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剖析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过程中的关键人物蔡元培的涌现之历史文化条件、个人文化思想影响及其历史地位和历史评价问题 ,揭示了他从旧文化的教育到新文化的创始之基本过程及其规律 ,认为蔡元培个人的文化思想不仅指导了其所在的时代的新文化建设 ,而且对于未来新文化建设也将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歌大国,承载和集聚着中国文化的审美传统和艺术积淀,其承传、变异和通变,不仅不断为诗歌创造及其诗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资源,亦成为中国文化变迁和创新的历史镜像,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状况及其特点。而新诗的发生,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个转捩点,而且是被社会裂变和时代风潮催生的一个“早产儿”,有其自己的先锋性和冒险性,也自然会经历漫长的历史考验和历史洗礼。  相似文献   

3.
壮族师公是壮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之一 ,在壮族历史上充当了医生、历史学家、创作家、艺术家等角色 ,为壮族的繁衍生息及其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福州历史文化街区调查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坊七巷”和“朱紫坊”两街区的实地调查研究,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运用比较的方法,指出福州历史文化街区所具有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及其对现代建筑创作的影响和建设社区和谐生活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的四项原则及其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心态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文化层面,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心理必然影响甚至决定着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历史心理学在于探讨历史上的主要人物的心理及其状态对历史的作用,为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更好地解释复杂的历史现象,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及其规律,发挥历史科学更大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民族在其生存和繁衍中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即统称高句丽民族文化。通过阐述高句丽民族文化及其历史特点,民族文化在高句丽民族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高句丽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高句丽民族文化是衡量高句丽民族进步的重要尺度之一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襄汾县尉村鼓车文化发展的基本现状、特征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挖掘与整理,从历史及社会文化的视角,诠释了鼓车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就其发展现状、衰落原因和对策展开论述,指出只有将其提升到民族文化财产的高度,对这一传统文化不断注入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双重支持,加大对其的关注力度,才能使尉村鼓车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人类历史的记忆,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文化,已成为人类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如今,档案的文化价值已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档案的文化价值的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就档案的文化价值及其开发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对雷州半岛“反侵略”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的内容、分布状况的调研及其德育意义分析,结合湛江学校德育实践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探求地方爱国主义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学校德育过程的理论意义及其实践价值,为学校利用地方历史丈化资源进行德育教育活动提供理论观照和途径方法,以祈更好地发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提高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10.
文章着重对历史上中国一元化的封建专制的政治结构及政教高度合一的文化结构下的儒家的“天人合一”作一深层反思,用历史的、中西的文化比较的方法,找到儒家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及其与历史与自身的一脉相承性,从历史命脉和自身的文化命脉上把握儒家文化和合性及这种和合文化中积极的方面及其隐藏的消极因素,及其对国民性及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深远的影响。在反思中凸现当代国民性建设的重要性。从深层次反思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是构建新时代国民性及中国文化的关键,也是文章写作的立意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