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琥珀是老虎的魂魄,又被称为“虎魄”。而希腊罗马神话则说,琥珀是海里蒂斯哀悼逝世的兄弟时流下的眼泪凝聚而成。实际上,琥珀是远古枫树、松树等的树脂埋藏于地层中,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而形成的化石。琥珀的奇特光芒和晶莹剔透的外观使它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们视为珍宝,古希腊人还叫它“北部的黄金”。经过清洗和分类的琥珀大部分用于制其中内含稀有、特殊物质的则被保存起来,成为收藏珍品。对于科学研究来说,琥珀的主要价值在于它体内包含着的各种昆虫和植物,这些生命曾存在于几百万年、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一位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干制标本各部分失去韧性变脆后,如不密封起来,稍不留神碰到它,它就会面目全非,最后变得“惨不忍睹”。后来我学会了把小昆虫制成琥珀标本,值得高兴的是几年下来,昆虫还保持着当年的颜色,姿态栩栩如生。我制作琥珀标本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句。琥珀晶莹透亮,光彩照人。有的琥珀,在它那半透明体中,栖居有栩栩如生的昆虫和珍奇的花草树叶,那就更是稀世珍宝了。  相似文献   

4.
《琥珀》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它以假想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作为重点来写,层次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我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鼓励学生大胆设问教学时我先板书课题,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知道什么?学生有的说,“我想知道什么是琥珀。”有的说,“我想知道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没有解答,而是放手让学生查找资料、查字典,自己弄明白。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少,没见过琥珀,我就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几幅琥珀的图片,…  相似文献   

5.
《琥珀》(小语第十二册)一文的第一小节是这样写的:“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教学参考》(人教版P108—109)中关于这一自然段分析是这样的:“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琥珀形成的时间。”“这是讲故事发生的时间。”这些分析显然是说琥珀形成的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同时的,都是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么,“这个故事”,也就是琥珀形成的故事了。这无疑是把“琥珀”与  相似文献   

6.
本课讲的是爱迪生从小热爱科学,坚持做科学实验的事。该课第三,第四自然段多次涉及到一些化学知识如“白磷的燃烧”、“硫酸烧毁他的衣服”、“硝酸差点儿弄瞎了他的眼睛”。什么是白磷、硫酸,硝酸?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又为什么会产生危险呢?白磷是一种蜡状的固体,易燃烧。在常温情况下,白磷也会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积蓄体内达到了它的燃点(40℃)时才能自燃,实验证明:若气温在25℃时,白磷在空气中至少要五分钟后才能自燃。为什么课文上提到的是“一遇空气马上燃烧”?这就要求教师进一步了解发生此事所处的环境条件了。  相似文献   

7.
认识电磁学     
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人们对自然规律不断探索的结晶. 用电解释雷和闪电 在我国,人们对雷和闪电的关注由来已久,古人认为电从雷雨中来.而西方却是从摩擦生电开始认识电的.古希腊有一本书中这样写道:“琥珀中含有一种火焰般的、非物质的力量,只要摩擦琥珀表面,它就会以隐藏的方式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琥珀》这篇课文,想象合理,推理严密,描写细致。它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爱科学”教育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尤其是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在教学时,我着重进行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尝试。一、逆顺序,找根据,训练推理能力。《琥珀》以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作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重点叙述。从文章组材来看,作者在介绍琥珀形成和被发现的经过以后,为什么要描写琥珀的特征呢?这是因为这块琥珀是作者推测、想象的根据。教学时,我就利用教材这一特点,在学生理清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课文末尾的几句话,帮助学生逆着课文的  相似文献   

9.
《琥珀》一文,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出约一万年前琥珀形成的过程。细悟全文,豁然可现,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形成巧而“奇异”。形成琥珀的前身松脂球,有两组条件必不可少:一是太阳与松脂,二是苍蝇与蜘蛛。试想,四个条件中那怕有一个发生变化不到时机,也不会形成松脂球。太阳的火热,松脂的滴落,苍蝇的专注,蜘蛛的贪婪,一切都是那么“巧合”,由此写出琥珀的“奇异”。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琥珀》这课中心思想时,我先让同学们自己归纳。有的同学就从后面读写例话中找到现成的答案:从琥珀的形成和发现,可以推测到一万年以前的事情:“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当时,我觉得这种说法有些不妥。但又想,这是书上写的,即使不对,也不宜在同学中提出。就在我犹豫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同学举手说:“老师,这种说法不对,不应该从  相似文献   

11.
贵刊在2005年第10期上登载的《〈琥珀〉的想象不合理》一文,魏明峥、魏恒翠两位老师认为第十册中《琥珀》一文的想象不合理,即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蜘蛛跑到网外捉虫吃不符合实际。就这两点,笔者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期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正。先说第一处“琥珀不是松脂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一棵树也会“说话”,你信吗?别不信,一棵柠檬树,栽在大木桶里,每当它缺水时,就会说出“我要喝水”的话来。决不止柠檬树会“说话”,许多树木缺水时,体积都会发生微小收缩,由于木质部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如果把这种声音送入微处理机处理,人们就可以听到它的语音信号。  相似文献   

