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中学语文“课标”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其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人文性和思想性,以语文学科之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文本为依托,并以文学文本之真切审美体验性、丰富的审美想象性、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然而过去,我们在语文教学上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这一学科的审美功能。在笔者看来,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学生美感的人文学科。如何在语文课上让学生多一点审美体验呢?  相似文献   

3.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 ,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实验修改版 )》的“教学目的”中就明确规定 :“在教学过程中 ,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语文教学名师于漪也以“人文”释语文 :语文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人文学科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那么 ,该怎样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内涵呢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与人文有关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强调了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它的思想性,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更把“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得、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极佳契机。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在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和形成健全人格方面,具有广阔的空间。新颁语文教学大纲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指出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要“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笔者认为,教师有意识地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对优化语文教学的输入功能,构建充实而崇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得以进一步明确。新大纲对语文的性质作了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突出了人文性,避免了纯工具倾向,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的性质上得到共识。语文教学任务,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强调要让学生“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同时“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训练,更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力的培养。“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围绕文学作品阅读,积极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张扬学生阅读“个性”与创意表达的方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创造”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而“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必须经历一次完整的阅读过程,要有对全书脉络的通盘把握,对全书内容的全面思考。高年段的学生已跟着统编教材,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一教学目的。语文学科在塑造健康人格方面有其他学科无与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如何利用优势来塑造职中生的健康人格、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呢?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决定了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尤其阅读作为语文知识的重要板块,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语文教师怎样当好向导呢?  相似文献   

15.
赵雪娟 《新疆教育》2013,(5):135-135
“阅读即探究”是对阅读本质的一种新的认识,它的核心是“阅读是一种思考活动”。它强调阅读的兴趣为先导,阅读的问题意识。强调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以人为本、以课堂为实践场所,让学生在阅读的探究过程中自觉积累、自由感悟、自在审美、自主学习发展阅读的个性,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创新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吴洁红 《学语文》2004,(6):21-21
“诗言志”、“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传统,在中国作家的创作过程中,都自觉遵循文学必须表情述志的原则,强调作品的个性与神韵,可以说,凡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者人格的折射和聚光。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兼顾它的工具性、实用性原则,还要充分认识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人格、完善学生高尚情操这一过程中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审美能力,陶冶情操,还可以实现能力的迁移。审美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强调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主要是在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教育。而实现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艺术审美,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学形象进行非自觉的审美体验活动,从中引发对人生的思考,领悟人生哲理,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发展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19.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文言文的审美教育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言作品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方法途径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20.
王洪艳 《教师》2011,(32):72-7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笔者通过唤醒阅读期待、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实现“自能读书”等方面,提出课堂阅读教学,唤醒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