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暑期将至,还有什么能比网上冲浪更能让人开心畅怀的呢?轻点鼠标——拨号上网,从此我的生活与众不同!或许这个时代本就属于网络,因为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就与老朋友们联系,还可以通过聊天室、QQ、游戏,结交到新朋友。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融入社会,享受和体验数码生活。为此,我们特别安排了以下这些内容,看过之后,你既可以学会从网上“当”到最新的电影以一饱眼福,又可以通过网络结交新老朋友,开阔眼界。高兴的话,你还可以在我们的帮助下建立个人网站,期待朋友们的光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朋友们,就让我们一起投身到这丰富多彩的“IT探索”中去吧!  相似文献   

2.
网情     
生活里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最宝贵的回忆。我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不愿意和别人多接触。在别人眼里我几乎是不近人情的。后来,我有了一位网上的朋友———孤独,也许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是孤独的人,所以聊得很投机。他的网名叫孤独,可他却总是鼓励我,让我相信世界上有温暖存在,让我寻找朋友、知己,让我走出内心的世界。我和他聊天的时候,总是有一种感觉,不是快乐,也不是痛苦,而是一种淡淡的哀愁。天文地理,国家大事,学业前程,我们在网上无所不谈,惟独那种哀愁却总是挥之不散。在一次聊天的时候,他突然问我:“如果以后我不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小孩。我可以说是没有朋友,我也不知道如何让自己有朋友。我曾经试过和同学们聊天,可没过两秒就无话可谈,在街上遇到同学也好像不认识一样。--陆丰有苦说不出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害怕那种在空旷的沙漠上发出呼喊却毫无回应的恐惧感。然而,每个人都难免会孤独。因为人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繁华喧闹的人群中,而且,有时候在最热闹的地方,人会更加感到孤独。我们最终都要面对自己,聆听自己那种剥离了所有的尘嚣后的真实的内心。拥有孤独,有时候却是真正的拥有自己。所以,不要拒绝孤独。但,我们又必须走出孤独。没有朋…  相似文献   

4.
孤独不可怕     
尊敬的编辑叔叔:您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了,觉得自己很孤独,甚至到亲戚家吃饭都不怎么乐意,这可怎么办呢?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镇石泉小学 胡丽华胡丽华同学:你好!首先,你说的这种现象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大可不必担心。而且孤独不一定就是坏事,孤独有时可以促使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能避免受外界因素干扰,专心致志地从事于一项工作。但是,孤独有时又不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在现代社会里,像鲁滨逊那样的传奇经历基本已成神话,那种独来独往,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只能导致自身的毁灭。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4)
世界在一个落日光景中孤独地旋转。面对落日,我们从未感到过厌倦,它每时每刻都在制造不同的景观。它从大地上升起来,又降落到大地上,每一天都是如此,可每一天的感觉又完全不相同。它们与其说是来自大地的一种散发或一种来自天空的沉降,不如说更像太阳本身跳出精彩的舞蹈。很多时候,它们似乎不是一种自然的现实,更像是不可捉摸的精灵。也许,黑格尔隐约地说出了一种真理:内容之所以成为内容,即由于它包括成熟的形式在内。那么,回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来定义生活了:生活正日益成为形式的总和。从头到脚,从白天到黑夜,各种“形式”羽…  相似文献   

6.
战胜孤独     
大家都看过《鲁宾逊漂流记》吧,鲁宾逊因为风浪击沉了他所乘的船,随海浪漂流到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上,开始孤身一人的生活。然而,孤独一直伴随着他,孤独成了他最大的敌人。为了战胜孤独,他先是养了一只狗,后来又发现了一只猫,接着他抓到了一只鹦鹉并教会了它说话,终于听到了“人”的声音。后来,他趁吃人部落在他所在的荒岛上举行仪式时,解救了一个黑人,取名为“星期五”,并教会他说话。于是他又进入了社会,有了自己的朋友,他的孤独感被完全克服了,日子好过多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孤独的体验。只不过,有的人能够迅速融入新…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11)
写作有三境界:孤独、自娱和彼岸的幸福。人是社会的,也是孤独的。一方面希望融入社会,和谐共处,敞开胸怀,与人沟通;另一方面又追求自由,拒绝喧闹,营造孤独,对精神世界的构建情有独钟。因而"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注定是孤独的。哪怕你有‘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胜,你也要独自面对你的世界里的风霜雨雪"。  相似文献   

8.
14岁的孤独     
14岁的我们,有着太多的蓝色的忧郁,难言的感动。都渴望倾诉,忙忙碌碌的人群,有谁在意我们的生活?夜幕降临,一切隐入不可知的深渊。站在属于我们自己的角落,任孤独侵蚀和嘶咬,而我们却拥有一个不肯面对世俗的灵魂。孤独使人深刻,使人摆脱心灵的依附。孤独中的欢乐是淋漓而又真正的。孤独的心灵是蓝色的时空,丰腴的是天上闪烁的星星。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而始,孤独而终重要的是立于孤独而不被它压倒!14岁的孤独,淌下我的泪水14岁的孤独@覃伟斯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小燕妹妹:你好!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某爱心网上浏览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你的照片和家庭介绍,你那充满渴望又孤独无助的眼神,直射入我的心田,震撼了我的心灵。我们同是十岁左右的女孩,拥有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生活:你在宁静却贫困的山区,而我生活在喧嚣而富庶的都市;你的家中一贫如  相似文献   

