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解读是阅读教学最为重要的环节,因为解读是学生对文章意义的理解、发挥、创造的过程。编入语文课本的课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之作,无处不充盈着需要解读的情的相牵、心的相通、意的相联和神的相映。解读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凭借语言文字,叩问课文的文本意义和生成过程,获得知识和能力;另一个层面是感悟课文情意,揭示人的自我存  相似文献   

2.
文本是课堂最重要的教育资源,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是一个个敞开的文本,是一个等待发掘和探究的未知世界,具有生命的灵性。而阅读一篇课文就是学生与文本、与文本作者一次次对话的过程。正是通过学生的解读与阐释,才打开文本意义结构的封闭形式,使其获得活生生的具体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巨大的空间,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亲历阅读过程,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  相似文献   

3.
文学课文解读作为一种"教学事件",是解读者带着自己的目的,通过与文本的视域融合寻找意义的过程。文学课文解读的合理性必须从解读者和文本的关系中确立,主要体现在目的论、内容观和解读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文学课文解读的目的应该"向内转"——转向解读活动和解读者自身;意义应是文学课文解读的中心内容;合理的文学课文解读应该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多元解读”是目前教学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也许正因为如此.在实施过程中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真实,导致语文课上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批文人情”.根据课文自身提供的信息,追求作品内在的意义与读者外赋意义的统一.而是出于对以往强制性的一元解读的反叛.完全漠视文本自身存在及其呈现出的意义.任由学生别解甚至曲解作品的内涵。甚至还把这当作学生创造性的体验成果。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实践中,老师首先就应解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至少了解三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即写的是什么;二是文本内涵,即语言文字的深层意蕴;三是语言表达的方式,即怎样写的。 我们认为.一篇文章就是一座金矿,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开采:一篇文章的内涵、思想就像优美的风景,需我们用心发现和欣赏。让我们潜心解读文本.把我们的语文课上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可以说除了应试需要之外,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文本解读上。而文本解读的过程,更多的又是以课文而非课本外的文本解读为主的,面对教材中的一些经典文本,如何在引导学生解读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意义,或者构建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认识,这一点是摆在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要高效的完成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7.
文本阅读先于阅读教学。教师的文本阅读包括两个层面:"裸文"阅读与课文阅读。"裸文"阅读是教师分别与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课文阅读则是教师与编者、以学生身份与文本对话的过程。由"裸文"到课文的阅读是一个由放到收、深入浅出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面对阅读的低效和无效,教师对于教学文本的解读需要从两个意识——文体意识和课程意识入手。文体意识是教师作为普通读者思考这篇课文"有什么",然后渗透课程意识——立足于课标以及这篇课文在各个教材中定位并思考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最后通过意识融合思考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以《背影》为例,具体从两个意识方面深刻解读并指出其实际的教学点。  相似文献   

9.
阅读理解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解读,语义配置,意义形成的过程。本文从微观语义和宏观句法两个层面探讨了阅读理解中的语义配置过程,它对单个信息的解读和整句意义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考纲解读与考点分析 1.考纲解读 对本专题所涉及的号试大纲内容需要从考试范围和考核目标两个层面确认。一是知识要求:对“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常用图例、注记,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相似文献   

11.
闽派语文的概念已然提出十年,作为其重要特质的“课文解读”,已有前辈领军人物做出了扎实有效的努力,而全省普通教师层面的落实情况,或许还需要探索.本文以2014年福建省首届“教学解读”大赛为根由,结合自身参赛经历,试图分析“课文解读”工作的意义价值;着重阐述课文解读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如单元目标的契合度、文与言的侧重点等;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读路径,如保持文字的敏锐感、动用比较思维、借助作品的互释互证性、落实文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12.
革命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素养的重要维度。语文统编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是落实语文革命文化教育的基本载体。研究发现,当前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面临着“课文解读标签化、目标定位重‘道’轻‘文’、任务设计缺乏向生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扁平化”的问题与挑战。聚焦释义、解码、评鉴的层进阅读教学理论不仅从“文载何道、文何以载道、文道如何”三个层面为解读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提供了逐步深入的策略,而且从“基础、精深、超越”三个层面为设计语文革命文化教学任务指明了拾级而上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课堂上碎片化地解读课文或组织教学使课文失去美感和教学脉络模糊等现象,以教学《答谢中书书》为例,详细分析词句认知层面的碎片化、教学内容层面的碎片化以及课堂教学阅读碎片化的成因,指出矫正课堂教学阅读碎片化最需要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和深层寻绎.  相似文献   

14.
一、解读教材人教版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材料,我们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教材。1.解读单元“导读”。本组课文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这是人类思考的一个永恒主题。这段导读是全组内容的总括,提示了本组的主题,提示了需要重点展开的教学活动:学课文感受生命,体会含义较深的词句,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了解热爱生命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政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又具有深邃的学理内涵,需要我们从不同学科角度加以深入解读。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层面认识和推进社会和谐,这是关于和谐社会政治学解读的首要含义;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层面认识和推进社会和谐,这是关于和谐社会政治学解读的根本要义: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层面认识和推进社会和谐,这是关于和谐社会政治学解读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6.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文学意义属性的两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在对话交流语境下,一个具体文学文本的意义具有无限开放的可能性。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前理解、前审美、审美能力、阅读立场和解读方法不尽相同,对同一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就绝不会相同,可见读者主体性是文学意义不确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是《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是《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它们都是大修订版本中原有的课文,是什么把它们联系在了一起,使编者在实验教材中把它们重新编排在一个新的单元里呢?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它们。下面就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教师对高职语文《课文解读》模块,应从文体性角度作深入分析,实施文体性教学。诗歌重在分析构思、意境及语言,从中见课文之诗意美;散文重在分析笔法、结构及内容,从中见课文风格之美;小说重在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从中见课文艺术典型之形象美。若能如此,课文解读教学工作便会做得更好些,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19.
《青蛙和蛇》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鄂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尽管不少授课教师在对课文的解读过程中有自己的独特理解,但是最终都偏向于既定的概念化解读——重在向学生传授所谓自然生存法则的概念。事实上,这篇课文的确有多个解读点,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阶段、心理特征、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0.
双关语客观上都存在着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意义的获得是有条件的:字面的表层义不需要太大努力就可以获得;臆含的双关义则需要话语发出者的进一步明示和话语接受者的进一步推理获得.根据认知解读所遵循的规律:表层义可由图形-背景论来完成;双关义需要关联理论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