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民办教育规范体系中的“法律规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教育立法问题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鉴于我国民办教育重新崛起为时不久,关于民办教育立法时机是否成熟问题,意见不甚一致。一种意见是,民办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出现不少问题,迫切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规范;另一种意见是,民办教育重新起步不久,情况相当复杂,成熟的经验有限,还将会有预料不到的情况出现,过早规定死了,可能束缚手脚,不利于开拓民办教育的空间。这两种理由都无可否认,而这两种意见倒不是不可以协调,关键在于对民办教育之“法”如何理解,所立的“法律规范”对民办教育办学行为与民办教育管…  相似文献   

3.
“乃”能不能作为判断动词,目前似无定论。有的认为在判断句中可以作为判断动词使用,相当于“是”,如徐中玉、金启华主编的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相似文献   

4.
法律选言规范判断不同于传统逻辑中的选言判断,从逻辑层面上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律选言规范判断,有助于准确地理解法律、正确地适用法律。  相似文献   

5.
试论法律规范的正当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规范具有正当性须既有合法性又有合宪性,合宪性是正当性的根基。本文论述了法律规范正当性的概念、法理基础、生成机制以及法律规范冲突解决办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规范经济活动的几个重要法律法规的名称;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要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对照有关法规,具有初步正确判断多种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否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提高学生关于法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规范、促进、保障作用的认识,从而依法规范学生作为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8.
论“法律效率”与“法律效益”的规范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10年多年来,伴随经济分析法学理论登陆并极大地影响中国法学界,法律效率,法律效益这些“舶来品”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不规范运用的焦点。准确界定和规范运用“法律效率”与“法律效益”,有助于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法律部门”可以缓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拜读了李晓燕、周卫勇等同志关于教育法律地位的文章后 ,受益匪浅。深感教育法律地位的探讨不仅是教育法在法律中地位的简单探讨 ,而且是教育法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导 ,对于教育法律规范的完善与教育法学理论的发展都是一个重要的奠基工程。但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有一些不同意见 ,欲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法律部门及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法律部门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调整一定种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1从法律部门的定义来看 ,要形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需具备以下条件。( 1)作为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 ,应是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0.
模态判断是简单判断还是复合判断?这一问题在逻辑界尚未取得共识,如国内颇有影响、颇有代表性的两本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形式逻辑》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逻辑》(修订本)对这一问题就持不同的态度。人大本将判断分为模态判断和非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又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详见人大本P68)。  相似文献   

11.
新编“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数学课本”代数第一册,增加了一章“实数集”.在这一章中遇到了“总可以实施”、“不可以实施”、“不是总可以实施”三种不同的叙述方法.“总可以实施”表示命题在给定条件下总是成立的,即结论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2.
“为”是古汉语中广泛使用的一个词,因为其词义宽,词性活而在文言文中频繁出现。对于“为”的意义,仅《词诠》就归纳出十八项之多,兼及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类别。就“为”的语法功能而言,它即是某些普通文言句式的重要构件,又是组成某些特殊文言句式的媒介。正因为“为”这种灵活性的特点,随之带来了对其属性认定上的歧议,其中之一就是人们不肯承认“为”在上古汉语中是一个真正的判断词。  相似文献   

13.
伯尔曼将法律与资本等同,他说法律调整本身就是资本的一种形式。根据伯尔曼的提法,笔者大胆提出“法律资本”这个词,意指法律调整本身实践的社会效应。法兰克王国处在马克布洛赫提出的“第一阶段的封建时期”,这时的法律作为资本,还处在积累阶段。“法律资本”的运用是在马克布洛赫提出的“第二阶段的封建时期”开始的。其中,“第一阶段的封建时期”日耳曼习惯法的积累,在“第二阶段的封建时期”法律资本的运用方面,占有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机械能守恒判断中的“陷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如果系统“明显”克服除重力或弹力之外的力做功,则明显可知有机械能损失;但是在非弹性碰撞、绳子突然绷紧等过程中,由于物体(绳子)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而损失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则不易看出,成为机械能守恒判断中的一个“陷阱”.  相似文献   

15.
规范逻辑是现代逻辑的一个分支,它以表达人们道德观念及行为规范的各类判断和推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谓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集团中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行动原则,它的外延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纪律规范,语言规范及风俗习惯等等。涉及行为规范的判断遍及政治、经济、法律以及各行各业各个不同领域,在法律和道德方面尤为显见。  相似文献   

16.
从口语语料调查和文献语料参证两个方面说明“可以”的否定形式“不可以”已经为人们广泛使用,说明“不可以”是可以的。“不可以”与“可以”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否定——肯定的对应形式,而不是一个只有肯定而无否定的不完整的语法结构形式,这符合语法结构的对应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法律教育担负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民主法制建设培养高层次法津专业人才的重大任务,据初步统计,全国正规批设的院系高达330多个。那么这些国家承认学历的院系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符合及满足了社会的需要吗?来自实践部门的信息表明:“无论如何,现行法律教育在内容上与实际司法运作有相当的距离,这是人们公认的一个事实”[1];“而另一方面,太多的法学院毕业生进入司法界或当律师之后,常常抱怨学校学的东西‘没什么用’”[2],这些信息说明,经过四年高等法律教育的毕业生,经过市场的适用之后,被证明为“半成品”,尽管他们已获国家颁布的“合格证”-学位证和毕业证,但是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谈“可以”     
现代汉语中有一个常见的助动词(过去通常称为“能愿动词刀)“可以”,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它表示了作者或当事人对问题的态度和评论。如:①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然后才可以不停止在书本上,才可以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毛主席:《整顿党的作风》)②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③根据元素在周期的位置,可以推测它的一般化学性质。(高中《化  相似文献   

19.
王曲梅 《甘肃教育》2013,(21):73-73
高中语文教材《荀子·劝学》中有“学不可以已”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师用书把它译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很明显,译文以今律古,把“可以”当成了现代汉语。笔者查检身边的古汉语工具书,竟未能找到“可以”这个词,比如《辞源》中以“可”字冠头的词条就有三十多个,但其中就无“可以”这一个。  相似文献   

20.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一种简单判断。从结构上来说,它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个部分组成。主项是被断定的对象,谓项是对象的性质,联项表示被断定对象与性质之间的联系,量项表示主项的数量。例如: ①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②有的天体不是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