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我观看了特级教师林莘执教的《古诗两首》视频.在这堂课上,林老师做了大胆尝试,让六年级学生重新学习四年级的古诗.为了适应高年级学生,林老师在教学目标上重新调整,凸显了以表达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一探究景语,感悟情语 (古筝音乐响起,师深情朗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这首古诗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离别时的情感. 生:我认为是作者和故人分别时悲伤的心情. 师: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讲到他们之间深深的"情"字.(板书:情)可是有一点我不明白,这两首诗中有"情"字吗?  相似文献   

2.
在学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设计出一堂情感交流课。话题有两个":现在你快乐吗?"和"假如你现在只有三天生命,你将如何度过?"课堂侧重口语表达和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提出,学生需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该目标从"语言、情感、想象"三方面对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诗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教材中,不难发现儿童诗的比重较大,一共收编了23首儿童诗,将近占了第一学段课内篇目的20%.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挖掘诗歌文体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基于以上基础,我们对《柳树醒了》这篇课文进行了以下三部分的解读:《柳树醒了》是一篇拟人化的优美小诗歌,它把小柳树比作了一个贪睡的小孩子,通过春雷跟小柳树说话,春雨给小柳树洗澡,春风给小柳树梳头,来告诉学生春天的变化.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结构工整、读起来又朗朗上口的小诗歌,他们最易于接受了.  相似文献   

4.
<正>开学的时候,常听到其他老师问我:"这届一年级闹啊?"我挺得意地回答说:"不错,这届一年级还是挺安静的。"这就是这届一年级给我的第一感受。好景不长,当学完数字,开始需要学生大量说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课堂气氛不亚于六年级课堂的气氛,那种沉闷常常让我出现幻觉,难道他们真的是一年级吗?一、课堂上需要举手回答问题吗?"课堂上需要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吗?让他们回答问题的目的是什么?"课后我产生这样两个问题。我们教学生知识不是  相似文献   

5.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疼,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黯然失色.为什么学生的作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因为他们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如何让作文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情境,以情动人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需要展现生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在教学《游子吟》时,我播放了课件《儿行千里》的FLASH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沉浸在动画所创设的情境中,我及时引导他们:"母爱是伟大的,你们身上有什么让人感动的亲情故事吗?"学生们纷纷叙说自己的亲情故事,虽然平凡却感人肺腑,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真情.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子《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充其量是贴贴标签而已。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环境之恶劣,摧残之残酷,淡化了对柳树本身形象的感悟,难以触及柳树的精神层面,又何谈对柳树精神的  相似文献   

7.
从事班主任工作十余年,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有蹲下来,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才会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工作中,缺不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我认为,每年开学,教师如果能在学生作自我介绍时,进行风趣、幽默的交流,不仅可以增加亲和力,对于今后的工作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叫程珺.""是‘俊俏’的‘俊’吗?"我拿起笔,在黑板上了一连写了好几个"jùn"字."老师,是王加君."我恍然大悟,将她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程老师,谢谢你,今天在你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一个生字.""可是,我还想知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她冲我摇了摇头,这时一名女生站了起来:"字典上说是一块美玉的意思.""你真会学习,遇到不会的字不仅查它的读音,还查它的意思."  相似文献   

8.
《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一课时教学,在检查学生预习,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直奔主题,抛出主问题"这株柳树究竟‘神奇’在哪里?为什么会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并根据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这样,使课堂教学变得简洁而高效,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穷人>是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学精品,作家通过这个故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学习完这篇课文,我让学生质疑.一位学生问:"渔夫一家的生活本来就过得很艰难,再抱回来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们能养活七个孩子吗?"  相似文献   

10.
二、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教育一个学生问道:"老师,一个二十几岁的大学生为救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牺牲了,这划得来吗?"在师生恳谈会上,有学生问我:"你作为一个特级教师,当组织上让你做行政工作时,你是怎么想的?"有的同学递条子问:"我知道中师阶段是不该谈恋爱的,但我已经开始谈了,咋办?"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一个特点:他们喜欢思考,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教育者的责任是如何把"乐于思考"这一因素引导为"善于思考".当青少年学会了思考之后,就会自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从  相似文献   

