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语言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动物到形成中的人到形成后的人,自然声音发展到了符号声音,符号声音作为一种符号表达是与人的精神意识内容相联系的,它含有一定意义、是作为意义的载体而起交际作用的,具有社会的属性。这也是符号声音区别于自然声音的最根本的性质,也是符号声音的价值所在,形成后的人的符号声音使声音获得了空前的价值和地位。自然声音发展为符号声音要跨越两大障碍,一是发音器官的发展和变化,二是声音由"自然表达"发展到"符号表达",即一定的声音与一定的意义相对应,这也是自然声音发展为符号声音的最关键的因素,是此文的重点关注所在。  相似文献   

2.
城市之声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提到上海这座城市的音乐,一曲《夜上海》历久弥新。人们记录声音的历史不过百余年。自唱片发明,转瞬即逝的声音才能被刻下、复制、传播。一碟薄薄的唱片,记录了大千世界的万般声音,也承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声音传奇。百代小楼走过了由百代到中唱的悠悠时光。在这里灌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首张唱片,涌现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曲,也见证了中国唱片工业的兴衰。  相似文献   

3.
白果树     
正上海真是热闹的地方,特别是在热天的时候,打牌声、留声机或无线电的声音,有时更有爆竹声,往往闹得人不能睡觉。近几天来,这等闹人睡眠的声音没有减少,却加添了卖热白果的声音。白果担子挑来歇下,便发出镬子里炒白果的索朗朗的声音来。卖白果的人一  相似文献   

4.
李明瑞 《宁夏教育》2013,(10):65-66
物理学中的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我们把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声音称为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乐音悦耳、优美动听。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学校也有声音,学校里的声音也有乐音和噪音之分。一所学校如果发出的是乐音,这所学校就处于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它的发展就是生态、健康、良性的;反之,如果一所学校发出的是噪音,那么这所学校将是不和谐的。总的来说,学校里不能缺少三种乐音,即“读书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教研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音色的表达就是声音中色彩的传达,也是声音传递效果的重要表现。不同的人拥有各异声音的独特识别效果,对于美声演唱者来说,是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来进行发声,在一种整体音乐风格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美声音色。深呼吸、共鸣点、气息稳、喉头松这些基础上产生每个人不同的美声音色。歌唱者在演唱时,通过不同音色类别的转化来实现角色形象的描绘。在美声演唱中音色在多个方面都发挥着作用,分别体现在音乐作品的塑造、歌唱能力以及传播美声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我们大家在欣赏动听的歌曲时,能够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话: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的声音是世界上最自然最优美的声音,这声音源于人的本身,是气息通过声带振动而产生了声音。歌唱的声音是由呼吸的支持而发出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有了好的呼吸,就有好的声音,也就能产生气声语言,气声和语言相互联系,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正>舞蹈,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从古至今始终是一片令人心旷神怡而又扑朔迷离的领域,音乐以人的声音或各种乐器声音为工具,打动人的心灵,引起共鸣,它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音乐的物质载体是声音(人的声音或人演奏各种乐器发出的乐声),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和声。由于声音是无形的,不可见的,是在一定的时间中延续和流动的,因此它是用一种概括性和抽象性的音乐语言所塑造出的音乐形象来反映和表现现实生活的,虽然它不是将客观事物以具体的形象再现,但它却用自己独特的声音为艺术表现手段,像千丝万缕  相似文献   

8.
电影中场景之间的转换对于影片的艺术创作和确保观众的观影连贯性是十分重要的。利用声音进行场景转换是电影转场手法之一,对此声音所产生的积极而具创新意义的多种手法越来越多的为人所知为人所用。基于这种认识,笔者选择了一些在对影像与声音的有意识的独特把握中完成了场景转换的影片作为分析和阐述的对象,就电影声音与场景转换之间的关系,分析利用声音完成场景转换的多种手法及其表现,就如何运用声音这一独特元素顺利完成场景转换提出些许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有句名言:"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是的,音乐是声音,它只有通过人的听觉,才能引起人的情绪的反应和情感的体验.这是音乐的特点,也是它最本质的特征.音乐只有在聆听中才能绽放出独特的充满魅力的光彩.  相似文献   

10.
骑行318国道     
正一个人,用5天时间独自骑行,一路上看到的除了不断向前方延伸的公路,还有不时加入进来的陌生而友好的骑友。耳中能听到与平常生活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心情在起起伏伏中高歌变奏曲,然后忽然会发现,自己变得更为自信和乐观。这些,是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美术专业三年级学生邵宁宁的独特经历。  相似文献   

