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风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语码转换的标记性理论对《查》中人物在使用标准英语和德比郡方言时进行语码转换的话语进行分析,探讨语码转换是作品藉以塑造人物、发展主题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语码转换的标记性理论对《查》中人物在使用标准英语和德比郡方言时进行语码转换的话语避行分析后,可以进一步证明语码转换是作品藉以塑造人物、发展主题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浅析《围城》中的语码转换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交际中一种特殊语言现象,语码转换在成因、结构、类型和功能等方面有其独到性。著名学者钱钟书的小说《围城》中大量存在的语码转换在展示人物性格,彰显幽默风格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充分了解语码转换的相关概念基础上对《围城》中的语码转换进行赏析,能更好领略这部名作的风采及语码转换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的语码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今为止,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研究。本文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网络交际,通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对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在介绍网络交际的交流形式的特征及优势后,将尝试分析网络交际中语码转换现象的形成和特点,论述了语码转换在网络交际中的功能和其发生的特殊背景。  相似文献   

6.
《怀念狼》这部小说继续展示了贾平凹的新追求,浑厚、从容的叙说背 后是深切的忧虑。贾平凹或直接铺陈,或凭藉隐喻、象征,刻意展示人类的危机,同时又通过以“西游”模式叙述的一路灭狼的故事暗示人类的危机无法拯救。此外,作家在小说中尝试的整体象征方式和贾平凹式的“装神弄鬼”亦深可玩味。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是一直依寻自我认定的风格进行创造的,在他的创作前期,多是通过塑造一女性人物来表达作者在所叙述时间中的立场,而到了《高老庄》女性人物逐渐成为一种功能化符号,在叙述中主要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有关理论,从词汇、小句及语篇等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了小说《围城》中语码转换具有的人际意义,揭示人际交往中语码转换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9.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作者)在和他人交流过程中从一种语码转换到另外一种语码的现象。隐喻型语码转换一般来说都是说话者(作者)有意为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注意语码转换,特别是隐喻型语码转换的对等翻译。因为此类语码转换不仅仅是语码的转换,而且有很多信息隐含在内。本文作者以《围城》英译本为例,旨在探讨汉语中的隐喻型语码转换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并提出了实现翻译对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先生写了本《我是农民》的书,其中有一句“我吓得拉着堂兄的后襟”。王亲民先生看到“后襟”这个词.觉得生疏.就查了《现代汉语词典》,说“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衣服只有“前襟”而无“后襟”,贾平凹的“后襟”用错了.因此写了《“后襟”在哪里》一文,发表在《咬文嚼字》2002年第6期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钱钟书代表作《围城》为语料,以主要人物Morels一家对话中出现的语码转换为研究对象,在语域理论框架下分析了语场、语旨、语式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经过研究发现,语域的三个变量与小说中语码转换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论为基础,运用于国栋的语码转换顺应模式,对《爸爸去哪儿》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本研究丰富了语码转换的实例研究,检验了顺应模式在研究真人亲子秀节目语码转换现象中的适用性和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徐志摩文集》为语料分析对象,从语场、语旨、语式三个方面分析了与语码转换之间的关系,探讨语域理论在语码转换中的实际应用,发现时代、社会、语言个体和语言行为与语码转换的数量和频率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也验证了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应用于书面文本中语码转换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和他的小说   贾平凹 (1953~ ),陕西丹凤县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出版社与杂志社任编辑。 1984年成为专业作家。 1992年任新创办的《美文》杂志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商州》《浮躁》《妊娠》《废都》《高老庄》《怀念狼》;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腊月·正月》《天狗》;散文集《心迹》《抱散集》《静虚村散叶》等。 许多人不知道贾平凹的“凹”到底该读 wā还是ā o。其实,他自己说得非常明白:“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岖。一字之改,音同形异……”又言“苦于…  相似文献   

16.
刘瑶 《海外英语》2012,(18):249+257-249
语码转换是指交际者在同一次对话中使用两种或者多种语言变体的社会语言现象。交际者通过转换语码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和动机,因此语码转换具有很重要的社会交际意义。该文以一部中国电影《金陵十三钗》为题材,分析其语码转换实例并探讨其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来,有关表现陕西地面历史和现实风云的文艺作品出现了不少。在小说方面,有贾平凹的《浮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的《白鹿原》、党益民的《喧嚣荒塬》等读者反映热烈的小说;有《西安事变》、《大秦之声》、《关中刀客》、《关中往事》等播出频率很高的电视剧作品,更不必说许多表现秦汉唐王朝历史的影视作品中不少有关关中地理环境和民情风俗方面的作品了。如此以来,我以为,陕西的历史风云已经被作家们说得够多了,可能不再会有新的叙述了。可是,最近,在我读过孙见喜先生的长篇小说《山匪》之后,我依然有着一种新颖的感受,有着一种对丰富历史蕴涵的深刻体会。孙见喜对历史的个性挖掘和独特的书写,使陕西历史的文学表现又有了一次出色的演义。  相似文献   

18.
作品信息     
正贾平凹最新长篇《极花》出版贾平凹的最新长篇《极花》日前出版,贾平凹近期在跟读者见面时说,小说《极花》素材来自一个老乡的真实故事,这位老乡的女儿在10多岁时遭人拐卖,后被解救出来,半年后,老乡的女儿竟又跑回了被拐卖地。如此丰富的情节和如此离奇的结局,让贾平凹心情起伏很大:"曾经是那样激愤,又曾经是那样悲哀。但我写下了十页、百页、数百页的文字后,我写不  相似文献   

19.
王云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454-454
美国之音《流行美语》双语教学节目中的语码转换分为英汉语码转换和汉英语码转换两种。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其汉英语码转换在语言学单位上的分类特征及各自出现的频率。结果发现:美国之音《流行美语》节目中的汉英语码转换以字母串、单词、短语、句子和语篇等五种语言单位存在。其中单词、短语、句子转换出现的频率较高,字母串和语篇出现的频率很低。  相似文献   

20.
语码转换是各种语言口语或书面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种有标记的语言符号。为了让译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格外关注源语中的语码转换。备受国内外文学界关注的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在人物对话中大量使用了语码转换。笔者从莫里斯的符号学意义三分法的视角,探讨《儿子与情人》原著中的夫妻对话,看到陈良廷和刘文澜在其汉译本中进行语码转换翻译时,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为了内容而舍弃形式,源语中有标记的语言符号在译语中便失去了标记。但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源语中的形式常常很难在译语中得到完好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