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教育原理,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教育方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全面执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呢?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两点初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们正在学习教育方针,讨论有关教学改革的问题,至于历史课怎样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怎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头脑里还极其抽象,因而也提不出什么改革的办法.上海市育才中学的同志们在"历史教学问题"第十一期上发表的经验("大胆革新历史教学方法的体会"),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不过看了以后还嫌不满足,有些问题还不能完全接受,当时在思想上很想能够向育才中学的同志们当面请教.十一月底我校全体同志到上海参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展览会,乘此机会参观了育才中学.非常欣慰,我们既听到了育才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介绍又听了两节课.这次参观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这里就学习所得谈一些我个人的体  相似文献   

3.
"历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着历史教学必须为生产劳动服务,同时生产劳动的锻炼也有利于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这个问题,经过讨论,通过实践,我有如下一些体会:(一)历史教师和学生必须参加生产劳动;只有通过生产劳动实践,才能具备历史科学的感性知识,丰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端正工人阶级的立场观点,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历史知识的源泉来自实践.但是  相似文献   

4.
我在讲授五四运动课程时,碰到一些问题.例如:我们都知道"五四"是一个划时代的运动,五四运动代表了一个历史时期,但是,这个时代或这个时期究竟起止何年?又如,五四运动是否包括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关系;五四运动有什么特点;五四运动到底是谁领导的?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过去在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时,一般皆不谈它在国际上的影响,我认为这也是一个问题.本文限于篇幅,仅就五四运动的内容与"时间";五四运动的性质与特点;五四运动的领导;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等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志们讨论.  相似文献   

5.
在我看过"历史教学的三结合"的文章后,有以下问题需要提出来和谢介民同志商榷.首先,我认为谢同志的"不应当要求历史教学每一章每一节和每一课时都做到三者都结合"的看法是把教学上的教育目的和教养目的相割裂起来,是把历史教学结合生产、结合政治、结合实际相割裂起来.由此依据当前党的中心政治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思想实际而所谓"恰当的统一的"按排的三结合的计划也是具文.依谢同志的经验,能结合政治的教材,不见得就能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能结合生产劳动的教材不见得就能结合政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改革当中,如何看待历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正在探讨的问题。本刊最近分别请几位老工人和老贫下中农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谈话的记录。老工人和老贫下中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他们的看法,也谈了对历史工作者的期望,他们指出:过去和现在是不能割断的,干革命就得了解过去,懂得历史;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应当写劳动人民的历史,讲劳动人民的历史,学劳动人民的历史;干什么工作都是干革命,教书也是干革命,教师必须无产阶级革命化。这些谈话对我们历史工作者深有启发,也是个鼓励,我们希望读者都能认真阅读一下,并把读后的感受写出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7.
端正教育思想,不能不涉及劳动教育问题。贯彻“三个面向”的精神,也不能忽视劳动教育问题。劳动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目标、办学原则、与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全面发展密切相关。时代在发展实践在推进,新的历史时期需要我们对劳动教育问题重新进行认真研究,来一个再认识。为此,本文就新时期如何认识劳动教育,看待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改革,目的在于改变过去教学上三个脱离(脱离脑政治、脱离生产、脱离学生知识实际)的现象,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坚决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改革数字的教材与教法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本文是笔者参加上海市黄浦区数学中心教研组关于数学教学改革的讨论中同志们对教材改革和教法改革上某些问题的意见初步归纳,并加上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而写成的。由于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普通中学的教育任务领会很浅陋,因此这些看法可能是很片面,提出来请同志们批评和指正。  相似文献   

9.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本原理之一。文章以马克思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中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历史经验,讨论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两者的关系以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的新内涵,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三个方面对新时期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习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国展开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后,史学界的同志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禁区,对中国封建社会中的“让步政策”问题重新进行了讨论。这对于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繁荣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是很必要的。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究竟有没有“让步政策”?如果有的话,它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在历史上又起什么作用?本文想结合西汉初年的历史实际,谈谈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与一些持不同观点的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这一篇"山东省部分学校历史教学的改革"和下二篇"上海市中等学校历史教学的改革"、"兰州地区中等学校历史教学在跃进中",都是集中地反映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情况.我们会从它们看出一些共同性的问题,如改革成绩的取得,完全是在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改革过程是贯穿着两条路线的斗争,改革的内容,包括着从教学程序、教材到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等等.我们也会从它们看出,进一步解决历史教学应怎样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应怎样具体体现"厚今薄古"的原则,应怎样理解"古为今用"和联系现实,应怎样理解历史科学的系统性,以及应怎样理解中学历史课的性质和任务这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将成为使改革深入一步的主要关键.本刊希望全国历史教学工作者,对这一系列的基本问题,结合当前的改革实际提出争辩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刊自组织讨论中学历史课的性质以来,虽尚未得出较一致的看法,但经过讨论,更明确了历史课在贯彻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工作是有推进作用的.本期继续选登二篇,这里的意见,虽仍然不相一致,但陈静璟同志的"中学历史课应从与政治课的异同辨明性质",已给我们提供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且根据有些学校的经验,在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工作时,必然首先涉及的是历史课程的性质问题.如本期发表的胡喜麟同志对上海市育才中学改革历史教学的不同意见,主要是从对历史课性质的不同看法出发的.因此,本刊希望各地历史教师继续寄给结合当前历史教学改革工作具体分析历史课性质的文章,使讨论深入并得出较一致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教研、科研以及与从事教育有关的劳动,我们称之为教育劳动。当今,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本文试从教育劳动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个角度谈几点浅陋看法。教育部门是社会再生产部门,教育劳动是社会生产劳动。传统观点认为,教育部门是非物质生产部门,教育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其理由是教育部门不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部门,教育劳动不是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这是单纯直观地从直接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分析得出的结论。但是,从社会再生产这个大系统来分析,从生产力诸要素的有机结合来分析,就…  相似文献   

