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追求高效课堂、卓越课堂,是我们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仅从《少年闰土》的教学,探索课标的落实,追求卓越课堂。  相似文献   

2.
赵玲宇 《中国教师》2020,(4):100-101
为了改变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状况,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内、课外的阅读内容进行整合,为学生带来提升语文能力的全新体验。本文以六年级上册教材《少年闰土》一课教学为例,阐述笔者的实践做法。一、明确整合依据明确概念,确定方向。整合指的是将相关因素根据本质联系重新排列布局,组合成一个新的整体的构建过程。因此,进行整合教学时笔者力争做到依据课程标准,基于教材的编排设计。  相似文献   

3.
《少年闰土》一文,通过闰土对四件稀奇事的娓娓讲述和“我”的感想,表现了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勇敢机敏的特点。文中“我”和闰土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教学时,我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体现课改理念,突出自主探究。一、揭示课题,引导自学课文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后,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明确三项任务:(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2)提出疑难问  相似文献   

4.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讲述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与相别,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5.
张镇权 《小学语文》2010,(11):51-5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此文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21年,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有些话还比较深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师生会对文中一些内容提出疑问,有些问题在教参中又找不到答案。笔者根据平时所阅的一些资料,对文中几处疑点进行辨析,供同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7.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  相似文献   

8.
备课历程 八月初,在贵阳赛前培训会上,我“幸运”地抽中了《少年闰土》。之所以说“幸运”,原因有三:第一,我特别擅长教情感性强的课文,而鲁迅作品历来被中小学语文老师视为“拦路虎”;第二,《少年闰土》篇幅太长,难处理;第三,新教材触碰的人少,容易创新。《少年闰土》却是传统课文,创新难!可大局已定,我只能面对现实,全身心地投入。整个备课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9.
10.
姚雯 《山东教育》2007,(1):54-54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是《少年闰土》的一个难点,要学生理解“四角的天空”究竟是什么意思,有些抽象。学生不明白饱读诗书,锦衣美食的少爷怎么会不知一个农村的少年?往往在这部分的处理上,老师们容易就词解词,而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熊海滨老师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却将此难点教在无痕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随文练笔。教学目标:1.通过范文的学习,掌握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2.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谭明树 《学子》2015,(6):41
长期以来,我们小学语文课一直把重点放在学习思想内容,感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把学习内容、体验情感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这就导致了语文课程低效高耗的状态,老师花了很大的力气,学生的语文水平不见增长。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13.
1.革新教案,把教师从奴役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探索短小精悍、有实用价值、能体现教师创造力的新型教案。目前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在教案中增加知识积累的板块,我把它叫作“相关知识的积累、铺垫、链接”。在《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中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课伊始,我背诵了臧克家先生的《有的人》,然后让学生根据诗说出几条鲁迅的名言,进而引导学生介绍鲁迅。这样,学生对鲁迅的生平、人品、作品就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达到了积累的目的。在积累的信息中,包含着照应文本的内容,是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阶梯,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比如“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名言,反映了鲁迅同情乃至服务劳苦大众的思想意识,反映在课文中,就是对少年闰土的喜爱和对中年闰土的同情。  相似文献   

14.
在人教版小语教材中选编的两个人物主题单元,分别是五年级的"走近毛泽东"和六年级的"亲近鲁迅"。单元开篇皆是其代表作品,选编在"亲近鲁迅"单元的就是小说《故乡》的节选——《少年闰土》。虽说是节选,但《少年闰土》从行文上看完全可以独立成篇,而且其表达方式的丰富  相似文献   

15.
宋翠娟 《考试周刊》2010,(11):56-57
一、新课标人文性要求及鲁迅启蒙教学的意义 2005年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专门编写了一个“初识鲁迅”单元,收录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及《有的人》。鲁迅教学结束了分散教学形式,首次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入到小学语文教材,这是历史性的转折。“主题单元”的设置顺应了新课标“人文性”的要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新课标的人文性要求与鲁迅先生的“以人为本”思想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6.
教学理念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成长,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通过语文实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翁丽君 《现代语文》2006,(5):102-102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故乡》一文在初中第三册中教学)。在教学《少年闰土》一文时,我想许多老师也告诉学生闰土长大后的景况。但我认为这是我们突破教材的关键点,利用几分钟时间还是不够的。《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如何增加阅读量?怎样把课外阅读融入到课堂中,我通过延伸课外阅读《故乡》一文,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人物形象,揭示社会本质,真正实现课内和课外阅读的和谐相接。鲁迅迅先生的《故乡》,是通过三组对比来揭示作品主题,反映了我国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的凋敝和农民遭受残酷压迫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形象的对比入手,在形象的对比中层层揭示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张霞 《小学语文》2013,(7):91-94
回眸:曾经的绚丽,经不起时代的检验 在整理书柜时,无意中翻到一份《少年闰土》公开课的教案。记忆闪回到了十几年前,那是区里的一次教学比赛,记得当时课的设计、课堂效果都得到了听课教师和评委的一致认可,获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刘宇 《英语广场》2023,(11):47-50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经常使用一些语用策略来制造言语幽默。本文用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探讨在美国情景喜剧《少年谢尔顿》第四、五季中因违反了礼貌原则而产生的言语幽默。本文从语言学视角解读剧中人物的语言,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美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我看来,有效与文本对话,意味着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对话者的语言感受力增强了,简言之即语感增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