10.
我也听人讲过 ,若要给人好印象 ,谦虚的印象 ,便可以开门见山地说 :现在不再有长篇小说里的英雄人物了 ,因为有个性的人已不复存在 ,因为个性已经丧失 ,因为人是孤独的 ,人人都同样孤独 ,无权要求个人的孤独 ,因此组成了无名的、无英雄的、孤独的群体。事情可能就是这样 ,可能有它正确可信的地方。可是 ,就我 ,奥斯卡 ,和我的护理员布鲁诺而言 ,我敢说 ,我们两人都是英雄 ,完全不同的英雄。他在窥视孔后面 ,我在窥视孔前面 ;如果他打开房门 ,我们两个 ,由于既有友谊又很孤独 ,因此仍然构不成无名的、无英雄的群体。我将从自己出世以前很远的…  相似文献   

11.
中产阶层是我们好多人羡慕的一个阶层。我在网上看见一个国内的中产到本阶层的大本营美国旅行。回来后以又酸又甜的笔触描摹美国中产阶层的生活:住在郊区。有一幢(分期付款)两间至四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真实情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管理者选择了推门听课这种管理形式,但是这种形式老师们是赞成还反对,如果赞成他们又接受什么样的推门听课,本研究设计了相应的网上调查问卷,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调查在“人教论坛”、“教育在线论坛”、“凤凰语文论坛”进行。初步结果显示教师们对推门课这种形式接受程度低,但是还有商量的余地,我们做得好,其可接受程度是可以大大提高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不断满足,许多中国人在精神上却日益感到空虚。因为,我们生活的社会可以说极度缺少人文的关怀。现代社会人文精神支离破碎,日益萎缩,使我们体验到一种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却因此越来越冒险甚至疯  相似文献   

14.
《父母必读》2011,(12):132-133
隔代育儿中,有很多让人崩溃的话题。有些来自于婆媳关系,有些是因为和老人的养育方式、理念有矛盾。这些话题经常会被无奈又愤怒的妈妈发到各大网站的育儿论坛中。但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发泄帖之下.经常会有一些智慧的回复,引导我们换个角度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般人而言,数学家是一些“生活在别处”的人,因为他们的思想往往不为我们所知。曾经有一位“万民之上”的人物在回忆录中感叹,总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他的意思是在权力的顶点不能与周围的人交换心得。这是不难想像的。但数学家把他们的所思用最“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还是被我们视作天书———数学家的孤独,来自于他们不得不独自垄断数学语言。我说是的纯数学。它多数情况下未见得造福了芸芸众生,甚至根本看不到应用前景。我国人民广为传颂的哥德巴赫猜想就属此类。它可以看成是人类智力的极限拓展,那些令数学家们无比激动…  相似文献   

16.
<正> 据我看,文学是终究不能免俗的。或者不妨说,俗是文学与生俱来的特性之一。 我们的先人创造出文学起源于劳动、娱乐、消遗、性压抑、苦闷等说。各说歧异,相去远矣。但平心而论,各说似乎都不能排斥文学的发生不脱离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生活,且只能承认文学的原动力来自人不能摆脱世俗生活的平凡平庸,单调泛味,紧张劳累……。因此,人才需要文学来调节生活,升华欲望,导泄苦闷。 文学和社会的人及人的社会生活的关系,又有摹仿、再现与创造、表现两大派。  相似文献   

17.
蔡亮 《文教资料》2006,(7):101-103
随着计算机及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已快速辐射到社会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空前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生活与生产方式,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开拓了一个广阔而贴近的空间,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民事主体的权益也伴生性地受到来自网上的形形色色的侵害。本文从曾经轰动一时的“明星电话网上泄露事件”谈起,从网络侵权的界定出发,引出对网络侵权行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科学网上对李小文老师追忆的文章,已有几百篇了,而且这些日子一直不见少。对于一个人来说,到了这一层面实在是人生的幸事。像小文老师这样身份的学者在中国屈指可数,而能够走向网络、走向自由论坛的人则更少。从大家所谈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术的追求是深远的,对年轻人的关怀是真情实意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的最早国家之一,享有“诗国”的光荣称号。《诗经》是这个诗的国度里的第一部诗歌选集。 《诗经》艺术地再现了我国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创造了“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的艺术美。它出色地反映了人对自然、人对生产斗争、人对社会生活以及人对人本身的审美关系,我们从这些审美关系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的丰富的审美活动和卓越的美的创造能力,可以看出我们祖先审美观念的形成、审美能力的发展和审美意识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品味孤独     
捕捉你心灵深处的故事吧,感动了你的也将感动我们。我站在风中,品味着孤独在味蕾上跳舞的滋味。何为孤独?有位男孩说,他是十五岁的时候开始体验到孤独的,有时感到挺好,而有时又感到寂寞和惆怅。有位女孩说,孤独感往往是在最热闹的时候或地方悄然袭来。爱因斯坦也说:"我实在是孤独的旅客。"每个人自打出生起便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孤独注定要与我们相伴一生。它是个时好时坏的朋友,但是不可否认,它是人一生中相伴最久、最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