14.
产学合作教育是学校与社会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这种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的最根本最直接的理论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时,一方面指出,必须“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又指出,生产劳动必须与教育相结合,“有报酬的生产劳动、智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人阶级提高到比贵族资产阶级高得多的水平”,“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阐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文章已经多苦牛毛,那么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这个问题来讨论呢?这是因为,有些同志认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来的,现在已经过时。还因为,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理还没有被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因此有必要重新来认识和研究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  相似文献   

16.
<正>有很多同仁撰文讨论历史概念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问题,1其实在实践中还存在更严重的情况,那就是概念教学的"负效"问题。比如,有教师讲课时把"民主"直接解释为"人民当家作主",这实际上是在学生头脑中植入一个错误信息,使得学生把古代、近代的"民主"学完了,也无法真正理解这个"民主"。上世纪60年代,著名历史教育专家赵恒烈先生曾经把学生掌握历史概念的常见错误归纳为四类问题:"以今度古","相互混淆","区别不开概念  相似文献   

17.
这次会议上,同志们对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谈谈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些意见很不成熟,仅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下面我准备谈三个问题: 一、我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看法。现在大家—致认为,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只有通过这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从“教育工作”1958年第24期开展”关于贯彻教育方针中几个问题的讨论”以来,截至本期发稿为止,已经收到来稿196件,发表了17篇。参加讨论的大都热情很高,有鲜明的态度,有一定的见解。但是整个讨论还需要向广度和深度方面大大发展。对吴文礼的文章所提到的某些问题,象说教育工作倒退了,体力劳动并不会产生教育效果,学生是“四不象”,参加劳动是得不偿失,不要向小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红”与“专”要分工,等等,分析论证批判得多,这是必要的,其它方面,特别是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实质和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的根本问题,却讨论得很少,结合近半年来的工作实践探讨“怎么样”坚持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文章更少,就是讨论到了的问题说理也还不够充分。另外,参加讨论的文章战斗气氛也需要加强,要深入揭露思想实质,开展思想交锋。对于已经发表的文章,不要认为全都是正确的,要考察其中哪些论点是对的,哪些还值得商榷,哪些甚至是根本性的错误要加以批判。这一期发表的宋平同志的“对讨论的几点意见”一文,就提出了他不同的见解,值得大家细致的研究。只有热烈展开辩论,才能分清是非,提高认识,贯彻好教育方针。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发展,希望读者今后着重就如下问题发表意见:(1)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没有矛盾?怎样正确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的关系?劳动在学校中究竟应当放在怎样的位置?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教学工作怎样与生产工劳动结合才是正确的?(说明学校全盘教育工作怎样与生产劳动结合,各科教学又怎样结合,为什么要这样结合。)根据不同年级怎样安排劳动与教学的时间才恰当?勤工俭学活动、为教学服务的劳动、公益劳动等要怎样组织?教师怎样参加劳动才能保证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又领导好学生的劳动,并使自己得到锻炼?(3)小学教育怎样为政治服务?怎样贯彻阶级路线?(4)怎样正确估计和分析现时小学教师的政治情况?在教育大革命中教师的作用和任务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自觉的自我革命,达到又红又专?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公布后,大多数同学都表示热烈拥护这一方针。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能马上接受。在我们历史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历史科学能否为大跃进服务和学习历史的人要不要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有的同学说:学习工科,苦战几昼夜,制造一架机器,马上投入生产,生产就能起作用,而学历史的就不成。同时也有同学认为学习历史的人不能和劳动生产相结合。他们说:“历史科学特殊、学的都是过去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书里才有。再劳动,也不可能知道秦始皇是怎样统一中国的”。因此,这些人就认为,如果劳动多了,就会降低数量质量。当时党委也组织了讨论、报告,经过讨论,大家在理论上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实际思想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是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职工教育的特点?关于这个问题,已有诸多文章谈及,本人想就这个问题,也谈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于专家们。职工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也就是特点。那么,职工教育有哪些特点呢?我认为,能反映职工教育性质的特点主要有三个,也是区别普通教育的三个主要标志。一是职工教育的直接经济效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