可作副词“更加”,但这不是它的本义。《说文》:  相似文献   

14.
三年级第一篇作文是看图写话,题目为《悄悄话》,要求学生由图发挥想象,把孙女对爷爷说悄悄话的内容写下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作了活动幻灯片,采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引导他们学写作文。 一、声、色、生、趣易感知。 [出示环境景色幻灯片] 师:同学们,这是在什么地方?院子里有什么?从这几处景物看是什么季节? 生:在黄上高原的一户农家小院里,有土窑洞,有山柳树,有鸡妈妈带着小鸡在吃食,石凳子上放着一盆蒜苗。 生:从山柳树泛出绿意、蒜苗长得生机勃勃可以看出这是在刚刚进入春天的时候。 师: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把图片上…  相似文献   

15.
从《孙子算经》至今,一千五百年来对《鸡兔同笼》的研究历久弥新,究竟有何魅力?从俞正强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罗列方法,回顾历程;解读方法,沟通联系;感悟方法,一脉相承"中,我们感受到一课三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们也从中感悟到:在一节复习课中如何"拎一拎"、如何"音声相和"、如何讲一个"数学寓言"。这些应该就是《鸡兔同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范国强 《海南教育》2014,(22):50-50
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只是山,看水只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用于教学生涯同样合适。笔者执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次,几年来不断深入文本研读,深刻感悟到季羡林笔下德国民族养花、爱花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花”只是花。人自打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鲜花怒放,清纯美丽。懵懵中,知道了这是花,于是对花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看花是花,很单纯、很真实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一篇500字的美文,篇幅不长,全文直接描写花的“奇丽”更是惜墨如金。  相似文献   

17.
王伯敏先生在他编的《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和《新美术》中先后提及中国山水画观察、透视的方法.他说:“用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把视点‘逐步’往前移.让作从这座山转到那座山。这样一路看去.一路画去.‘步步看’,‘面面观’,‘前顾后盼’.‘左看右看’.把所画到的景物.集中经营在一个画面七。”这种移动视点来观察、透视和取景的方法即是取移法.它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观察、取景的方法,是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媒介.因而是激活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使之得以产生的良方。  相似文献   

18.
王伯敏先生在地编著的《中国山水画的透视》和《新美术》中先后提及中国山水画观察、透视的方法,他说:“用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把视点‘逐步’往前移,让作者从这座山转到那座山。这样一路看去,一路画去,‘步步看’,‘面面观’,‘前顾后盼’,‘左看右看’,把所画到的景物,集中经营在一个画面上。”这种移动视点来观察、透视和取景的方法即是取移法,它是中国山水画特有的观察、取景的方法,是中国山水画情与景交融的媒介,因而是激活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意境”,使之得以产生的良方。取移法在中国画画史k的应运而生决非偶然的。…  相似文献   

19.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黄流"、"清酒"、"骍牡"、"柞棫"和祭祀周围所见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陕西汉中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湖南文艺学研究领域,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是一个重镇.经过多年努力,它又拿出了一份可喜的成果,这便是"麓山文艺学研究丛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