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古文汉字“家”的本义,自古至今有多种说法,但都不尽合理。基于从古文字学、语言学、社会学、考古学等各个角度的研究,可以认为:“家”当为会意字,其本义是表示一个以血缘聚居团体为基础的财产单位,这个财产单位就是“家族”,它最初指的是父系家族公社。引申开来,“家”亦可指代财产、宗庙、政权等。  相似文献   

2.
生命是“1”     
昱文 《高中生》2011,(10):57-57
面对苦难和危险.最应该保住的财产就是生命。生命是“1”,金钱、地位、名望等都是“1”后面的“0”。有生命在,才有奋斗的机会,才有接受成功、荣誉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笔者认为网络游戏中所谓的“虚拟财产”是虚拟世界的财产,是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物所拥有的财产,是“虚拟”的财产,而不是现实世界的财产,这是它的本质属性;提出“虚拟财产”问题是个伪问题,虚拟与现实是截然区分的,虚拟世界中的纠纷要在虚拟世界解决,这应当是现实世界对待虚拟世界的一个态度,否则,用现实的法律去调整虚拟的财产,就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4.
虽然现在财产申报已经“破冰”,但我们不得不说还任重道远,一是因为实行官员财产申报的地方还很少,二是除了湖南湘乡市公示“一把手”个人财产开了先河之外,各地所公示官员财产并没有主要领导人的名单。而且,在我看来,“自下而上”未必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论述了因合同不成立、无效引起的“返还财产”及因合同被撤销引起的“恢复原状”与不当得利的关系。在对理论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文章基于物权变动具有过程性、区分正向物权变动和反向物权变动以及物权变动是否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认为:合同法规定的“返还财产”、“恢复原状”并不是创设了一项独立的合同法上的请求权,而是用阐释性条款的立法技术说明了合同失效时的请求权的基础所在,即:要么是不当得利请求权,要么是物上请求权。  相似文献   

6.
孔子是一位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孔子的“立人”、“达人”理论,是其师德理论的重要部分,它包含了有教无类、全面培养人才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教育与教学实践具有非常有益的借鉴作用。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宝贵精神财产,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7.
“墙”和“门”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彼此相互依存,但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化,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远古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吃大锅饭,穿百家衣”了。人们根据血缘关系,成立一个个氏族在一起群居。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人们建起了自己的居住场所,形成了最初的房子。“墙”,恰好也起到了帮助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光有“墙”是不够的,人们需要与外界进行联系,于是有了“门”,成为了家与外界交流的中转站。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物质利欲的加强,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和财产更加谨慎了。于是,“墙”变得越来越牢固,“门”也“进化”成…  相似文献   

8.
相较于夫妻之间的财产约定,现行法律对家庭共有财产的规定尚不明确。由于法律依据的缺失,致使实务中对家庭成员之间签订的“财产分割协议”出现了不同的认定。同案不同判的现象使得明确“家庭共有财产”成为目前司法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在民事法律体系中设立明确的“家庭共有财产制度”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路径。将“家庭共有财产”明晰化,赋予“家庭”独立的法律地位,不仅有助于对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分割协议”的定性,而且可以使举债主体明确,债权人主张债权更具针对性,从而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1”是一个很特殊的数,许多数学问题都与“1”有直接或问接的关系,如解题时如果让“1”或它的性质来参与,往往使问题简单化,现各举几例说明. 1巧借“1” 例1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个老农民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有气无力地说:“我要见真主去了,这一生没有给你们留下更多的财产,  相似文献   

10.
作为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官员财产公示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要内容,极其需要公众的热情支持和积极认同。然而,近来国家5个试点城市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试行却遭遇到了“零投诉”尴尬困境。“零投诉”现象对应的是公众“零关注”“零认真”,折射出社会公众普遍的政治冷漠。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在于财产公示制度简单及政府与民众之间互不信任等方面,文章提出应通过消解政治冷漠的方式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财产利益与“公司内部设立职工股”范正1993年11月23日《经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对一位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访谈录,内容是讲有关股份制问题的,里面讲了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在马克思的理论中,有一条基本原理:财产利益是人类最根本的利益。所以,在公司内部,设立职...  相似文献   

12.
现行中师的《文选与写作》教材中,对鲁迅小说《药》中的“满门抄斩”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抄没财产,杀戮全家”。一般人也理解为:“抄没罪犯全家的财产,杀戮罪犯全家的人。”其实这种解释是欠准确的。《药》中的夏瑜是一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他们从事的是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按照清朝法律,他属于“谋反”罪。《大清律例》规定,凡谋反、谋大逆,凡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相似文献   

13.
当2004年3月“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时,担负着“私产”保护条款具体化的《物权法(草案)》,本没有区分财产所有制的任务,而是细化财产保护的条款。  相似文献   

14.
“善意”与“恶意”在民法学中虽没有明确的定义,但在民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常被运用,如在善意取得制度、表见代理制度、添附财产的归属以及非法占有人返还占有物等问题上,行为人的善意与恶意对其行为的法律后果存在着极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眼看高三即将毕业,同学们就要各奔东西,班上的“财产”处理却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财产委员总算冒着风险干完了这学期的工作.最后向大家作了详细的财务汇报:班费还剩下可观的一笔;还有一些留下的学习生活用品。而这些学习生活用品此时却不知道该让它们何去何从,有的同学建议自己留作纪念.但由于做不到人均分配.这个方案只能暂作保留。  相似文献   

16.
公立学校“转制”后,学校的国有资产仍然属于国家所有,但从其运行机制来看,却属于民办学校,因此,必须按民办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办事。在“转制”的过程中,一定要依法明确学校的产权关系和财产归属,保障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民法中的“占有”是指占有人时于物有事实上的管领力.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存在本权说、占有说和修正说,其中,最为妥当的是平稳占有说.基于以上理解,财产犯罪中的“非法占有”是指行为人运用不法侵害手段严重违反法秩序,违背他人意志,破坏其对财物的“平稳的支配关系”,强行建立对财物的“新的支配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数学解题中有时为了使问题获得解决,我们需要借“数”或“式”,但必须还“数”或“式”,以保持原式不变,这就是所谓的有“借”有“还”法.本文举例说明有“借”有“还”法在解题中的运用,希望对同学们学习有所帮助.一、“借”数“还”数例1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印度有个老农民临终前,将三个儿子叫到面前,有气无力地说:“我要见真主去了,这一生没有给你们留下更多的财产,只有19头牛,你们分了吧,11  相似文献   

19.
《瞭望》近日报道有的地方开始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去年9月,新成立的国家预防腐败局挂牌之际,新上任的副局长屈万祥就向公众承诺:“正在抓紧研究财产申报制度,在适当时候将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经历了东周剧变,周天子“王”的所有权标识逐渐被新的名目取代.不过,在睡虎地秦简中仍有一组财产被同时冠以“公”与“王”的专有性质即“公祠”“王室祠”等特殊财产,而与之相关的祭祀类律法的存在则表明了秦律对于先秦祭祀传统、法家“立公灭私”思想的继承,又体现出在秦朝改元称王的重要时期,统治者借助早期祭祀律法来宣明其统治权威的政治目的.在其后的汉初律简中又较难寻见此类记载,这无疑是秦汉律简中较明显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