13.
醉人的植物     
酒能醉人,不足为奇。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也有醉人的功能。在坦桑尼亚的山野中,生长着一种木菊花,又称“醉花”。其花瓣味道香甜,无论是动物或者是人,只要一闻到它的气味,立即就会变得昏昏沉沉的。如果摘一片尝尝,用不了多久,便会晕倒在地。生长在埃塞俄比亚支利维那山区的一种“醉人草”,它会散发出一种清郁的香味。每当人们闻到这种香味时,便会像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如果在它的旁边呆上几分钟,就会醉得连路都走不成了。玛努拉树是生长在南非的一种树,它是一种“醉树”。非洲大象最喜欢吃这种树的果实。每当大象暴食了这…  相似文献   

14.
酒能醉人,不足为奇。令人惊奇的是,有些植物也有醉人的“本领”。在坦桑尼亚有一种木菊花,生长在荒山野岭之中。这种花色彩夺目、香气浓郁,不但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就连野生动物也常常驻足欣赏。然而,这种花具有强烈的催眠作用,人们只要用舌头舔一下花瓣,马上就会入睡;野生动物误食花瓣后,会立即卧地而眠,即使是两吨多重的犀牛,只要吃了它,也会昏倒在地,呼呼大睡。在埃塞俄比亚山区,有一种“醉人草”,它会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香味。每当人们闻到这种香味时,便会像喝醉了酒一样,走路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即使在它的旁边呆上几分钟,你也会醉得连路都…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句话无疑是正确的。但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篇课文拿上来,总是教字词、初读课文、分段、逐段讲读、概括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套程式教法,缺乏应有的变化,学生感到没有兴味。近年来,我们就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打破逐段讲读这一程式化教法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 一、从释题入手。 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所在,教学可以直接从释题入手。如《奇异的琥珀》一文,教师在帮助学生搞清楚:“琥珀”和“奇异”这两个词的意思和“奇异的琥珀”的含义以后,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一段是着重写这块琥珀的“奇异”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奇异”在哪里?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讨论得出: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可以看见它们  相似文献   

16.
《琥珀》(五年制第十册13课)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布丰(1707—1788)的杰作。在我国,据明代医药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据传老虎死了之后,它的魂魄跑到地里,变成了石头,就是琥珀。所以,“琥珀”二字,就是在“虎”和“白”(“魄”字的一边)加上“王”旁(因琥珀外观像玉石)而成。因为虎为百兽之王,威武勇猛,不畏邪恶,  相似文献   

17.
《琥珀》一课究竟写了几颗琥珀?是具体写一颗琥珀还是泛写所有的琥珀?琥珀的形成“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这个“一万年”科学吗?  相似文献   

18.
流动的水银     
古希腊把汞叫“银水”,中国把汞叫“水银”,可谁都不把它列入金属的行列。其实,汞也是金属,只不过它的熔点很低,所以在常温下一直保持着液态,只有在零下38.9℃时才变成固态。1759年,人们首次在实验室里得到了固体汞。它的外表呈银蓝色,猛地一看还有些像铅呢!汞的沸点也很低,到了70℃便会沸腾,还会随时蒸发,这也是别的金属没有的特性。一个地质学家到阿尔泰山的一个村子里去勘察时,被一幅奇怪的油画吸引住了。画上阳光照射的湖面,升腾起一股股淡蓝色的蒸气。人们告诉他,这是一个妖魔湖,不小心走到湖边的人,都会头晕目眩慢慢死去。地质学家仔…  相似文献   

19.
小小蟑螂     
蟑螂是进化史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它居住在这颗星球上至少已有3亿年了。在英国地质博物馆里有一块琥珀的化石,它是美国科学家在俄亥俄州东部的一个煤矿里发现的。经鉴定。它已经有3亿年的历史了。就在这块琥珀的中心,有一只蟑螂,它的形状和现在的蟑螂几乎一模一样。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一般来说,一种生物经过3亿多年的进化,其形状会有很大的变化,但蟑螂却没有,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20.
金点子     
哼,仇人想毒害我?拉倒吧!无论在哪儿吃饭,我用的都是自己随身携带的“报警筷”。食物中有毒,筷子一伸进去就会闪闪发绿光。 “调温装”已经问世,穿上它随时保持在20℃左右,不冷不热,可舒服啦!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一位老公安发明了一种“照妖镜”。犯罪分子作了案不怕他装得再镇定,只要一照,其原形毕露。传讯他、逮捕他都十拿九稳。 你过不了河,为何不买双“浮力鞋”?穿上它过河就轻而易举了。 电筒过时啦,市场上有“储光镜”卖。戴上它莫说走夜路,就是看书写字也清楚得很! “多功能”诊断器神得很!用它对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