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集中代表了我国古代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尤其是《诗经·国风》在收录了大量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的同时,也细腻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女性的日常生活及爱情追求,并折射出她们对意中人的浓浓爱意及渴望与意中人喜结连理的大胆表露,择偶以"硕"为美,高大、英俊且有"仪"、"止"、礼",重视夫君品行,择偶"尚武",重勇武之男子,希望夫君为国效力等多重的择偶婚配观念。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以前的欧洲社会里,婚姻作为维护家族利益的工具,无论是名誉的维持还是财产的保障都必须是"适宜的"。这种适宜表现之一就是门当户对。而在奥斯丁笔下"门第"不仅涉及出身,更多的还涉及人自身的品质,如才智等。她突破了传统的贵族社会的单纯门第观念,赋予了更人性、更平等的才智相当理念。  相似文献   

3.
诗经时代实行的是贵族和平民双轨并行的婚制。长期以来,研究者关注较多的是所谓“圆珠圭璧”的民间婚恋诗,而对贵族阶层特别是贵族妇女的生活关注不多。文中对《诗经》中出现的贵妇形象依次从少女、新娘、妻子、母亲四个阶段来叙写,以追溯诗经时代贵妇的人生轨迹及其真实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三言》的家庭教育观,既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又对后世家庭教育观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三言》家庭教育观与中国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以家庭教育为基点培养“四有”新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观是《三言》丰富思想内涵的组成部分,由读书成人、耕读并重和积德传家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芥川龙之介在日本乃至国际文坛上享有盛名,其作品主题一向被认为有两大方面:即怀疑主义和利己主义。因其不幸的人生经历和敏感的个人体验,芥川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自利的,而建立在这一利己主义基础上的人性乃至真理也是值得怀疑的。芥川通过《竹林中》多重式内聚焦的叙事手法,引发了读者对文本、对人性以及对真理的三重怀疑主义。  相似文献   

7.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道德说教的内容与理学的伦理法则相关,有陈腐、庸俗的东西,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强调道德理性的伦理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言》《二拍》中一些描写“节”“义”的作品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进化心理学认为男性在择偶方面注重女性的外貌身材,其实质是关注女性的生育价值。而女性在择偶方面更多的是选择社会经济条件好的男性,追其根源是为了保证其自己和后代能生存下去。《婚姻法解释(三)》主要是将结婚时双方对家庭的财产投资给予"平均化",而这与我们人类几千万年进化而来的心理相违背。本文从进化心理学男女不同的择偶心理机制出发,对现行的《婚姻法解释(三)》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始祖,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决定了它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河洛地区作为一个文化区域,其相对稳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民俗风情,使它呈现出特有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熟语来源于世俗社会,来自于人民大众及其口语,盛传在明代社会。这些熟语在人民大众口中长久流传并经过文人学者及作家等的创作和运用,以书面语言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才使这些口耳相传的熟语流传到今天,有继承也有创造。明代的语言开始由以传统的文言文为主逐步向通俗化转化了。《金瓶梅》中的熟语就真实地反映了明代汉语的面貌、城市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了那个时期特定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明中叶是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在思想上主要体现为程朱理学的衰落及各种思潮的产生。在此背景下,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重新受到重视,并在部分士人的推动下形成一时潮流。嘉靖初年活跃于政坛的"议礼派"官员,正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代表。他们提倡"黜虚崇实"与"体用结合",重视思想上的诚敬与行动上的笃行相结合,并以复古作为其学术上务实、政治上革新的有效途径,同时抨击宋明理学"灭人欲"的道德观,主张义利并重,这些内容都与明中后期经世思想的主体相吻合,从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晚明的经世思潮不仅是批判理学和王学的思想武器,更引发了整个社会重视实学实用的经世风潮,一直延续到明清之际。  相似文献   

12.
科举与女性——以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女性是被科举制度排斥在外的一个社会群体,但在这样一个科举社会里,她们却也不可避免地与科举产生种种关联.从明中期至清初的通俗小说中,可以看到一副体现女性生存轨迹的线路图:从被科举隔离,到欲图参与科举,并通过婚姻干预科举,乃至最后因为科举而被忽视、被遗弃.更为重要的是,男性在得到科名后,便可以只享受科名带来的荣耀和利益,忘却曾经的折磨,但女性却还是沉浸在诱惑与折磨并存的困惑中,这或许才体现了科举影响下的大众,不论是男性和女性,更为真实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积淀的史实意识,在改朝换代之际凸现得尤为凝重,直指对于历史事实、世间真理的探究,并已超出修史本身的意义。清代大兴文字狱,成为打击汉族士人的重要手段,康熙朝“《明史》案”和“《南山集》案”,既反映当时士人群体忠于史实、保存痛史的良知,也透露出明代以来弥久日炽的士林陋习。但清初的文化高压政策与尘嚣甚上的士林陋习交织,不仅给士林带来厄运,而且沉重打击了士人的修史之风,成为清初史学的一大悲哀。  相似文献   

14.
汉至清三个时期的“比”字句均能表示平比、较比、差比三种比较关系,结构丰富,各有特点。“比”字相应地为等比动词、一般行为动词、介词。三种“比‘字句在各个时期出现频率的高低,标志着它们各自地位的不同,勾勒出“比”字句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初出现新修《清史》的动议,到清史工程的启动,其间历经了约半个世纪的曲折。在此期间,虽然这种动议一再受挫,但以戴逸教授为代表的清史学者始终不忘初心,一面努力开展清史研究、建设清史所等专门性研究机构,一面多方呼吁、倡议启动新修清史工作。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政策的出台,以及清史学科的深厚学术积累,清史工程终于得以启动,被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过渡,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晚清人士提出了许多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发展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改造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7.
论晚清海洋经济思想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海洋经济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四十五年代魏源等人的感性认识,这突出地表现在农商关系及对外贸易上;六十至九十年代郑观应等人的明确认识,主要内容是明确批判重农抑商,宣传重商,商战、流露出重工思想,甲午战后至清末张謇等人的成熟认识,主要内容是强调以工立国、力主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着意于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海洋的需要,关于晚清海洋经济思想嬗变的原因,乃我国对外贸易本身的的长足发展,这从关税的迅速增长看出,而就其影响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说无外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日渐发展,二之间相互作用,是互动的关系,但是如果从化的角度看则可发现,海洋经济思想的发展对晚清化的西北,进化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中西冲突表现在经济上是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的对撞,结果我国的主体经济-自然经济分崩离析,日驱式微,经济西化了,重构在之上的化西化当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自元朝开始,衡水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衡水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衡水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5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衡水书院相继出现。书院的多元化筹资保证了书院文教活动正常展开,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衡水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衡水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画学文献是绘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历史某一时期绘画发展的重要参照。清代画学文献打破了前代的格局,在画学思想上显得更为自信,更为主观。但近代的画学研究对清代绘画持一种指责的态度,认为清代绘画是中国画断脉疲敝之根源。然从画学文献考证来看,清代绘画,既没有脱离传统也没有固步自封,有其新的特点和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0.
明末清初,传教士在远东的传教以澳门为中心。以耶酥士为主的传教士为中国传播天主教,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交通、语言和文化习俗等许多困难,采用以儒传教的方式和利用西学、西器和西艺等各种方法终于打开了中国的礼教之门,在传教过程中,澳门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宗教传播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礼仪之争引起禁教之后,澳门又成了维系宗教存在的最后堡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