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狼为了吃小羊,故意找碴儿,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尽管小羊把狼驳得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蛮不讲理的狼仍然向小羊身上扑去。   预习这篇课文时,有一个学生向老师问道:“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有 ?”还没有等老师回答,一位小男生抢着回答道:“狼那么凶狠,小羊当然被吃掉了。”另一位男生反驳道:“书上又没有说小羊被狼吃掉了,你咋知道的 ?我说小羊跑掉了。”班里顿时热闹起来,分成了“两大派”,一派说小羊弱小、善良,只能成为狼的一顿美餐;另一派说小羊虽善良…  相似文献   

2.
有如下三个令人忧思的课堂提问启发教学小镜头: 镜头(一):教师教《狼和小羊》的第二课时,一开课就问:“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到了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狼就把小羊怎么样了呢?”有几个学生回答:“狼把小羊吃了。”老师说:“小朋友说得很对!狼把小羊吃了以后怎么样呢?”(出现冷场)老师催促:“同学们想一想:狼吃了小羊以后怎样呢?”(还是冷场)有  相似文献   

3.
《狼和小羊》是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的一则寓言。讲的是狠为了吃小羊,故意找喳地,小羊据理申辩,反驳狼的故事。尽管小羊把狼驳得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但狼还是蛮不讲理地向小羊扑去。课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狼不想再争辩了,排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的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学完这篇课文后,有~个学生向老师问道:“老师,小羊到底被狼吃掉了没了?”还没有等老师做出回答,一位小男孩抢着回答道:“狼那么凶狠,当然小羊被吃掉了。”另一位男孩反驳道:“…  相似文献   

4.
“九义”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狼和小羊》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怎样借助语言训练,发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呢? 一、以“问”促说 《狼和小羊》结尾写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笔者听一位老师教三年级学生阅读《狼和小羊》,其中有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颇令人思考。这篇文章最后写道: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老师温和地问学生:结果怎么样了呢?一个学生说:“正在这危险时时刻,从远处赶来一个猎人,一枪把狼打死了。”老师的微笑消失了。又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用力过猛,碰在石头上撞死了。”老师的脸涨红了,还有一个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它前面的陷井里摔死了。”这位老师变得烦躁不安了。很显然,这些学生的答案与老师的理解(或教学设计)不相符合。其时还有许多学生要求发言,但老师再没有给学生机会,只是告诉学生:狼向小羊扑去,小羊被狼吃掉了,这是唯一的结果。对于老师这个结论,当时多数学生不同意,有的还站起来反驳老师:“不,小羊没有死,书上没有写小羊死。”但老师最终还是以小羊被吃作为结语。  相似文献   

6.
一位老师在教《狼和小羊》的结尾“(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时,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便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想:“狼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的结果会怎样?许多学生纷纷发表了意见,有的说:“狼脚下的石头因水流的冲力发生了移动,狼站立不稳掉进水里淹死了.”有的说:‘在危急时刻,来了一位猎人,打死了狼.”还有的说:“当狼扑向小羊时小羊以尖角把狼顶进了河里.”……事后,不少老师也都仿效了这种教法.诚然,这种教法确实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但我们认为这样利用课文的结尾去随意改变寓意是不妥的.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上,我正在教学课文《狼和小羊》。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寓言故事,对孩子们来说都耳熟能详,对我来说更是轻车熟路。当我们一起沉浸在绘声绘色的分角色朗读中时,突然,有个孩子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向我质疑:“老师,狼那么凶残,想吃小羊易如反掌,为什么还要找借口呢?”我当时一愣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机警     
教学的机警是教学艺术之一。所谓机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因势利导,遇有特殊情况,能灵活地给以正确解决,从而完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次,一位二年级老师在《狼和小羊》的总结课上,向孩子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羊后来会不会被狼吃掉?这位老师提问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孩子说出小羊后来还是被狼吃了,从而突出狼的狡猾和凶残。可是孩子的回答竟然出乎她的意料。有的说:“小羊没有被狼吃掉。当狼扑过来捉小羊时,正巧撞在石头上,摔断了腿。这时,小羊就逃走了。”有的说:“小羊拼命地叫,猎人听到叫声连忙赶来,把恶狼打死,小…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为全园老师上的一次语言公开课,内容是“小羊和狼”,采用的是放幻灯和幼儿角色表演相结合的形式。孩子们的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想扮演故事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一天,一只小羊在一条小溪边吃青草。一只狼蹑穴niè雪手蹑脚地走到小羊身边,小羊抬头一看,吃了一惊,就对狼说:“你们狼为什么老是欺侮我们,把我的小伙伴吃掉选我们小羊什么时候吃过你们狼啊芽”狼听了哈哈大笑说:“小羊儿乖乖,你真聪明。鲜嫩的青草也在可怜地说,我们青草什么时候吃过你们的羊啊芽”狼还没有说完,就扑向小羊,很快把小羊吃掉了。狼和小羊(寓言)@邱晓怡$上海市浦东新区施湾中心小学三(2)班  相似文献   

