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有一句话,叫“文如其人”,西方理论家的说法是,“风格即是人本身”。意思都一样,强调的是人品与作品的统一。确实,道德与文章、做人与作文常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为文章、作品往往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道德与文章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占人说:“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作者高风亮节,他写出的文章就像雪似的洁白;如果作者不努力陶冶和培养自己的品德,他写出的作品就不会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只能是雕虫小技罢了。“士不立品者,必无文章”,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道是文章的骨骼…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六月十九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号召“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和健康”,要求“正确地使用语言”,做到“既要讲文明,又要讲规范”,指出决不能“听任语言混乱的现象存在而不予纠正”。这是值得高兴的。这篇社论,观点明确,语言健康,但有三处败笔。其一:“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把‘语言无味,象个瘪三’列为罪状之一,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且号召全党同志用很大的气力学习语言。”这句话,主谓失调。在语义上,主语应当是“毛泽东同志”,可是在结构上,主语却是“文章《反对党八股》”,即:“文章《反对党八股》把……列为……”;“文章《反对党八股》进行……批评”;“文章《反对党八股》号召……”。用“文章《反对党八股》”作“列为”、“进行”和“号召”等动词谓语的主语,这在语义或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在结构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毛泽东同志当时写的一篇著名文章《反对党八股》”这一词组中之“的”字用得不当。用了这个“的”字,“毛泽东同志当时写”这一主谓词组便成了“文章《反对党八股》”的修饰语,修饰语中的“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3.
从事编辑工作多年,有一个问题一直难以释疑:“文责”到底谁负? 有人会说:“这算什么疑难,作者文责自负嘛!”问题就出在这里。作者能够负文章之责吗?文章发表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那当然是一好百好。一旦产生负面效应,“文责”问题就相伴而生。若违犯了政策、法规,上面要追究责任,下面要求挽回影响,出版社编辑部自然首当其冲。小则批评检讨,大则罚款停刊。如若出了常识性、知识性错误,编辑们首先蒙受讽刺嘲笑之苦。若刊登了剽窃之作,侵犯  相似文献   

4.
古人认为:说话要动听,就得讲究辞令;文章要耐看,就得讲究文采。孔子就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刘勰在《文心雕龙·精采》中也讲:“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讲得都很有道理。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倘若文章没有文采,怎么能吸引人看,又怎么能传之久远呢”? 所谓文采,指文章的文辞风采,构成文章风格和质量的要素之一,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它是作者的  相似文献   

5.
语言字是神圣的,我们写新闻报道时,若能保持对语言字的敬畏之心,不对字进行随意处置和奴役,那么,我们就有可能真正进入语言字的广大世界,并通过这一载体,开掘出我们的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篇振聋发聩之作。作者提出的“第三极”,算不得什么发明创造,因为质量平庸、东拼西凑的图书和“广种多收”、“抢编抢印”的倾向已经是有目共睹;文章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针对书评界被遗忘的这个角落呼唤填补空白,确能发人深省。压缩品种、调整结构、优化选题等管理措施固然十分重要,但若没有强大的舆论监督与之相配合,也难以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诚如文章作者所言,写“第三极”书平比一般书平更难。我们竭诚希望书评界的有识之士,以“铁肩担道义”的精神知难而上,奋笔疾书,为广大读者和出版者廓清迷雾,拨正航向。  相似文献   

7.
假如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再会”与“再见”都不是句子,也不是词组,而仅仅是个无多大差别的同义词。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在不同人那里,却可用有声语言的不同艺术技巧,表现出细微而丰富的不同思想感情。 若单就这两个词的有声语言的语调和停顿而言,也有其多种表现形式。中央电视台张悦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她的“再会”一词就说的颇有诗意,耐人寻味。“这次节目就到这儿了”,“下次节目再会”。它的读音听来好象都是轻声,甜甜的。特别是“了”字,轻轻一带。因此,作为听众的我们,心中不由的产生一种浓浓的依依不舍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建社会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父家长制为中心的家国同构的宗法体制,中国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人格理想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齐家治国”成为历代封建士人的人生追求。对于怎样建立一个合乎封建伦理规范的家庭,封建礼教一方面认为夫妻为人伦之始、风化之源,夫妻相处若谨守本分“夫义妇顺”,就能使家庭和谐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近来媒体忽然对我们的母语感起兴趣来,新闻、报道、文章多有涉及我们的语言能力,讨论我们的汉语水平。从学生作文,到汉语言知识比赛,都有证据说明我们当代的语言教学、语言水平之低,有文章题目就是:“20年后,中国人还会用汉语吗?”  相似文献   

10.
“书评小品”这个栏目,乍看起来似乎有些怪。其实,“小品”者,各种体裁的短小文章之通称也。书评文章又何尝不能产生小品?一篇三五百字的短文,倘能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评出一些道理,可能要比那种大而无当、流于空泛的文章中看得多。当然,若从文学的角度来挑剔,发表在这里的文章未必都能称得上小品;而发表在“书评”栏里的两千字左右的文章,又未必都不是小品。我们为这个栏目命名的初衷,偏重于为更多的书评作者提供发表短文的机会;如能由此引出一批可供鉴赏的韵味无穷的小品来。岂不快哉!终归会有那么一天:把书评和书评小品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1.
目录学是读书、研究工作的重要门径。中国从先秦开始,图书就越来越多,不加以归纳分类,几乎无法使用。因此,以西汉刘向、刘散的《别录入《七略》为标帜,产生了目录之学,清章学诚《校雕能义》称刘氏父子之书“部次条别”,有利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张之洞《语学》谓大量图书若“泛滥无归”,则将“终身无得”,若“得门而入”,则“事半功倍”。章。张二氏都充分阐明了目录书之重要。宋以前的目录书多数仅有目录,偶有题序亦往往详略失当。从宋代起,目录书开始有题解、提要,现存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就有提要,其自序云:“日…  相似文献   

