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年学界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争议颇大。历代学者对这一语法现象时有论述,明确了术语,认识到是一个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所涉类型中名词作状语和动词作状语是古汉语名词、动词的特殊语法作用.使动、意动是动宾特殊意义关系,均不属词类活用;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可从语法音变、使用频率、词义派生显示区别.由此对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2.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确为一种客观存在,毋庸质疑,但笔者对被绝大多数古汉语教材视为“名词活用做状语”或“名词直接做状语”等观点存在异意。我认为将此类情况划归省略范畴更为符合古汉语实际。下面仅就此谈谈拙见。  相似文献   

4.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而名词动用就是其中一种,包括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词类活用成为重点,主要放在翻译题中,以主观题的方式考查,而考查名词动用尤其突出。辨析名词动用大有必要,现以2006年高考题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张海学 《考试周刊》2011,(48):37-37
古汉语中,本属某一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可以暂时失去它原有的语法特点而临时具备另一类的语法特点,产生另一类词的意义,这种语法现象就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是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 一、传统名词活用说的概述 (一)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在古代汉语中也经常用作动词,但必须由上下文来决定。当我们发现一个句子里有的名词用它原来的意义已经解释不通,并且在句子中有了动词的性质。居于动词的位置,这个名词就是作动词用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 词类活用是汉语语法的特殊现象,在古汉语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我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把这种现象称为“假借”。明确地把词类活用作为语法研究的专门术语,把词类活用作为语法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陈承泽写于一九二二年的《国文法草创》。该书把词类活用分为本用的活用和非本用的活用两大类。本用的活  相似文献   

8.
名词活用琐议□史晓川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突出的语法现象,是古代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古代汉语语法中争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有必要针对教材中存在的可商榷之处,以词类活用中的名词活用为对象,提出我们的一些看法,以期对教材能有所补益。一所谓名词...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材的改革,中学语文课文中,文言文的比重加大了.文言文既是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对文言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束手无策.只好采取死记硬背例句的办法来学习这些知识点,结果收效甚微,测试时多数是设计加估计去完成。而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有许多不同.辩识这些不同,掌握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是阅读文言文必需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曾尝试用学生较熟悉的现代汉语的语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发现比学生死记硬背例句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基本上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说法是否成立、词类活用的界定、量化分析方法等,阐明了作者的见解,并强调指出,词类活用虽是语法问题,但与整个词义系统密切相关,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词类活用的许多问题才能得到科学的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目前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词类活用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古汉语中的活用是语法方面的问题。而现代汉语中的“活用”属于修辞学的范畴。因此,我们对词类活用问题的发展趋势作了以下判定:一、由语法作用逐渐演变为语用作用;二、数量渐渐减少;三、活用的词类类别逐渐增多;四、使用的语体由广到狭。  相似文献   

12.
“名词作状语”是古汉语词类活用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它不仅在古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与现代汉语成语运用有着密切联系。正确辨析和理解“名词作状语”,对阅读理解文言文、诠释翻译重点句子、准确理解运用成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要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必须释清它的音、形、义.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其中的词素大的辨析必须结合古汉语知识才能准确理解。下面就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作一门类分析一一、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或修辞需要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具有另一类向的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同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叫做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也是如此。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如:门o点词为活用同.话号中的同语为活用后的意义,)(下同)孪(周锦还乡(穿)饭粗布草(吃)道路以目(看)无所事事(做)一鼓作气(击鼓…  相似文献   

14.
何谓词类活用?它主要有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问题。词类活用现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的用如动词与用作状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从理论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活用的问题.陈承泽《国文法草创》则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初首先明确提出了“词类活用”说,此说一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一直被看作古汉语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也一直将词类活用作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无庸置疑,“词类活用”说确实解决了文言文阅读和注释中的一个大问题,而且这一理论,几十年来经过许多专家、学者的修正补充,正渐趋完善.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按“词类活用”说尚不能完满解决,特别是作为在第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常会遇到许多困惑.本文就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以就教于专家、学者.一、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关于词类活用的分类,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分为名词用如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共五类.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分为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共四类.有些语法书,还有形容词、数词用如动  相似文献   

16.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23):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  相似文献   

17.
古汉语词类活用说太笼统太庞杂,并不符合古汉语实际。从语法意义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可看作是兼类和表述功能的转化。从语用上看,古汉语词类活用多为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18.
寻常词语铁成金--谈谈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典活用是寻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语法现象,属语法范畴,在现代汉语中是修辞现象,属修辞范畴。进而描写了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分析了其独特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常见的就有“名词活甩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使动”、“意动”……等十几种情况。教学中,如果不能使学生牢记每种词类活用的例句,以及此种词活用为彼种词的特点,进而理解、领悟和把握其  相似文献   

20.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极为普遍,是语法部分要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更为重要。我们姑且把词类活用分为普通活用与特殊活用两类。名词和形容词在作活用时,一般就是作为动词来用,这是非常普通的用法。特殊的用法是名词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它们与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及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是不一样的。名词和形容词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中不仅具有了动词的语法作用而且还具有动词的使动、意动的语法作用。所以我们在古代汉语学习中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要极为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