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笔者认为对教师而言关键要把语文课上“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目前语文教学现状来看,那种将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削弱了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功用,客观上使学生产生了语文课是业余课的错误认识,进而导致语文课无用论;另一方面,将语文课排斥在专业学习的层面之外,违背了专业学习的规律,使专业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本。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适当渗透专业知识,既可以充实课堂内容,提高语文教师的权威,又能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埋下伏笔,增强课堂情趣和学习气氛,让语文课成为学生学习专业的“肥沃”土壤。知、情、意并重,是对职业院校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课题。下面…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改革以后,不少教师都追求课堂的活。然而不少课只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则无所得。如课堂的表演,为很多老师所喜爱,但学生的表演本来就谈不上什么艺术,一些滑稽的动作除了引起一阵哄堂大笑外,学生在写作和阅读方面一无所获。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那么怎样才算“活”呢?  相似文献   

4.
在“学为中心”理念下,好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需要“整块知识的学习”“整块学习时间”“基于学生‘困点’”“精准实施教学”的。那么,教师具体怎么做才能做到基于学生“困点”组织整块学习的教学呢?笔者通过学校语文教研组开展的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倡议书》一课两次的课堂诊课案例来分析,借助课堂观察这一评价工具,从事实出发,用数据说话,在实践中改进,促进教师课堂执教力和课堂效率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就是教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怎样将这多重目标落实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呢?  相似文献   

6.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课本应找到更准确的定位。可时下有的语文课上又出现了“假主体行为”,造成了课堂表面的热闹,偏离文本,架空分析,忽视“双基”,课堂环节求新求异,却失去了语文课应有本色的不良倾向。语文教学的归属到底是什么?杨再隋教授说过:“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课堂教学的重点产生了位移,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那么.废除了言语霸主的地位.教师还能不能讲呢?成了学习主人的学生真能自己来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吗?课堂训练是否有悖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呢?课堂讨论探究应该成为语文课的“主导产品”吗?问题似乎很多,各种讨论也故意地不设结论。这让大多数语文教师感到迷惘。青年教师很忙乱,一会儿着这个大师学.一会儿跟着那个名家走。一些勤勤恳恳的中老年教师反而感叹:上了几十年的语文课现在倒不会上了。语文教学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李新彦 《成才之路》2013,(11):37-37
语文学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需要老师运用创造性思维去激活课堂,使语文课有特色,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喜欢这门课了他们才有学好这门课的动力,如何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呢?这是作为语文老师一直在不断思索的问题。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彩的导入,  相似文献   

9.
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活”是语文教学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也应是语文老师追求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彰显个性,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尽管大多数学生明白这一点,但普遍存在着对语文科不感兴趣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使学生味同嚼蜡,严重制约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他们的思维,加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摇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语文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些学生厌学语文,上课不专心听语文、忽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忽视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语文只要临时抱佛脚,考个及格就OK。一些语文老师感觉讲课吃力、感觉授课没什么激情,他们抱怨学生都不想听他们的课。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呢?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要掌握好“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策略(丰厚的文化积淀 激发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相信学生,创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吕叔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  相似文献   

13.
童敏 《四川教育》2008,(2):46-46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是完成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吗?是,也不全是;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吗?是,也不全是;是培养学生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吗,是,也不全是……,我认为,一个语文教师最成功的,是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感到学语文是有趣的、快乐的,培养起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语文学习,这比教给他们什么都强。那么,这在课堂上怎么体现呢?下面以《揠苗助长》一课的教学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语文课如何完成这种对话,实现高效课堂呢?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人间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读到此话时,笔者联想到我们的课堂不也应该如此把非语文的地方去掉而留下“本色”吗?实质上,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教师只有省略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才能达到“简约有为”的教学境界。支玉恒老师说:“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因此,语文课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最具有使用价值、最丰富多彩的课.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把生活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实践的机会,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特级教师之所以有诱人的课堂魅力和不同凡响的教学风采,缘于他们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的那种如痴如醉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  相似文献   

19.
胡修喜 《江西教育》2010,(10):32-33
现今,许多人倡导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在评课时我们也常听到诸如“这节课‘语文味’很浓”,“那节课‘语文味’淡了些”的评价。“语文味”已然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那何谓“语文味”?怎样的课堂才算具有浓浓的“语文味”?笔者试图透过几位名师的精彩课堂,明晰“语文味”的概念,探寻“语文味”在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王玲君 《教师》2010,(34):15-15
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语文课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呢?答案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目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课堂充满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