11.
上海女人一直是国内最受争议的女性一族。著名导演王家卫曾经说过:上海女人是很好的电影题材,因为上海女人比较复杂一些。于是,就引来了大家的疑问,这上海女人的“复杂”到底是如何的“复杂”呢?在我看来,我则更愿意把王家卫所说的“复杂”理解为是一种独特。这独特就是有魂,而魂就是某种散发着温热的生命质感。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一系列的按一定规律以表达客观情景和人类内心体验、感受为目的的先后或同时奏出的乐音组合。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它借助于声音这一物质材料建筑一个音响世界,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境界上达到某种沟通,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离不开声音,没有声音也谈不到音乐。  相似文献   

13.
白果树     
上海真是热闹的地方,也许特别在热天的时候,牌声留声机或无线电的声音,有时更有爆仗声,往往闹得人不能睡觉。这实在是很窘的。有时候,譬如灯下写了点东西,看看时候已经十一点钟了,赶紧睡下,想望早点睡熟,以便明天起来好做事情。偏偏这边邻舍的牌声还没有停止,那边又开起留声机来了。逢年逢节还要放爆仗,这自然更其挡不住。而且常常这等声音还没有闹了,卖馄饨的又来了。广东馄饨担是敲竹板的,发出必必剥剥尖脆的声音,本地馄饨担是敲竹筒的,发出沉重的钝声。我的故乡也有这样的馄饨担,但是用短木棒敲在竹筒上,声音比较的低些,上海的馄饨担往往…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来说,教研员不是一支陌生的队伍。对于世界来说,教研室、教研员是中国独特的"教育风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市教研室")与新中国同年同月同日生,这是上海教研的光荣,也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70余年来,上海基础教育的教研网络,从无到有,积小而大,终成系统。  相似文献   

15.
北美印第安文化丰富并发展了世界传统文化 ,其原始性与先进性并存 ,生产劳动与宗教、艺术、政治活动多位一体 ,引人注目。一、用石器、骨器刻载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域愈封闭 ,语言愈复杂。据语言学家D .多尔比计算 ,非洲语言大约有 165 0种之多 ,这是非洲各部落地域封闭所致。北美印第安文化也是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下发展起来的 ,从几十人的村子到上千人的部落 ,几乎都有他们独特的发音。由声音到文字 ,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而印第安人没能跃上这一文明的台阶。没有文字 ,印第安人通过宗教活动、神话传说以及文化景观等方式来记忆历史…  相似文献   

16.
吴美燕 《教师》2010,(11):90-91
听力是英语交际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各种英语考试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项。听力考试的一大难点在于声音的“不可逆转性”,声音一旦消失,就没法重听。这就容易使人感到紧张,而紧张是理解的大敌,原本能听懂的内容,一旦紧张反而听不进去,不能理解。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这是2002年11月从北京传出的声音,是从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会场里发出的坚定而响亮的声音,这声音道出了中国发展的真理,道出了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根蒂,这声音更像冲锋的号角,召唤着我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争做“四有”新人。我们还清晰地记得,当震人心扉的2003年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十六大的丰硕成果,使全中国人民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无限的希翼;举国为“十六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而振奋;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而奋发。人们开始思索——“创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王诚 《青海教育》2005,(7):61-62
“魅力”是吸引入、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它通过仪表、举止、声音、谈吐、表情等外在表现形式凸显出来,使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光彩和神韵,从而使这个人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没有人不想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那么,一个外语教师又该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召学生,从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一颗“明星”呢?这是每个英语从教苦苦追索的一个问题,也是许多人毕生追求的一种职业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从纳西索斯神话看“声音”的现象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希腊神话里的爱情悲剧不胜枚举,而艾寇与纳西索斯的命运在揭示"声音"的现象学价值方面却具有独特的意义."声音"是主体存在的证据,声音只有在被听见时才有意义,而不说话的纳西索斯与只能重复别人话语的艾寇,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在"说"与"听"的互动中凸显的"主体间性",是爱情的可能性基础.失去了这一基础的艾寇与纳西索斯,注定永远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20.
《宠儿》没有线性展开的情节,没有统一的叙事声音,是一种形散而神不散的叙事手法,该手法有效烘托了主题,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效果,使该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审美色彩,也因此形成了莫里森独特的后现代派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