11.
与同行交流,总是听到这样的抱怨:语文比之数学,可谓生动形象,比之外语,可谓轻车熟路,可学生就是不愿享受它。听了类似的议论,我心中不禁这样问自己:"我们真的让学生享受语文了吗?"是的,教给学生知识是课堂追求的目标,但用什么样的方式传授却颇有讲究。是让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爱生命高于一切.这是和谐社会的一种写照,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这同样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呼唤.教育之"育"应从尊重生命开始--使学生心中有爱,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人间有真爱.  相似文献   

13.
正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积极进行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以情育情,以情启智,达到既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我在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健康情感做了一些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感受音乐律动,品味生命忧情有些中职学生连基础的拼音都写不出,更不用说欣赏一篇诗歌或散文,这让教师感到困扰。学习诗歌是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力及对艺术的感知力的有效途径,对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及品德修养的提高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一】教学《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中的戴望舒《雨巷》一文。课文导入时,我告诉学生允许他们在本次课堂上玩手机。学生一听到可以拿手机听歌便兴趣倍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个个都很好奇我接下去要布置什么任务。接着我提出:"大家想听歌吗,那就先读一遍《雨巷》,想一想,诗人打造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人公,她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与以往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等到学生把相应的问题都解决了,我在课堂上播放唐磊的《丁香花》。听完歌后,让学生从背景、性格特征、寓景等方面对两个"丁香"进行比较。有学生这样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你们当中,谁是天才?"——"我!"——"为什么?"——"嘿嘿,他们说我是天生的蠢材。"这是我与几个学生的对话。他们在我心里是那么天真可爱,英语成绩却是一塌糊涂,这让我不由得心生困惑,他们的英语成绩真的没救了吗?我想试一试。  相似文献   

15.
1 多用情感语言,满足儿童情感需要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老师意料不到的问题,如:"老师,感应起电器反转也能产生电火花吗?"老师,用两个凸透镜能把蜡烛像正过来吗?"......对这些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我总是持称赞态度:"这个问题提得好,有价值!"你很有创见,这很可贵",还让全班同学耐心听取思维不够成熟,语句不很流畅的学生回答问题,消除:"说不对,同学们看不起"的顾虑.  相似文献   

16.
现代的教育理念不在于问学生"你懂了吗?",而是问学生"你学会了吗?"因此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积极地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一节课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过程,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思考和发言时,你会发现他们一脸的灿烂和兴奋.这样的一堂课无疑是最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一、我们在学——专业引领 1.理论的引领:因学生需要而教;做数学是倒过来的. 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而开展,不必先讲知识再让学生解题,而是可以反过来,让学生先"做",再总结、整理形成知识,这样的呈现顺序很可能与教科书呈现的顺序不同,用林群院士的研究话说就是:"做数学的过程本来就可能是倒过来的". 2.实践的示范:张老师的三个问题. 那么,这种"因学生需要而教"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子的呢?北京市骨干教师张晓华老师的示范课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在"相似形的概念"一课中,她先让学生画和屏幕上给出的正方形形状相同的图形,然后问:"你有顾虑吗?"再让学生画长方形,问:"你有疑问吗?"继而让学生画平行四边形,问:"你有要求吗?"这三个问题唤醒了学生对"形状相同"也就是相似的概念的认识.这堂示范课让我们豁然开朗,似乎明白了"因学生需要而教"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诲"字时,学生常常把它和"悔"字弄混了.我认真思考,根据这两个字的特点和含义编了一句话.再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吗?"学生点头."后悔时,是嘴上说说,还是从心里感到后悔呢?"同学们表示从心里感到后悔.  相似文献   

19.
紫色的愿景     
<正>教学楼南面草坪处有一株紫藤,学校专门为其做了水泥廊架,以往只有学生毕业在紫藤架下合影留念时才感到它的存在。今年的紫藤有些特别。春天,湖边柳树已经绿意盎然,草坪也已披上绿装,它却似乎还在酣睡。三月下旬的一天早晨,我带着成绩欠佳的几位学生来到紫藤架下,问他们有什么发现。有人说:"这是  相似文献   

20.
一、帮助学生推开兴趣之门1.以"看图写话"激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直观生动的形象比较容易激发他们的写话欲望.教师完全可以挖掘隐含在那些生动画面中的写话资源,为学生所用.如同样是"荷叶"这幅图片,有的学生基于对画面的观察来写:"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有的学生则表达个人的情感:"我非常喜欢荷叶."还有学生写出了自己的思考:"我很想知道荷叶为什么要生长在水里呢?"有的学生甚至还与图画交流起来:"荷叶,你在水里冷不冷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