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霸上亦名灞上,是西安城东久负盛名的历史地名,它的得名自然同灞河有关。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霸世,更名滋水为灞水”①,以彰霸功。随着灞水的得名,灞水之上的地方也就有了霸上的名称。“霸者,水上地名也”②,即指此而言。然而,霸上所以引入注目,就是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为兵家所必争,应该是一个地理实体,有它的具体位置。当然,霸上也有泛指的一面,但它首先彰名于世,则主要是一个军事要地,关系到长安城的安危,不能不有其具体方位。近来发表的有关霸上的文章,一说“灞水东西通得霸上之名”,一说霸上位于灞桥的东端③,显然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霸上(又作灞上)作为关东各地出入长安所必经的交通要冲,在历史时期长安附近的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确切位置说者不一,所处交通地位迄今亦未得揭示。拙稿属草之后,适又获读李健超同志《霸上与长安》一文(载《西北大学学报》1984年第1期)。李文否定霸上在白鹿原说,并指出汉唐时期霸上的位置曾有移徙。对此,拙见相同,今略为补证。然李文承袭杨守敬说,仍认为“霸水东西通得霸上之名”,我以为不然。故觉拙稿所论仍有必要。一、《水经注》的矛盾记述  相似文献   

3.
沂水辨     
沂水辨《汉书、地理志》京兆尹南陵县下云:"沂水出蓝田谷,北至灞陵人灞水。灞水亦出蓝田谷,北人渭。"由此可见,沂水是溺水的一条支流,但沂水究竟是现在哪一条河流,诸家所见不一。清赵─清谓沂水即《水经注》中的沪水,亦即泥水,大致指个蓝田以东灞河干流河段;辛...  相似文献   

4.
《水经注》关于霸上的记载共有两段文字,但两段记载却是完全矛盾的。这就为确定霸上的具体位置带来了一定困难。不过,只要仔细分析,这个矛盾仍然是不难解决的。为了便于讨论,这里把《水经注》的两段文字先抄录于下: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王仲宣赋诗云: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今新丰县故城东三里有坂,长二里余,堑原通道,南北洞开,有同门状,谓之鸿门。孟康言在新丰东十七里,无之。盖指县治而言,非谓城也。自新丰故城西至霸城五十里,霸城西十里则霸水,西  相似文献   

5.
“灞水”是唐诗中非常重要的意象,在唐诗中频繁以灞陵、灞上、灞桥、灞浐等词语出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第一表达了离别之情;第二是帝都长安的象征;第三是诗思的所在;第四体现出隐居的意味。  相似文献   

6.
要害问题是月相 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仔细琢磨,要害问题是月相定点与不定点。试想:初吉为朔,定点的;既望为十六,定点的;“三日曰朏”,是定点的;焉有既死霸、既生霸为不定点乎?将《汉书·世经》有关文字粗略(还不必细细)校读,就可明白,刘歆表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7.
我曾撰写《论霸上的位置及其交通地位》一文,在《陕西师大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发表后,马正林同志在同年第三期中发表了《也论霸上的位置》一文(下简称《也论》),对拙文提出不同看法。我认为,其中某些看法对于深入探讨霸上及其相关交通  相似文献   

8.
“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2年11月版第1404页)这是《礼记·文王世子》开头一段中的一句话。对此句中的“在”字,历来解释不一。郑玄《礼记》注:“在,察也。”唐孔颖达、宋朱熹、元陈澔、清朱彬等人亦以諯滴恰H欢迓娇蛉衔恕霸凇辈荒苎滴安臁?当以“视寒暖之节”的“视”字训为“察”。他们的分歧在于断句上。郑玄等人是受了孔安国、王肃等注《尚书·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的影响。此“在”训为“察”。如以郑玄等人的说法,从文  相似文献   

9.
诗圣旅陇纪行诗的当今地址大部分已有统一认识,唯独《龙门镇》、《积草岭》二诗尚在仁智互见之中。在前文《杜甫陇右诗<龙门镇>考》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和实地考察.史料与实践证明:西和县石峡镇高河村的大石和小石与《水经注》记载的“龙门谷”相符,高河水为龙门水:页水为《水经注》所载的“东北穷溪”,并根据《河水注》对小榆水、契水、禄谷水等表述“文法一致原则”,确定页水是横水的傍流、斜支、测流,是横水的源头之一,二者不可分离;又据史料记载的一则战例和戍镇设置规模,判定今西和县石峡镇石峡街是杜甫笔下的“龙门镇”,其成县府城集与西和坦途关均与史料和《水经注》所载相左。  相似文献   