12.
世间本无天才,更没有超天才,只有智商高低之别。这里说的“超天才”,是取其谐音,指“笔杆子”中靠“抄、添、裁”营生之类。这类“笔杆子”写文章时,东拼西凑抄一点,胡编乱造添一点,为“避”抄袭之嫌,忍痛割爱裁一点。故此,之类作者谓之“超天才”,之类文章谓之“三点式”。君不见,出国手续都不知有哪些,地球那边的名人的报告文学写得“五个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果)一个不拉;台湾影星、歌星的系列传记,在图书馆就能泡出。诸如此类,被冠以“纪实”字样的劳什子,信手就可拈来一串。纪实者,记录客观事实之谓也。“超天才”本着真实是纪实文章之生命原则,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整套“理论”,以增强“三点式”文章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评论要以理服人,自然须运用逻辑力量,充分说理。但若写成冷冰冰、干巴巴的说教,没一点感情,其说服力也会大减。有些评论也说得有理,却不能令人感动,就因为只是晓之以理,而没有动之以情。中国古今思想家、文学家,都很重视评论的感情色彩,重视文章的感情因素的作用。毛泽东说:政论应该像政论,但并不排斥抒情。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繁彩寡情,味之必厌”(《文心雕龙》)。他把情与理视为文章的经纬,概括了传统文论的一条重要经验。梁启超的政论,在近代史上所以能风靡一时,与其感情充沛有关。他说,他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通讯员,谁不喜欢自己的长篇能在报刊电台头条采用,并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这种心愿是情理之中的,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通讯员的理论素养、写作水平、报道范围毕竟有高低、大小之分,强求自己非写长篇不可,就有点苛刻,一般难以成功。不如写“豆腐块”文章来得干净、利索,得心应手。我就是写“豆腐块”文章的通讯员。几乎每年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发表“豆腐块”近百篇,就连多次获奖的作品也都是在200—500字之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能不朽,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推敲”的典故是说明炼字在文学作品中重要性的最好言证。然而以重时效性、真实性的新闻作品是否一样需要在文字表达方面精雕细琢,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呢 ?答案是肯定的。从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仅仅把事情写清楚是不够的,生动形象的表达才能使读者“通彼此之情”,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可读性。特别是在晚报的新闻作品中,更要求语言活泼有生气,使其具有感染力。正像美国新闻学家曼切尔所说的那样“读者似乎听之有声、视之有形、尝之有味、触之有感、闻之有香。”…  相似文献   

16.
思想与文风     
中国的文字也真是不大好摆弄。倘要把千把字的短文写得文从字顺、传情达意,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妙语连珠,妙笔生花,用字贵练,意则求多之类,则简直如攀登“蜀道”,大有“难于上青天”之感。因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章是应当进“文章病院”的。古人也有许多不通的文章,但由于时代久远,都被淘汰了。我们常常称道先秦诸子和唐宋八大家的文章,怎样简练生动,寓意深刻,但其实那时更多的人是连字都不识,何论文章。在少数认字的人中,能把文章做到“造语贵园,下字贵响”的人,实在也寥寥无几。远的不去讲,就拿鲁迅笔下的孔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语言是音与义统一的全民交际工具。信息时代,人们传递着各种信息,由于传送信息所用载体各不相同,为传递这些信息所用的语言也就各有特色。广播电视是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工具,广播传送声音信息,电视则声音图像信息同时传播。由于广播电视有别于其它传播媒体,故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所用语言也相应地体现了广播电视的特点,如瞬息即变的内容,要求解说语通俗,易懂等。学好和用好广播电视语言,对从业人员更好地为观众、听众服务,提高节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群众语言学习 人民群众的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朴实、生动、风趣、自然的语言特色。如提到肥料对庄稼的作用,就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若讲水质受到污染,就说:“水都变黑了,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一些有经验的老记者,长期深入基层,与普通百姓打成一片,写出的文章注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之气谓之文气。一谈文章,常说“文气充沛”、“气势宏大”、“气韵生动”,……作者把握文章的质量“文气”是很重要的。看任何文章都能知道是否具有文气。有的如江河奔涌,一泻千里;有的如溪水潺潺,连绵不断;有的磕磕绊绊,结结巴巴,很难竟读。这都决定于文章之气。比如:“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上百丈崖,黄水劈门千声雷,狂风万里走东海。”可说气势宏大,读来,总觉有一股  相似文献   

19.
蔡志明 《大观周刊》2013,(11):228-228
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初中语文学习,朗读理应成为语文课堂上悦耳动听、美妙迷人的乐章。“读”能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读”能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读”能深入课文,突破重点难点。因此,“读”如一把开启语文课堂的金钥匙,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遨游,快乐学刁。  相似文献   

20.
农历戊子年.即俗称的“鼠”年来临。许多集邮爱好者都希望能收集到带“鼠”字的邮戳。若能在《戊子年》“鼠票”上再盖上一枚“鼠戳”,则更具有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