11.
语言活动中孩子们围绕着狼和小羊的故事,专心致志地讨论怎样惩罚大灰狼。亦童满脸郑重地大声说道:“老师,大灰狼是可以改好的,我们应该给它一个机会……”教室里先是短暂的寂静,接着一片哗然:“什么?狼能改好?哈哈!”“对!我妈妈说的,大灰狼还帮助过人孩呢。老师,这件事你知道,对吗?”亦童的“追加证明”营造了一片肃静.孩子们的视线集中在老师身上……  相似文献   

12.
洪云卿 《云南教育》2003,(13):32-32
《狼的小羊》是一篇寓言,课文最后写道“狼不想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两位老师对课文这一结局的处理大相径庭,发人深思。甲老师的教学片断师:文章最后一句讲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大家想一想此刻,小羊会怎样?生甲:小羊被狼吃掉了。师:难道就这样一种结局吗?生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它用力过猛,撞在河边的大石头上,摔死了!生丙:当狼朝小羊扑去的时候,掉进了猎人设下的陷阱,被捉住了。……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得真好!乙老师是…  相似文献   

13.
我和孩子们正沉浸在《狼和小羊》中绘声绘色的分角色朗读,突然,有个孩子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向我质疑:"老师,狼那么凶残,想吃小羊轻而易举,为什么还要找借口呢?"我当时一愣。说真的,这篇课文我教过不下四遍,这个问题从未想过。这时,其余的孩子也缓过神来,纷纷附和着:"是啊是啊,狼想吃小羊扑上去就得了,为什么还要找三个理由呢?"突如其来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设计,课堂一时陷入热闹零乱中。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狼和小羊》一课是上海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选自《伊索寓言》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狼和小羊的对话形式展开故事 ,告诉他们对待像狼一样的坏人 ,光讲道理是不行的。这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民思维入手 ,按听、说、读、写四线并进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好课例。(一)针对课文特点 ,在第一课时教学字、词和课文的第一小节后 ,结合班级实际 ,我把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 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 ,使学生理解“故意、借口、温和、可怜”等词语 ,知道狼的三次借口分别是什么以及小羊…  相似文献   

15.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好奇、好动,对新的事物容易感兴趣,对符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事容易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教学时多创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如小学三年级“蹲踞式跳远”这一教材,平时在教学时总是按照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一过程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然后由学生练习。由于练法单调,学生越练越乏味, 课上出现“偷懒”现象。我将这一教材编成一个“小羊学本领”的故事情景,课上先跟学生一起回忆“狼和小羊”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按照大纲的要求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我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和措施 ,培养和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给阅读方法 ,使学生既爱读书又会读书。   1 通过解题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课 ,我先板书“狼” ,问学生狼是什么动物 ;再板书“小羊” ,中间板书“和” ,并设疑说 :“一只凶恶的狼和一只驯良的小羊碰到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呢 ?结果怎样 ?这件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了课文 ,大家都会明白…  相似文献   

18.
狼和小羊     
《考试》2005,(8)
版本一有只狼在山泉小溪喝水,抬头看见下游不远处有只小羊正要喝水。“好一顿晚餐啊,”狼寻思道,“得找个借口把它弄到手。”于是它冲着小羊吼开了:“喂你好大胆,竟敢把老子喝的水搅浑!”“没有啊,”小羊说,“要是你那儿水浑,也不会是我弄的,水是从你那儿流下来的呀。”“那好吧,”狼接着说,“可你去年这个时候干嘛骂我?”“哪能呢。”小羊说,“我今天才半岁哩。”“这我不管,”狼咬牙切齿骂道,“反正不是你就是你老爹!”说完狼猛扑过去,一口把可怜的小羊吞了。霸道何须讲理  相似文献   

19.
森林里的众生本没有思想,但在2600多年中,寓言却让狼和羊进行了三次对话。 公元前6世纪,伊索的一匹狼和一只小羊站在河边有了场争论,就像狭路相逢的奴隶主和奴隶。狼在争论中理屈词穷,却仍旧强词夺理,恃强逞凶;可怜天真的小羊因为没有错,反复陈说自己的清白: ──“你把河水搅浑了!”狼恶狠狠地。 ──“可我站在下游啊。”羊申辩。 ──“半年前你骂过我爸爸。”狼死咬不放。 ──“可半年前我还没出生呢。”羊天真极了。 它们你一言我一语,最终狼笑着道出了“真理”:“就算你善于辩解,难道我就不吃你了吗?”是的,小羊…  相似文献   

20.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怎样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袁瑢老师教《狼和小羊》一课,抓住课文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寓道于文,善问,精讲,巧练,在低年级的讲读教学中很好地处理了知识和智能的关系.听了她的课,受益不少.《狼和小羊》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写的是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里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狼的借口都被小羊驳倒了,但它还是蛮不讲理地扑上去吃了小羊.下面以第二教时中的一个片断为例,谈些个人的听课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