10.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性很强。所载“干支”绝大部分都很准确,但错误之处也不是没有。试列数则,仅供参考:1《通鉴》卷199永徽元年十月条载:“十月,己未”褚遂良左迁为同州刺史。《旧唐书·高宗记》、《新唐书·高宗纪》及《新唐书·宰相表》则说十一月己未,褚遂良被贬为同州刺史。案,十月丙寅朔,无“己未”,而十一月有之,为十一月二十四日。《通鉴》所谓“十月己未”当为“十一月己未”之误。2《通鉴》卷200显庆二年十月条载,十月“戊戌”,高宗幸许州;“乙巳”,畋于水之南;“壬子”,至汜水曲。查本月丙辰朔…  相似文献   

11.
《荀子.强国》篇记载荀子入秦时指出了秦政"驳而霸"的特点,说明为秦之治是不论各家各派杂而用之,一切以图强求霸为目的。虽然秦立国较晚,但为富国强兵而实行"拿来主义",形成和发展了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秦政之所以"驳而霸"及最终能一统天下应主要归因于这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温静 《阅读》2023,(24):63-64
<正>1月15日,“《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年度文学排行榜”发布,长篇小说《秦岭记》(贾平凹)、中篇小说《白釉黑花罐与碑桥》(迟子建)、短篇小说《兰亭惠》(潘向黎)、诗歌《江都的月亮》(胡弦)、散文(含非虚构)《“荒林拾叶”专栏》(王彬彬)等作品领跑五大榜单。“《扬子江文学评论》年度文学排行榜”创办于2017年,是国内首个由文学评论刊物推出的排行榜,旨在通过评论家的共识视野发现大时代里具有大格局、  相似文献   

13.
这篇文章提出讨论的问题,有的是针对大学古典文学教材对《左传》的选注;也有的是针对今人对左传全书注释的某一条。我觉得注释不确,便提出自己的看法来。 一、为什么“汉水以为池”的“水”是衍文。 《左传》多次用单音词“汉”表示汉水,但现在较通行的版本于僖公四年的传文作“汉水以为池”。这个“水”是否多余?除《释文》说水是衍文,还有王引之根据臧琳的说法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传文是“汉以为池”应该不成问题了。但今人杨伯峻的注本说王说“其实不  相似文献   

14.
读《柳河东集》,见下册第七二六页收《江雪》一首,同时于夹注中收入同样以江和雪为题材的诗二句,颇有意思。柳宗元的《江雪》共四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充满着雅淡而高远的画意,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对这首诗,苏轼曾作过评论,推崇备至,认为“殆天所赋,不有及也”。  相似文献   

15.
西安地区河流及水系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河流密集,有八水绕长安之说。八水的含义古今不同,唐时有滈无(氵皂),明清有(氵皂)无滈。近代滈水断流,名存实亡,(氵皂)河已成一条天然排污渠。所以,八水系指东部的灞河、浐河;西部的涝河、沣河;南部的洨河、潏河;北部的泾河、渭河。西安地区河流的名称古今大体相同,但水系组成与河道的平面形态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水系组成来看,灞、浐、沣、潏曾都单独入渭,为渭河的一级支流,近代浐、潏分别注入  相似文献   

16.
曹丕《柳赋序》曰 :“昔建安五年 ,上与袁绍战与官渡 ,是时。余始植斯柳 ,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 !左右仆御已多亡 ,感物伤怀 ,乃作斯赋。”张可礼《三曹年谱》据此系赋作于建安二十年。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则看出曹丕该年未到种柳之地 ,但仍迷信赋序 ,断赋作于建安十九年。按  相似文献   

17.
盛可以的《北妹》是她继《火宅》、《水乳》之后的第三个长篇,它秉承了作家一贯的朴素描写风格,为我们塑造了“北妹”的人物群像,作家从她们“直觉的生命”和“游戏的语言”两个方面去体现,前者让她们体验生命,后者显示她们在生命中的成长。就这一写作的姿态来看,它足当代文坛中的异质,为“70年代后”已程式化的写作带来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18.
本课是苏科版科学教材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中的第二篇“观察水”中的第二版块关于“溶解”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论韩愈     
多年来习惯于以参加所谓“永贞革新”与否划线,群起抑韩尊柳,作者已另有《所谓“永贞革新”》一文(刊《青海社会科学》1986年5期)足摧破其说。此文则着重论证韩愈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积极作用,指出领主制残余之门阀彻底崩溃、中国社会进入成熟的封建地主所有制之时亟需维护此新制度的政治理论,而韩愈《原道》等实伸张此新政治理论之纲领性大文,其为封建地主制社会及其文士所尊崇自非无因。又韩愈立身从政亦能躬行其政治主张,此亦旧文化中之好传统,堪为后人继承。  相似文献   

20.
《魏书·地行志》太原郡沾县下“二汉属上党,晋属乐平,真君九年罢乐平郡属焉。有夹山。豫水出得车岭,西北入汾。有汾阳、追城。”在“豫水出得车岭”句后有校勘,引《魏书·灵征志》正光三年六月条:“并州静林寺僧在阳邑城西橡谷掘药。”并引《元和郡县图志》卷13太原府太谷县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