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关系到全局改革的跨世纪难题。农村劳动力有能人型、适应型和剩余转移型。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实质上是低素质的种植业上的劳动力的剩余,其转移途径主要有五:挖潜发展农林牧副渔等业,推动剩余劳动力的现实转移;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深度转移;发展乡镇企业,拓宽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增长点;开展劳务输出,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转移的根本出路有赖于建立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中介组织,制定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的政策法规;科教兴农,优化劳动力的供求结构;计划生育,调控农村劳动力的供求总量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但由于土地资源、农村产业领域拓展速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成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为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提高转移质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杨旭玲 《教育艺术》2008,(10):72-74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向现代经济转移,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入手,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农村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是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政治结构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受教育程度不高、掌握的技术技能比较差等原因,再加上农村发展缓慢、农业现代化程度低,无力全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由于农村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就业信息不对称、市场中介不够发达和政府职能的不适应等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多管齐下:政府增强服务职能,建立各种协会组织,培育、统一劳动力市场,解决信息化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各项配套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6.
根据毕节地区人力资本累积不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大、转移就业缓慢的事实,认为劳动力市场技术门槛是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根源。提出在开发扶贫实践中实施扶贫贷款倾斜优先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实行两年农业职业义务教育的制度创新,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及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快民工技术培训。走扶贫先扶技术的道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7.
陆秋 《文教资料》2013,(21):104-105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基于高职院校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要根据其主体特殊的知识文化背景及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能力目标等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即满足企业岗位需要的生产和经营技能,适应城市和企业管理的生活技能,促进转移人员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发展技能等,使他们尽早了解、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生活和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困境与出路——加速张家口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张家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对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即: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市民化的认识;加快以户籍为基础的制度改革;调整现有的城镇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允许并鼓励土地流转形式的多样化;大力发展县城经济;加强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扩大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加速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着受教育水平较低、转移就业缺乏稳定性和有序性等困境。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有效转移的重要渠道。要顺利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因此,提出以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对策,实现职业教育和劳动转移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阐述,先从基本模式入手,逐层深入,最后结合德州实际阐述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具体途径和相应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几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情况,第一部分先介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积极影响,第三部分分析了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唐山市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转移就业的特点来看,农村劳动力总量庞大,供求矛盾突出问题将长期存在。国内外环境、政府政策、教育水平等因素影响着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就业岗位、层次、成本。进入新世纪以来,外出务工农民"回流"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就地转化成为今后唐山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衡水市是农村人口占 80 %以上的农业大市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当前 ,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如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 ,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等。加快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 ,加快小城镇建设 ,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从而涌现出大量剩余劳动力,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劳务输出得以实现合理转移和有序流动。本文拟就其时代作用作粗浅的探析。 一、劳务输出是市场经济下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市场经济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就是促使资源随着供需的变动而自行流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农村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使农村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也使乡镇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由此需要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从而为内地和西部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和流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正是基于我国劳动力资源持续增加,农村需要转移的剩余劳动力的增加,未来几年城乡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的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有序地推动劳务输出:1993年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广开就业门路,更多地吸纳劳动力就业。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1995年9  相似文献   

15.
在阐述洛阳伊滨区农村劳动力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其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岗位不足限制了劳动力转移;农村居民知识技能水平低限制了就业领域的开拓;农村居民就业信息流通不畅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城乡生活差异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后难以适应等。并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提高居民知识技术水平、完善就业信息传输渠道和建立新型农村社区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伴随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而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衡水市是农村人口占80%以上的农业大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当前,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如城市化水平低,农村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等。加快衡水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表现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城镇失业率超过警戒线,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巨大,就业环境恶化、就业质量下降;我们认为,只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对劳动就业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社会保障制度等配套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的调查,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土地处置方式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在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农村土地难以流转从而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和转移,资源的有效配置,也阻碍了现代农业制度的建立。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经典模型——刘易斯的产业转移模型和托达罗的反流动论揭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可采取两种转移方式。教育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必要技能的训练。大力发展农村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是战略性的举措。可采取政府补贴的多元化办学,实行准入制度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中、高等教育,可发展不同方式的教育来满足农村劳动力的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由于产业间收入的差异的刺激而造成劳动者对高收入的向往和行为取向,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没有直接关联;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挤出劳动岗位成为闲置的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对此理论和实践都足以证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澄清两者关系的目的在于引起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高度重视,而不能被自发形成的农工潮现象所迷惑,从而切实制定相应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